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渗透是中小学德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小学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成功的学科渗透能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低年级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一、巧编故事,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ɡ”这个声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鸽子妈妈。有一天,鸽子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炼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鸽子看到妈妈的病好了,高兴的“ɡ、ɡ、ɡ”地叫个不停,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ɡ”,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ɡ”。同时,小鸽子孝敬妈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在这样充满温馨和爱的故事中,小朋友不仅掌握了“ɡ”的音和形,也感受了小鸽子对妈妈真挚的爱,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爱的洗礼。
二、观察辨形,在识写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如在教学“相”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相”字左边的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相”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相”字左下的“木”末笔改捺为点,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教师接着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为何‘相’左下面的‘木’末笔要改捺为点?”稍停片刻,有个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相”左下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以使右边的“目”舒展开,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应从全局出发,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最后请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在字形上互相谦让的例子。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举出很多类似的字。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字例有的变捺为点,有的变横为提,还从中受到了品德教育,知道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任何事都应服从集体利益;那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的行为,会影响团结,甚至会影响集体声誉。
三、欣赏品析,在词句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但有壮丽的篇章,还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们都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语言文字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一一出示句子:①“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②“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③“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体会了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这一句一句的品读,使学生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四、利用媒体,在赏读课文中渗透德育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第三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这是有关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五、积累古诗,在课外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训练语感、激发想象、积累词汇、陶冶心智,最直接的效果是培养孩子们的诗性。一颗有诗性的心灵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科学证明,3—12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错过了是一生的遗憾。背诵是配合想象画面、动作身体去理解,给孩子讲历代诗人的古诗与传奇,讲有关田园诗、山水诗、离别诗爱国诗等方面的小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记忆、提高兴趣;利用诗的语言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最有意义的探索,可引导孩子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有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教育自满的孩子可利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八”节到了可教孩子背“慈母手中线”等,这些耳熟能想的诗句,不仅帮助了孩子积累词句,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陶冶了孩子的新型品格,班风、学风自然到位,实在是事半功倍。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诗,如开展我是小小背诗家等比赛活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在教学中,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巧编故事,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学“ɡ”这个声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鸽子妈妈。有一天,鸽子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炼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鸽子看到妈妈的病好了,高兴的“ɡ、ɡ、ɡ”地叫个不停,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ɡ”,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ɡ”。同时,小鸽子孝敬妈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在这样充满温馨和爱的故事中,小朋友不仅掌握了“ɡ”的音和形,也感受了小鸽子对妈妈真挚的爱,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爱的洗礼。
二、观察辨形,在识写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如在教学“相”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相”字左边的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相”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相”字左下的“木”末笔改捺为点,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教师接着问学生:“谁能告诉老师为何‘相’左下面的‘木’末笔要改捺为点?”稍停片刻,有个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相”左下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以使右边的“目”舒展开,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应从全局出发,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最后请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在字形上互相谦让的例子。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举出很多类似的字。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清晰地记住了这些字例有的变捺为点,有的变横为提,还从中受到了品德教育,知道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任何事都应服从集体利益;那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的行为,会影响团结,甚至会影响集体声誉。
三、欣赏品析,在词句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但有壮丽的篇章,还有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们都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语言文字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陈毅探母》时,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一一出示句子:①“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②“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③“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体会了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这一句一句的品读,使学生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四、利用媒体,在赏读课文中渗透德育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第三册《识字2》一课的教学,这是有关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五、积累古诗,在课外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训练语感、激发想象、积累词汇、陶冶心智,最直接的效果是培养孩子们的诗性。一颗有诗性的心灵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科学证明,3—12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错过了是一生的遗憾。背诵是配合想象画面、动作身体去理解,给孩子讲历代诗人的古诗与传奇,讲有关田园诗、山水诗、离别诗爱国诗等方面的小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增强记忆、提高兴趣;利用诗的语言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做班主任工作最有意义的探索,可引导孩子珍惜时间。不畏艰难的有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教育自满的孩子可利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八”节到了可教孩子背“慈母手中线”等,这些耳熟能想的诗句,不仅帮助了孩子积累词句,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陶冶了孩子的新型品格,班风、学风自然到位,实在是事半功倍。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背诗,如开展我是小小背诗家等比赛活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在教学中,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明天成为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