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會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 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提到的都属于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大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应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范。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地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 发展为“自律”。
二、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方式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快乐,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的宣传之后,班主任可以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有特色的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如: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出当天做得好的学生,奖励星星或者星卡等。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 “发言之星”等。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与指导,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充分运用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组织科任教师、同学和家长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评, 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成绩会逐渐提高,班级的风气也会随之好转。那时,展现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会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集体。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学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范。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地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 发展为“自律”。
二、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方式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快乐,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的宣传之后,班主任可以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有特色的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如: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出当天做得好的学生,奖励星星或者星卡等。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 “发言之星”等。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与指导,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充分运用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组织科任教师、同学和家长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方面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评, 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成绩会逐渐提高,班级的风气也会随之好转。那时,展现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会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