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点拨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全国79份中考语文试卷,其中有6份试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桃花源记》,有几份试题是把《桃花源记》与其他文言材料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桃花源记》主要考查点如下:
  
  一、考查重点词的理解和用法
  
  例1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便要还家 要:______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
  3 诚不可缺 诚:______
  4 卒亡天下 卒:______
  (山西太原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卷考查到的《桃花源记》中的实词有:要、绝境、其、异、交通、属,其中“要”考查了三次,“交通”考查了两次。
  对重点实词的考查涉及的文言现象有:古今异义(绝境、交通)、词类活用(异)、通假等。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二、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
  
  文言翻译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型,在涉及《桃花源记》阅读的6份试卷中,有5份出现了翻译重点语句的题目。
  例2(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试题、历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
  例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山西太原中考语文试题、历年黑龙江鸡西中考语文试题)
  例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甘肃金昌中考语文试题)
  此外,一些省市还考查了比较阅读中重点语句的翻译。当然,不管是课内的文言文,还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想做好句子的翻译都要译准关键词,即前文提到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或通假字等。特别是课外材料的翻译更要联系所学知识和上下文,选准其在句子中的特殊意义。答题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来翻译,不可出现倒装和省略的现象。
  
  三、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
  
  例5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例6 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历年甘肃金昌中考语文试题)
  这类题目,相当于诗词默写中的“根据提示默写”,难度不大,只要同学们能够把握语句含义、句段内容,就可以根据题干写出相应的语句。
  
  四、考查想象分析的能力
  
  例7 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例7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不能简单的翻译,必须表达出“桃花林”的意境,最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形象性。
  
  五、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例8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例9 《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筒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广西河池中考语文试题)
  例10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甘肃金昌中考语文试题)
  这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同学们应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在了解文章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在应对题目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六、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涉及《桃花源记》的文言文阅读仍然以比较阅读为主,出现了不少有特色的阅读理解题目。
  例11 (甲文)节选《桃花源记》,从“见渔人”至“皆叹惋”。
  (乙文)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义(yi):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
  (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历年山西太原中考语文试题)
  例12 (甲文)节选《桃花源记》,从“晋太元中”至“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元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昔位的标志。
  (1)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和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
  (历年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
  这些阅读理解题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两段材料中人物性格的把握,同时还涉及对文章中心的提取、人物性格的分析、文章含义的延伸等,可谓内外兼顾,点面结合。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了解云南省大学生创业现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和政府部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促进云南省大学
摘 要: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社会必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其中,公民权利与公共义务、公民权力与公共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精神构成了公民意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党员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对当前部分党员所存在的“优越身份感”、“获利工具感觉”、“虚无头衔感”等错误的思想意识进行改造,提高党员素质。因此,应发挥课堂在党员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完善相关
坡度图是表示地面倾斜率的地图。通常是主要用晕线或颜色在图上直接表示出坡度的大小或陡缓。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地貌坡度状况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农业部获取了丰宁满族自治县的DEM影像数据,制作了丰宁全境的地貌坡度图。现将其方法总结介绍如下。
鲁迅先生的《药》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茶店的少东家华小栓得了肺痨。老夫妇华老栓和华大妈去买刑场上的人血馒头来治病,后来得知,这斩犯,正是革命者夏瑜。小栓虽吃了“药”,但还是死了,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华大妈也去给小栓上坟,在坟场相遇,两位花白头发的老人,谁也不知道谁的儿子曾经吃过谁的儿子的血。可悲的是谁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迅先生曾经与友人说:“《药》捕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我国高校的一项常规内部审计项目,但对其审计结果的公开目前却鲜有学校实施。针对这种现象,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实践思路及存在问
一、选择题    1.“譬如”的“譬”的正确读音是( )  A.bī  B.bì  C.pǐ  D.pì  2.下列与“炙”字造字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左  B.怒  C.星  D.山  3.下列与“凹”字笔画相同的一项是( )  A.弗  B.夷  C.条  D.穷  4.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瞻养 欠收 签字盖戳 再接再励  B.欢度 钎炙 杀费苦心 促膝谈心  C.急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