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家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教育界发生了很多变革,新的理论、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名詞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教学模式”便是其中一员。尤其是在江苏洋思中学推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后,各地学校争相效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般的景象。从此以后,讲教学必带“模式”两字,听课前了解模式,观课时思考模式,听课后点评模式,似乎不讲模式就不是科学有效的教学。于是,“3046”模式、“3333”模式、“四维课堂”模式、“三导”模式、“2518”模式、“创新式”模式、“以美育人”模式等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这种热闹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它的研制提出真的如此简单吗?“模式热”下的教学模式出路何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是关于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研制是为了剔除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做法,将课堂教学简洁化、有效化。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其次,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再次,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因此,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为教学模式。
但是,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
某学校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其解读是课堂自主学习的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包含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课堂展示六环节包含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显然,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并不属于教学模式范畴。某学校的“2034”教学模式,其解读是“20”是指80%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得来,20%的知识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而获得,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3”是指教师的“3要”和学生的“3学”,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学会,要先研先学,要精讲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要独学、对学、群学。“4”是指课堂4步,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评点拨、达标测评;教学4环,包括课前研学、编制研学案、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教学4法,包括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不教而学。如此繁杂的教学模式,包罗万象,看似十分完美,但其内容只是对教学的常规要求,欠缺针对性和特殊性。某学校的“三导”教学模式,其解读是“导学,导练,导发展”,但这“三导”并没有形成结构框架和程序性策略体系,显然不能称为模式。某学校的“以美育人”课堂教学模式,更是把作为教育理念的,较为抽象和上位的“以美育人”,变成了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纵观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或没有形成结构框架;或没有形成程序性体系,板块不明,难以操作;或违背逻辑关系,彼此交叉,互为包容;或将课外因素牵强纳入,借助数字玄乎表述。还有那些不是模式的“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也让教师一筹莫展。于是,学校似乎找到了“改革”的路径,走向“新”的领域。很多学校都认为没有模式就不算改革,更有一些学校认为“构建”教学模式就算改革了。
但冷静下来,我们不妨问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经过严格论证吗?它符合教学模式特征吗?它好用、简洁、有效吗?若是这样一问,教学模式也就回归理性了。糊涂的认知,必然带来糊涂的命名;糊涂的命名,必然导致糊涂的操作;糊涂的操作,必然是低效乃至无效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模式,但要慎用“模式”二字。研制教学模式,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并在实验比较之后,证实是优质高效的模式才能推广。
在笔者看来,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优质发展,应该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统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它应该是有效、好用、简洁,而不是繁琐、玄虚、无效;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科学的逻辑思维,符合模式的基本特征。同时,任何模式都有其局限,因为它是基本规范,不是严格定律;是基本格局,不是操作细节;是某些学科,不是全部课堂;是某些课型,不是所有课时。因此,在使用教学模式时,更要强调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灵活变式。如一些拥有较强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可以抛开固定的教学程序、超越规定的框架结构地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这种热闹让人不得不陷入沉思: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它的研制提出真的如此简单吗?“模式热”下的教学模式出路何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是关于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研制是为了剔除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做法,将课堂教学简洁化、有效化。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其次,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再次,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策略体系。因此,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为教学模式。
但是,现实又是怎么样的呢?
某学校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其解读是课堂自主学习的特点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包含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课堂展示六环节包含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显然,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并不属于教学模式范畴。某学校的“2034”教学模式,其解读是“20”是指80%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得来,20%的知识是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而获得,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3”是指教师的“3要”和学生的“3学”,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学会,要先研先学,要精讲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要独学、对学、群学。“4”是指课堂4步,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评点拨、达标测评;教学4环,包括课前研学、编制研学案、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教学4法,包括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不教而学。如此繁杂的教学模式,包罗万象,看似十分完美,但其内容只是对教学的常规要求,欠缺针对性和特殊性。某学校的“三导”教学模式,其解读是“导学,导练,导发展”,但这“三导”并没有形成结构框架和程序性策略体系,显然不能称为模式。某学校的“以美育人”课堂教学模式,更是把作为教育理念的,较为抽象和上位的“以美育人”,变成了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纵观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或没有形成结构框架;或没有形成程序性体系,板块不明,难以操作;或违背逻辑关系,彼此交叉,互为包容;或将课外因素牵强纳入,借助数字玄乎表述。还有那些不是模式的“教学模式”,让人眼花缭乱,也让教师一筹莫展。于是,学校似乎找到了“改革”的路径,走向“新”的领域。很多学校都认为没有模式就不算改革,更有一些学校认为“构建”教学模式就算改革了。
但冷静下来,我们不妨问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经过严格论证吗?它符合教学模式特征吗?它好用、简洁、有效吗?若是这样一问,教学模式也就回归理性了。糊涂的认知,必然带来糊涂的命名;糊涂的命名,必然导致糊涂的操作;糊涂的操作,必然是低效乃至无效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模式,但要慎用“模式”二字。研制教学模式,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并在实验比较之后,证实是优质高效的模式才能推广。
在笔者看来,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优质发展,应该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统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它应该是有效、好用、简洁,而不是繁琐、玄虚、无效;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科学的逻辑思维,符合模式的基本特征。同时,任何模式都有其局限,因为它是基本规范,不是严格定律;是基本格局,不是操作细节;是某些学科,不是全部课堂;是某些课型,不是所有课时。因此,在使用教学模式时,更要强调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灵活变式。如一些拥有较强课堂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可以抛开固定的教学程序、超越规定的框架结构地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