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运河是古老的,它有着2500年的悠远历史,同时它又是流动的、活着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载体,更多的是蕴藏在物化形式背后的技艺、艺术、语言、行为规范,乃至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渗入血液的文化传统。
在运河拱墅段,凝结了千百年来运河儿女的勤劳和智慧。这些人类的非物质财富,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当代继续着它的生命力,并以崭新的形式开启它生动的表达。
二十四节气( 半山立夏习俗 )
“立夏”这一天,预示着夏天的来临,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拱墅半山地区老百姓在长期的种植水稻、植桑养蚕等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立夏习俗,并流传至今形成风尚。
2014年起,拱墅区作为“立夏习俗”的主要传承地,参与了联合申报过程,让杭州人熟悉的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立夏“称人”等习俗登上了世界舞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张小泉剪刀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名牌,始创于明代,已有380余年历史,乾隆年间列入朝廷贡品,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国际赛会上屡获殊荣。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包含试钢、试铁、嵌钢、出头、锉里口、锉外口、淬火、粗磨、細磨、检验、凿花等七十二道工序。其首创镶钢锻制技艺,在刀口镶上一层钢,使其锋利耐用,而剪体仍用全铁,则易于弯曲造型,所出剪刃锋利,剪体柔美。以传统技艺锻制的剪刀,其锋利度和牢固度可剪切断开128层白布,现代科技生产的产品远无法与其比肩。
2006年5月20日,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位于拱宸桥西的手工艺活态馆里还有张小泉剪刀制作工艺的介绍,参观者可以观看师傅进行手工操作表演。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据清乾隆年间修订的明朝《杭州府志》卷九十六方技中记载:“朱养心,余姚人,徙于杭,幼入山,得方书,专门外科,手到疾愈。”
朱养心药室在朱氏家族中十二代人经营了前后330余年,1982年建立朱养心膏药厂。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其中狗皮膏被列为最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全国所有医院必备的首推品种之一。其配方独特、为纯传统手工操作,严格按照选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进行,工艺繁杂、技术精湛。特别是炼油中“挂丝”、“滴水成珠”,收膏“老嫩度”及摊膏中“菊花心铜锣边”等为关键技术。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2015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专门用于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所制膏药疗效显著。
运河元宵灯会
《梦粱录》中曾描写了南宋时杭州灯会的盛况,正月十五夜人人出游,个个提灯,既是观灯,又是赛灯。历经多年的积淀,运河元宵灯会已形成完整的传统习俗。
如今,运河元宵灯会是拱墅地区百姓常传不衰的兴事。灯会最繁盛的是在农历正月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其中十五元宵是高潮。
历年拱墅区元宵灯会围绕农历新年的生肖主题,灯会围绕运河文化名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巧妙结合运河综保和亮灯工程,既有传统灯会的传承,又有新式灯会的创新,将悠远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花灯展示完美结合,呈现一派“千年古运河彩灯摇曳映两岸、十里银湖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景,使得杭州“老底子”的民俗节庆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运河元宵灯会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运河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载体,更多的是蕴藏在物化形式背后的技艺、艺术、语言、行为规范,乃至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渗入血液的文化传统。
在运河拱墅段,凝结了千百年来运河儿女的勤劳和智慧。这些人类的非物质财富,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当代继续着它的生命力,并以崭新的形式开启它生动的表达。
二十四节气( 半山立夏习俗 )
“立夏”这一天,预示着夏天的来临,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拱墅半山地区老百姓在长期的种植水稻、植桑养蚕等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立夏习俗,并流传至今形成风尚。
2014年起,拱墅区作为“立夏习俗”的主要传承地,参与了联合申报过程,让杭州人熟悉的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立夏“称人”等习俗登上了世界舞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张小泉剪刀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名牌,始创于明代,已有380余年历史,乾隆年间列入朝廷贡品,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国际赛会上屡获殊荣。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包含试钢、试铁、嵌钢、出头、锉里口、锉外口、淬火、粗磨、細磨、检验、凿花等七十二道工序。其首创镶钢锻制技艺,在刀口镶上一层钢,使其锋利耐用,而剪体仍用全铁,则易于弯曲造型,所出剪刃锋利,剪体柔美。以传统技艺锻制的剪刀,其锋利度和牢固度可剪切断开128层白布,现代科技生产的产品远无法与其比肩。
2006年5月20日,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位于拱宸桥西的手工艺活态馆里还有张小泉剪刀制作工艺的介绍,参观者可以观看师傅进行手工操作表演。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据清乾隆年间修订的明朝《杭州府志》卷九十六方技中记载:“朱养心,余姚人,徙于杭,幼入山,得方书,专门外科,手到疾愈。”
朱养心药室在朱氏家族中十二代人经营了前后330余年,1982年建立朱养心膏药厂。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其中狗皮膏被列为最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全国所有医院必备的首推品种之一。其配方独特、为纯传统手工操作,严格按照选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进行,工艺繁杂、技术精湛。特别是炼油中“挂丝”、“滴水成珠”,收膏“老嫩度”及摊膏中“菊花心铜锣边”等为关键技术。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2015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专门用于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所制膏药疗效显著。
运河元宵灯会
《梦粱录》中曾描写了南宋时杭州灯会的盛况,正月十五夜人人出游,个个提灯,既是观灯,又是赛灯。历经多年的积淀,运河元宵灯会已形成完整的传统习俗。
如今,运河元宵灯会是拱墅地区百姓常传不衰的兴事。灯会最繁盛的是在农历正月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其中十五元宵是高潮。
历年拱墅区元宵灯会围绕农历新年的生肖主题,灯会围绕运河文化名区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巧妙结合运河综保和亮灯工程,既有传统灯会的传承,又有新式灯会的创新,将悠远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的花灯展示完美结合,呈现一派“千年古运河彩灯摇曳映两岸、十里银湖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场景,使得杭州“老底子”的民俗节庆活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运河元宵灯会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