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学校是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语文课本是主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多种方式,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观;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践行着四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整合实践途径:学科内整合、课内外整合、学科间整合几种整合方式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分类,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的语文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挖掘和打破学科的教育弥补,以深度提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用好用活教材,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语文活动目,教师应当做好精心的准备,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环保意识、爱国情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就地取材,如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环保志愿者、推广普通话啄木鸟行动、经典诗文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既陶醉于祖国的秀美山川之中,又感悟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积淀。教师还可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家乡的秀丽景色,介绍家乡的历史,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由家乡的焉支山、马场大草原、艾黎纪念馆等名胜古迹,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处处秀美,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之情随之倍增。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建核心素养目标体系
2.1 提炼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国家发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引领、评价语文教学的权威性文献,也是提炼核心素养的基本依据,但多年来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课程实施者的目标意识淡薄、缺乏对《课标》的深入研读以外,与《标准》的不尽人意有直接的关系。纵观《标准》的全部内容,真正属于“标准”的条款淹没于大量非标准的文字之中,给人以宽泛的感觉。我们曾对《标准》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中发现既有硬性规定( 课程性质、总体目标、学段目标) ,又有理念倡导( 课程基本理念) ; 既有路径指引( 课程设计思路) ,又有多种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 ,篇幅长达 1.8 万余字,内容大而全,硬性规定与弹性建议混杂在一起。许多不太关注《标准》的教师粗读文本,疏于研读,很难得其要领,在贯彻落实上大打折扣。
2.2提炼单元教学目标
能否准确地提取单元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能否“落地”的关键环节。教材编写者组成“单元”的指导思想和侧重点不够统一,所呈现的内容比较松散,“单元提示”比较宽泛。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按照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单元内容、编者提示、教学建议重新审视,对不够合理的内容和教学建议进行调整,不可盲目崇拜,照抄照搬。
如何精准地提炼单元教学目标? 我们集思广益、反复探讨,归纳了提炼单元目标的三条基本依据。
2.2.1按照文本的藝术呈现提炼目标
入选语文教材的经典范文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件件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艺术品,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从艺术角度提炼目标。
2.2.2根据学情确定目标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初始认知、梯度认知、反复历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现状和认知能力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吃透学情。如属初始认知,重在“入门”教育; 如属再次认知,应设立“梯度”;如属重点认知,应当浓墨重彩。
2.2.3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课堂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空间里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十分有限的。“两个有限”决定了目标选择必须少而精。在“量”的控制上,单元内容较多,授课时间一周左右,选择2-3 个目标为宜,每堂课仅 40 分钟,选择 1个目标为宜。在目标选择上要做加减法。先做减法,把属于“附加值”目标先减下来; 再做加法,把需加补充的内容加上去。
3在语文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深刻地了解中华文明,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语文教材中的一切资源,都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把握好课本资源,研究好课本资源,使用好课本资源,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时代主旋律,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深度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语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如在每年的普通话活动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汉字书写大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懂得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热爱汉字、热爱书写的情感转变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实现核心价值观由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升华。
在学校开展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选择地为学生遴选传统经典中的诗文,紧扣课本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具体感受传统经典中的艺术魅力、育人理念、价值取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诵读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学是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更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合在语文教学之中;把语文教学过程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有机整合起来,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养成搭建好平台,实现传播文化和教书育人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 许学华. 甘肃教育. 2015(01)
[2]谈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 王菊梅.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0)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 冯留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观;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践行着四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整合实践途径:学科内整合、课内外整合、学科间整合几种整合方式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分类,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的语文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挖掘和打破学科的教育弥补,以深度提升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用好用活教材,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语文活动目,教师应当做好精心的准备,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环保意识、爱国情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就地取材,如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环保志愿者、推广普通话啄木鸟行动、经典诗文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既陶醉于祖国的秀美山川之中,又感悟中华民族厚重的人文积淀。教师还可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家乡的秀丽景色,介绍家乡的历史,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由家乡的焉支山、马场大草原、艾黎纪念馆等名胜古迹,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处处秀美,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之情随之倍增。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建核心素养目标体系
2.1 提炼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国家发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规定、引领、评价语文教学的权威性文献,也是提炼核心素养的基本依据,但多年来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课程实施者的目标意识淡薄、缺乏对《课标》的深入研读以外,与《标准》的不尽人意有直接的关系。纵观《标准》的全部内容,真正属于“标准”的条款淹没于大量非标准的文字之中,给人以宽泛的感觉。我们曾对《标准》的内容进行梳理,从中发现既有硬性规定( 课程性质、总体目标、学段目标) ,又有理念倡导( 课程基本理念) ; 既有路径指引( 课程设计思路) ,又有多种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 ,篇幅长达 1.8 万余字,内容大而全,硬性规定与弹性建议混杂在一起。许多不太关注《标准》的教师粗读文本,疏于研读,很难得其要领,在贯彻落实上大打折扣。
2.2提炼单元教学目标
能否准确地提取单元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能否“落地”的关键环节。教材编写者组成“单元”的指导思想和侧重点不够统一,所呈现的内容比较松散,“单元提示”比较宽泛。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按照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单元内容、编者提示、教学建议重新审视,对不够合理的内容和教学建议进行调整,不可盲目崇拜,照抄照搬。
如何精准地提炼单元教学目标? 我们集思广益、反复探讨,归纳了提炼单元目标的三条基本依据。
2.2.1按照文本的藝术呈现提炼目标
入选语文教材的经典范文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件件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艺术品,重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从艺术角度提炼目标。
2.2.2根据学情确定目标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初始认知、梯度认知、反复历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现状和认知能力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吃透学情。如属初始认知,重在“入门”教育; 如属再次认知,应设立“梯度”;如属重点认知,应当浓墨重彩。
2.2.3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课堂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在有限空间里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十分有限的。“两个有限”决定了目标选择必须少而精。在“量”的控制上,单元内容较多,授课时间一周左右,选择2-3 个目标为宜,每堂课仅 40 分钟,选择 1个目标为宜。在目标选择上要做加减法。先做减法,把属于“附加值”目标先减下来; 再做加法,把需加补充的内容加上去。
3在语文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深刻地了解中华文明,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语文教材中的一切资源,都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把握好课本资源,研究好课本资源,使用好课本资源,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时代主旋律,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深度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语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如在每年的普通话活动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汉字书写大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每一个学生懂得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就是继承中华传统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热爱汉字、热爱书写的情感转变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实现核心价值观由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升华。
在学校开展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选择地为学生遴选传统经典中的诗文,紧扣课本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具体感受传统经典中的艺术魅力、育人理念、价值取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诵读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学是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更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合在语文教学之中;把语文教学过程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有机整合起来,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养成搭建好平台,实现传播文化和教书育人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 许学华. 甘肃教育. 2015(01)
[2]谈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 王菊梅.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0)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 冯留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