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本文将在分析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后,论述我国当前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产业园区模式趋势
产业园区是指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1 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模式
根据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特点,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个模式,分别是:脱离城市型纯产业园、中枢轴模式高科技园、多极耦合式产业镇。
1.1脱离城市型纯产业园
脱离城市型纯产业园也称为生产要素聚集型产业园。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或优惠的税收政策等重要生产要素优势而聚集形成的产业园。在空间上一般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产业类型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为主,可以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这是产业园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一些发展水平信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它主要是由政府政策引导而形成,基本与城市发展脱离关系。
1.2城市串联式纯工业科技园
城市串联式纯工业科技园是对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所以我们也称之为产业主导型产业园。简单的说当生产要素型产业园拥有主导产业后,形成了产业链就发展城了产业主导型的产业园。在空间上与前一样,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其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我们目前大多数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基本处于这阶段。
1.3 中枢轴模式
中枢轴模式高科技园与城市发展是相对耦合的。它较产业主导型产业园,更加重视技术和创新,目前主要以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高速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村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新兴领域产业园为主。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在空间上形成围绕产业集群圆层布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例如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非亚高科技园区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1..4多极耦合式产业镇
多极耦合式产业镇是比中枢轴模式更加成熟的产业园模式,它与城市发展紧密。多极耦合式产业镇形成了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金融本,是处于财富凝聚阶段。在产业园布局方面,其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完全融合,所以可以称之为产业镇,目前主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例如,美国的硅谷,就属于典型的产业镇模式产业园。
2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从国外的产业园发展来看,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产业园区的发展必然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2.1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也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2.2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如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2.3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2.4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2.5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3 总结
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本文在分析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后,论述我国当前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产业园的规划有所帮助。
【关键词】产业园区模式趋势
产业园区是指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1 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模式
根据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特点,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四个模式,分别是:脱离城市型纯产业园、中枢轴模式高科技园、多极耦合式产业镇。
1.1脱离城市型纯产业园
脱离城市型纯产业园也称为生产要素聚集型产业园。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或优惠的税收政策等重要生产要素优势而聚集形成的产业园。在空间上一般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产业类型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为主,可以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这是产业园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一些发展水平信偏低的产业园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它主要是由政府政策引导而形成,基本与城市发展脱离关系。
1.2城市串联式纯工业科技园
城市串联式纯工业科技园是对各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所以我们也称之为产业主导型产业园。简单的说当生产要素型产业园拥有主导产业后,形成了产业链就发展城了产业主导型的产业园。在空间上与前一样,呈现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或同类企业聚集。其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我们目前大多数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基本处于这阶段。
1.3 中枢轴模式
中枢轴模式高科技园与城市发展是相对耦合的。它较产业主导型产业园,更加重视技术和创新,目前主要以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高速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型能源技术、新村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新兴领域产业园为主。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效应,在空间上形成围绕产业集群圆层布局,其增值手段主要是“创新链”。例如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台湾新竹、法国索非亚高科技园区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1..4多极耦合式产业镇
多极耦合式产业镇是比中枢轴模式更加成熟的产业园模式,它与城市发展紧密。多极耦合式产业镇形成了高价值的品牌、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金融本,是处于财富凝聚阶段。在产业园布局方面,其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完全融合,所以可以称之为产业镇,目前主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及其他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例如,美国的硅谷,就属于典型的产业镇模式产业园。
2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从国外的产业园发展来看,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产业园区的发展必然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2.1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
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也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2.2 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
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如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2.3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
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2.4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
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2.5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
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3 总结
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本文在分析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后,论述我国当前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产业园的规划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