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病监测诊断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综合检测能力,本文就目前当地基层兽医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问题;建议
基层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更积极推动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兽医实验室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人员和设备都在不断完善,但远远不能适应新病、外来病的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下,越发凸显了兽医实验室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实验室监测诊断技术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值得每一位兽医工作者认真思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功能区域布局不规范
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各功能室相对完整,但布局不规范,有的是在原有办公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有的甚至与行政办公区域连在一起,之间未设置屏障或缓冲区,存在着生物安全隐患。我国自2018年首次暴发非洲猪瘟以来[1],养猪业损失惨重,各地均加强了非洲猪瘟核酸检测,越来越多的县级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也配置了PCR病原检测室。但有的PCR实验室在空间分配上没有根据试验污染程度进行严格的分区[2],造成物品流向不合理,气流走向混乱,没有形成有效隔离,容易造成病原的扩散,引起实验室污染,甚至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1.2 专业技术队伍力量不足
1)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缺乏。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配置数量与实际检测工作需求不匹配,人员不稳定,固定的专业人员更少。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多为临时性的兼职人员,日常承担其它部门的工作,有检测任务需要的时候临时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
2)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术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即上岗,即使熟知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其检测流程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无法分析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微量精细的PCR检测,部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忽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不准确,甚至造成污染。
1.3 生物安全意识薄弱
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在检测过程中接触的病原样本复杂多样,其中更存在像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样品,存在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3]。部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不规范穿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操作,甚至将水杯等个人物品带入试验区域等违规现象。实验人员因做实验而被感染的教训更是证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试验产物和废弃物没有进行规范处置,很多直接冲入下水道或投入垃圾桶。一些有害化学试剂或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试验产物和病死畜禽样品未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意丢弃,轻则引起实验室的污染,重则会引发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与流行[4],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建议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兽医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展,确保生物安全、消防安全和环保安全。规范设置各功能室,充分考虑各实验区的风险程度,做到各区独立,布局流程合理,以保障整个检测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保障动物疫病监测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而硬件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高低,所以在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水平中应把硬件设施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淘汰陈旧老化、经检定不合格甚至损坏的仪器,及时补充新的功能更完备的仪器,并做好保管和维护,保证设备正确、合理、安全使用,以满足当下的防控检测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各工作区要有明显的标记,规范张贴警示标识和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不同工作区域的设备、物品不得混用,按需配置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鞋套、口罩、工作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2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目前市、县、乡、村专业技术队伍力量不足,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机制有待探索和完善。要做到“早、快、严、小”,发现和控制扑灭疫情,有赖于现有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争取补充技术力量,提升专业素质,不断规范和提高每项基础防控措施。
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操作技能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关键。兽医实验室岗位要求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得上岗证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在平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测人员加强培训,拓宽学习途径,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熟悉各项法律法规,丰富各项理论知识,强化试验操作技能,由简单的操作员逐步过渡到能够独立分析、解决试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技术员,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能保质保量的进行。
2.4 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既要保证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更要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安全。应按照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的标准严格各项生物安全管理[5]。首先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操作规定、样品管理制度、卫生安全制度及废弃物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促进实验室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其次加强生物安全宣传与普及,强化检测技术人员的学习,提升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思想上树立“规范操作、防止污染”的理念,做到样品采集规范化、样品处理和储存操作规范化和试验操作流程规范化;再次实验室污染物和废弃物要进行科学规范的处置,特别是病原样品和化学试剂要按照流程规范科学处理,避免给实验室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日常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病原学检测室应实现常态化清洁消毒全覆盖。此外,还应对兽医实验室开展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工作,对兽医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及从事的试验活动各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以风险评估为抓手,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6],几手同抓,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更好的发挥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疫情风险预警中应有的技术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清華,任炜杰,包静月,等.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J],中国动物检疫,2018,35(9):1-4.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SN/T 1193-2003[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3.
[3] 李碧凤,赵敏,张绍卫,等.文山州兽医实验室PCR检测问题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0):7-9.
[4] 张亚军.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问题与措,畜牧兽医科学,2021(1):154-155.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2009.
[6] 陈昌海,开妍,邱冬,等.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假阳性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中国动物检疫,2020,37(2):49-53.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问题;建议
基层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更积极推动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兽医实验室建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人员和设备都在不断完善,但远远不能适应新病、外来病的不断增加,在严峻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下,越发凸显了兽医实验室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实验室监测诊断技术水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值得每一位兽医工作者认真思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功能区域布局不规范
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各功能室相对完整,但布局不规范,有的是在原有办公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有的甚至与行政办公区域连在一起,之间未设置屏障或缓冲区,存在着生物安全隐患。我国自2018年首次暴发非洲猪瘟以来[1],养猪业损失惨重,各地均加强了非洲猪瘟核酸检测,越来越多的县级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也配置了PCR病原检测室。但有的PCR实验室在空间分配上没有根据试验污染程度进行严格的分区[2],造成物品流向不合理,气流走向混乱,没有形成有效隔离,容易造成病原的扩散,引起实验室污染,甚至影响公共卫生安全。
1.2 专业技术队伍力量不足
1)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缺乏。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配置数量与实际检测工作需求不匹配,人员不稳定,固定的专业人员更少。从事实验室工作的多为临时性的兼职人员,日常承担其它部门的工作,有检测任务需要的时候临时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
2)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术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即上岗,即使熟知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其检测流程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无法分析以及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微量精细的PCR检测,部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忽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不准确,甚至造成污染。
1.3 生物安全意识薄弱
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在检测过程中接触的病原样本复杂多样,其中更存在像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样品,存在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3]。部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不规范穿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操作,甚至将水杯等个人物品带入试验区域等违规现象。实验人员因做实验而被感染的教训更是证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实验室对试验样品、试验产物和废弃物没有进行规范处置,很多直接冲入下水道或投入垃圾桶。一些有害化学试剂或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试验产物和病死畜禽样品未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意丢弃,轻则引起实验室的污染,重则会引发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与流行[4],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建议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兽医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展,确保生物安全、消防安全和环保安全。规范设置各功能室,充分考虑各实验区的风险程度,做到各区独立,布局流程合理,以保障整个检测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保障动物疫病监测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而硬件设备的好坏直接决定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高低,所以在提升兽医实验室检测水平中应把硬件设施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淘汰陈旧老化、经检定不合格甚至损坏的仪器,及时补充新的功能更完备的仪器,并做好保管和维护,保证设备正确、合理、安全使用,以满足当下的防控检测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各工作区要有明显的标记,规范张贴警示标识和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不同工作区域的设备、物品不得混用,按需配置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鞋套、口罩、工作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2.2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目前市、县、乡、村专业技术队伍力量不足,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机制有待探索和完善。要做到“早、快、严、小”,发现和控制扑灭疫情,有赖于现有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争取补充技术力量,提升专业素质,不断规范和提高每项基础防控措施。
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操作技能直接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关键。兽医实验室岗位要求工作人员要相对稳定,必须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获得上岗证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在平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检测人员加强培训,拓宽学习途径,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熟悉各项法律法规,丰富各项理论知识,强化试验操作技能,由简单的操作员逐步过渡到能够独立分析、解决试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技术员,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能保质保量的进行。
2.4 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既要保证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更要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安全。应按照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的标准严格各项生物安全管理[5]。首先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操作规定、样品管理制度、卫生安全制度及废弃物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促进实验室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其次加强生物安全宣传与普及,强化检测技术人员的学习,提升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思想上树立“规范操作、防止污染”的理念,做到样品采集规范化、样品处理和储存操作规范化和试验操作流程规范化;再次实验室污染物和废弃物要进行科学规范的处置,特别是病原样品和化学试剂要按照流程规范科学处理,避免给实验室及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的日常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病原学检测室应实现常态化清洁消毒全覆盖。此外,还应对兽医实验室开展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工作,对兽医实验室涉及的病原微生物及从事的试验活动各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以风险评估为抓手,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6],几手同抓,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更好的发挥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疫情风险预警中应有的技术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清華,任炜杰,包静月,等.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J],中国动物检疫,2018,35(9):1-4.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SN/T 1193-2003[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3.
[3] 李碧凤,赵敏,张绍卫,等.文山州兽医实验室PCR检测问题及对策,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0):7-9.
[4] 张亚军.基层兽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问题与措,畜牧兽医科学,2021(1):154-155.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2009.
[6] 陈昌海,开妍,邱冬,等.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假阳性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中国动物检疫,2020,37(2):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