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的生成和获取日益簡单,数据量激增,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不可避免的对科技创新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研究的方向。
  要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资源基础,在大数据背景下,各类数据有了爆发性增长,各类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有了极大的改变。如何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创新资源,为区域科技发展创造更便利的基础条件,是本文拟探索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
  (一)科技本身发展需要。现代科技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向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发展。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转变原有的科技发展观念,为多学科融合创造条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构建共享的多学科科技数据平台和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特别是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多学科平台数据有机整合起来,为科研激发灵感和创造便利条件,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发展。
  (二)国家科技发展方向。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区域的创新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7年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在2018年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快区域的创新发展,必须要铸牢发展的根基,其中加快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就是一项较为基础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通过提高资源的整合水平,可以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技资源,更加便利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从而有力的促进区域科技发展。
  (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也要求各地区经济不断提质增效,要发挥区域禀赋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这些都离不开科技进步来推动。而科技进步的一项关键前提是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是一个较好地举措。通过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全面的科研基础数据、更加便利的科研基础条件平台,更加方便的沟通交流平台,极大方便科技工作者使用。
  二、发展方向
  (一)面向科学技术实际开发应用。面向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其中一个问题就是限于地区各种条件限制,不可能像国家层面的整合那样面面俱到,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同步发展,必须要有所侧重。由于地区的经济和科技资源有限,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和大型科技基础研究平台的人力物力不足,加之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大、风险高、回收周期长,容易超出地方承受范围。地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应以面向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研究为主,基础科学研究为辅。这主要是考虑技术开发的投入相对较小,成果转化比较便捷,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产生效益,降低风险,便于打造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行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面向区域的重点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应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各具特色,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优势的不同,结合地区发展规划,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开展。通过针对性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为重点企业行业科技创新和地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引导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自然资源禀赋潜力,加强现有重点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就要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顶层设计之初,充分考虑企业的科技资源需求。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通盘考虑资源的整合模式,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完善的大数据仓库,通过高质量的数据挖掘处理,为企业提供便捷的使用界面、高质量的数据信息,真正发挥数据整合的作用,为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以科技进步来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打造。
  三、整合思路
  (一)资源整合范围。资源整合范围应不仅仅涉及现有的各类科技成果,如各类科技计划的研究成果报告,各类专利发明成果,还有在各类期刊上发明的成果。还可尝试将数据范围扩大到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如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小试中试中的各项测试数据,还有各类检测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挖掘,方便科研人员和企业的使用,最大化发挥其价值。另外,辅助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实际应用的各类资源,如企业需求数据,专家数据库、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科技金融政策和平台等等,也应予以整合,为科研和成果转化提供更便利的辅助平台。
  (二)资源来源。创新资源来源应该突出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对科技创新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对于国家层面的科技成果数据源,如专利数据库、期刊数据库,前期可通过链接、镜像等方式提供方便的使用渠道,并在今后逐步提高融合度。对于各类科技计划的研究成果报告和科研过程中的数据,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统一标准,通过整合,充分挖掘其价值。对于本地区的一些数据,如企业需求、产业政策、金融信息等,要调动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建共享,不断扩大数据来源。
  (三)资源存储。鉴于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各不相同,要研究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可运用云计算等现代新兴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各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互相调用,并向深度融合发展。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科学严谨的安全制度,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四)统一的平台窗口。建立统一的平台窗口提供服务,通过一个平台窗口即可使用全部的创新资源,避免过去用户需要去多个单位多次申请使用的不便。平台窗口的设计要从科研人员和企业等用户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以方便用户使用为原则,设计平台界面、栏目、内容,实现一个窗口就可满足所有需求,方便用户使用。
  四、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深入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概念,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塑造共享发展的理念。部分政府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开放本部门本行业的数据资源,以非禁即可原则,开放数据库,切实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通过整合真正把信息资源的价值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二)实现资源的共享使用。地方政府应该从顶层设计着手,通盘考虑本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通过规范资源库的建设标准、接口标准,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并向共享使用发展,逐步提高资源开放整合水平,为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建立完善服务机制。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计用户使用界面、使用流程、使用规则,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转变从业人员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完善开放、平等、创新的服务模式。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资源整合需要多学科、多层次人才参与,但是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才有限,缺口较大。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端人才,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这项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
  (五)加强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涉及多层次、多部门、多行业,任务艰巨、推进难度较大。政府要出台各项政策,对资源的整合予以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优秀人才、企业、资本参与到资源整合这一艰巨任务中来,集聚多方力量,加快整合进度,提高建设水平,真正为区域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资源平台。
其他文献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1999~2008年辽宁省宽甸县森林旅游产业及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宽甸县森林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部分子行业的关联性。通
中国奥陶纪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三大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南的多个地区。中国奥陶纪生物礁以晚奥陶世生物礁最为发育,早
我国各地土地征收制度尚不完善,以致土地征收事件频发,不少地方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阐释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相关理论,为土地征收提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它体现了我国民族优良传统的美德。国学教育对传承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构建人民美好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与国学教育有效的结合,
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视域,结合社会互动理论,从教育“育人”的本质、语言与文化思想紧密相连的学科特点、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建构知识的心理机制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人
安徽省近年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上效益与速度趋于同步,总量在不断扩张,但同时也存在产业规模不大、集群集中度不高、政策支持欠缺等问题。产业集群作为其主要的发展方
面对日益膨胀的数据量,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数据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由于数据版本错误,数据缺失、各种来源数据的不一致……等等一系列问题,也会让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数字化信息资产管理是需要滿足工程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多方面的工程管理需求,以达到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技术和环境的综合管控的一体化要求,借助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软件,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并通过工程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工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逐步深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迅猛发展。陕西工业云适逢良机,以“众创众筹”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为基础,探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工业云发展是培育工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和带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实现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的信息中枢。随着国务院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和《中国制造2025》的印发,云计算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发展成为“十三
西部农牧民作为流动人口的一部分,虽然具有流动人口的典型特征,但是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西部很多地区在大力促进农牧民迁往新城的进程,促进农牧民迁往市区和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