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完善多次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成为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养老金融产品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目前在我国推行受阻,没有产生补充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预期效果。据此,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障碍,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结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质,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老龄化;风险;效率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62
1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4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比对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在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上,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表示,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在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养老服务形式单一,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中国社会在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退休人口基数增加,养老金运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多数居民的退休收入来源以银行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比例非常小。目前我国保险业针对老年人的各类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不足,仍然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养老产品以提供货币支付为主,还没有形成特色的老年服务和医疗健康项目。
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国家层面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三大支柱的定位,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养老金融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也已经着手推进和深化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在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在“养老+金融”方面已经开展了诸多尝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表示中国将逐步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2014年6月,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正式开展试点工作;2015年3月,中国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获得保监会批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涉及银行、寿险、产险、担保等多种金融机构,包括抵押贷款、养老年金多种金融产品,运用得当可以缓解借款人的现金流紧张,提升生活品质,尤其适合“房产丰裕、货币贫困”的老年人,是不少国家养老的有效商业手段。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养老保险模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2015年10月26日,全国只有32户家庭签约投保该养老保险,距离我国成功开发养老金融业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分析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优化运行模式,从各方面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和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老龄化的客观需要。
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受阻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业务总量不大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供给方面,该项养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业务,商业机构对此业务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限制条件较多;需求方面,受养儿防老、房产遗赠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公众接受该商业养老保险还需要一个过程。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面临的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需求方面
2.1.1传统观念限制
“孝”文化和“遗赠”思想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模式的推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是家庭普遍持有的观念,虽然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421”家庭模式,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加重,但大多数子女更倾向于自己赡养老人,不愿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下,更不愿意将父母的住房抵押出去换取养老金。与此同时,家庭养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现在普遍存在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承诺一般需要依靠伦理、习俗和道德等规范和约束,为了得到老年期间子女更好的赡养、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除了增加对子女的家务劳动外,代际间利他主义也认为,遗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受遗赠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将遗产赠予子女,住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老人不愿意将房子抵押出去、不愿将房屋产权交给保险公司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2.1.2关于遗产税的缺失问题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发展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这与美国征收较高的遗产税有着紧密的联系。征收遗产税,能够对居民购买该养老保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内地目前没有开征遗产税,老人把住房留给子女已成为普遍持有的观念。虽然开征遗产税已经被摆上日程,但是由于税收对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才可以决定是否征收以及何时如何征收遗产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房产遗留给子女就不会付出额外的税收成本,相比商业养老保险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就不会将房产抵押出去,因为抵押房产相当于减少了自己接受家庭子女养老的“资本”,增大了家庭养老的风险。 2.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供给方面
2.2.1财税配套政策不完善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政策从试点到正式推行,政府对于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没有明确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由于此项养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业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上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的前提下,商业机构参与此项保险业务的动力不足,更不可能在无利润的情况下对参保人提供额外服务和优惠。所以,为构建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充分补充机制,提高该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积极性,政府介入是必要的,完全由市场调节,可能不会达到养老金融业发展的预期效果。
2.2.2房地产市场缺乏稳定性
房价的波动会使以房产作为抵押品的借贷双方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房产市值的测量和未来价值的估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规定,房价上涨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归投保人所有,而房价下跌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老年人投保后领取的养老金不受房价的影响,这就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或有损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拐点,结构分化问题较为突出,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2015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报告显示,与2014年同月相比,房产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4个,上涨的城市仅有16个,住房价格下降的趋势对于参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机构造成了潜在的风险,一旦市场行情不能上调,将会直接面临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
2.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自身存在诸多风险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养老金融产品,其风险不只包括普通保险的风险,由于和养老相关,该产品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反向抵押业务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购买健康保险的老年人参与住房反向抵押的意愿会更加强烈,道德风险问题也会更加严重。除房产外,投保人没有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如果房屋持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或将要丧失产权,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房屋的保护和维修意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从而造成房屋的加速折旧,净残值无法弥补保险公司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不敢大规模拓展业务。
除道德风险外,住房反向抵押还存在关于寿命预期和房产价值估测的固有风险。当保险人不能恰当估计抵押人的预期寿命时,养老金的给付总额就会高于或者低于房产的真实价值。寿命预期不确定就会造成年金的给付时间不确定,而保险公司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给付期间的长短。同时,保险公司需要对抵押的房产进行价值评估,价值的估测又取决于市场利率的波动和折旧等诸多因素,在合同期末还要进入二级市场对房屋残值进行拍卖或者转让,房产评估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该养老金融产品面临的风险更大。
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借鉴一以美国为例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业务量逐年增长。该计划实施的最初十年,抵押合同签订数量不到4万份,起初年均大约只有100份合同,但是步入21世纪后,合同的签订数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增长的因素包括房价的提升、较低的市场利率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提高。第二,性别和婚姻状况影响贷款的构成。女性单身者居多,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多考虑市场需求的分布及其特点。第三,在年龄分布上高龄者居多,低龄者增长迅速。即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众多相对年轻的群体逐步接受这种养老理念,市场扩大的趋势明显。第四,区域分布不均衡。业务的分布和房价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房价越高或者增长越快的地区,业务的集中度也较高。第五,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占领市场,银行逐步退出。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该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其成本优势扩大了市场的业务量。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对我国主要有如下几点。
3.1适时宣传,逐步推广
我国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前期应该注重业务的推广和宣传。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和相对低下的现金收入,使得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存在广阔的市场。虽然现在业务量非常小,但是正如美国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低迷期和公众的认知过程。我国当前的任务主要是进行适当的宣传,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逐年扩展业务。
3.2进行科学的市场营销
运用STP战略,合理细分老龄市场,科学市场定位,为每一市场提供特色养老产品。美国的经验表明,反向抵押按照年龄、婚姻和地区有分化的现象,对于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的保险产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接受度,也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达到开展业务的预期目标。
3.3统筹推进业务
统筹兼顾该保险产品的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鼓励多专业机构的参与。首先要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建立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有效的监管体系,结合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税务局等多方的政策规定,从宏观上促进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促进市场竞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4.1建立有效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造有效的供给为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把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在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利用有效的制度供给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无论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还是其他养老金融产品,设立制度提高供给效率,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这有助于从供给端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推进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我国整个养老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2多样化产品设计。刺激社会需求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中国当前地区、人口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特色产品。同时,在不同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综合采用各种促销手段增大产品的社会认知度,逐步消除传统观念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制约。通过市场的细分和定位,一方面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提高我国的养老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个目标市场的相互补充,扩大金融机构的市场收益,提高其参与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4.3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和监管机制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必须给予适当的补贴才能激发供给者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有效率的产出水平。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对外部性及其他市场分析,尽快出台税收优惠等类型的补贴,使该产品的市场扭曲降到最低。同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尽量降低道德风险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完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保证房产价值评估和寿命预期程序的市场合理性,控制利率风险、寿命预期和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老龄化;风险;效率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62
1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龄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4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比对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我国正处于老龄化逐步加深的阶段。在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上,民生银行的董事长表示,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总量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超过30%,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在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养老服务形式单一,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中国社会在加速进入老龄化阶段,退休人口基数增加,养老金运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多数居民的退休收入来源以银行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比例非常小。目前我国保险业针对老年人的各类养老服务存在明显的不足,仍然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养老产品以提供货币支付为主,还没有形成特色的老年服务和医疗健康项目。
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从国家层面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三大支柱的定位,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养老金融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也已经着手推进和深化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在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在“养老+金融”方面已经开展了诸多尝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表示中国将逐步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2014年6月,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正式开展试点工作;2015年3月,中国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获得保监会批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涉及银行、寿险、产险、担保等多种金融机构,包括抵押贷款、养老年金多种金融产品,运用得当可以缓解借款人的现金流紧张,提升生活品质,尤其适合“房产丰裕、货币贫困”的老年人,是不少国家养老的有效商业手段。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养老保险模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截至2015年10月26日,全国只有32户家庭签约投保该养老保险,距离我国成功开发养老金融业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分析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优化运行模式,从各方面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和服务能力,是促进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老龄化的客观需要。
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受阻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业务总量不大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供给方面,该项养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业务,商业机构对此业务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限制条件较多;需求方面,受养儿防老、房产遗赠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公众接受该商业养老保险还需要一个过程。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面临的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需求方面
2.1.1传统观念限制
“孝”文化和“遗赠”思想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模式的推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是家庭普遍持有的观念,虽然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421”家庭模式,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加重,但大多数子女更倾向于自己赡养老人,不愿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下,更不愿意将父母的住房抵押出去换取养老金。与此同时,家庭养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现在普遍存在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子女对于父母的承诺一般需要依靠伦理、习俗和道德等规范和约束,为了得到老年期间子女更好的赡养、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除了增加对子女的家务劳动外,代际间利他主义也认为,遗赠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受遗赠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将遗产赠予子女,住房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老人不愿意将房子抵押出去、不愿将房屋产权交给保险公司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2.1.2关于遗产税的缺失问题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发展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这与美国征收较高的遗产税有着紧密的联系。征收遗产税,能够对居民购买该养老保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内地目前没有开征遗产税,老人把住房留给子女已成为普遍持有的观念。虽然开征遗产税已经被摆上日程,但是由于税收对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才可以决定是否征收以及何时如何征收遗产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将房产遗留给子女就不会付出额外的税收成本,相比商业养老保险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就不会将房产抵押出去,因为抵押房产相当于减少了自己接受家庭子女养老的“资本”,增大了家庭养老的风险。 2.2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供给方面
2.2.1财税配套政策不完善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政策从试点到正式推行,政府对于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没有明确做出相关的优惠政策。由于此项养老金融业务属于创新业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市场上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的前提下,商业机构参与此项保险业务的动力不足,更不可能在无利润的情况下对参保人提供额外服务和优惠。所以,为构建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充分补充机制,提高该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积极性,政府介入是必要的,完全由市场调节,可能不会达到养老金融业发展的预期效果。
2.2.2房地产市场缺乏稳定性
房价的波动会使以房产作为抵押品的借贷双方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房产市值的测量和未来价值的估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规定,房价上涨产生的价值增值部分归投保人所有,而房价下跌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老年人投保后领取的养老金不受房价的影响,这就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或有损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拐点,结构分化问题较为突出,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2015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报告显示,与2014年同月相比,房产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4个,上涨的城市仅有16个,住房价格下降的趋势对于参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机构造成了潜在的风险,一旦市场行情不能上调,将会直接面临利润的减少甚至亏损。
2.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自身存在诸多风险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一种养老金融产品,其风险不只包括普通保险的风险,由于和养老相关,该产品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反向抵押业务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购买健康保险的老年人参与住房反向抵押的意愿会更加强烈,道德风险问题也会更加严重。除房产外,投保人没有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如果房屋持有人认为自己已经或将要丧失产权,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房屋的保护和维修意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从而造成房屋的加速折旧,净残值无法弥补保险公司的成本。所以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不敢大规模拓展业务。
除道德风险外,住房反向抵押还存在关于寿命预期和房产价值估测的固有风险。当保险人不能恰当估计抵押人的预期寿命时,养老金的给付总额就会高于或者低于房产的真实价值。寿命预期不确定就会造成年金的给付时间不确定,而保险公司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给付期间的长短。同时,保险公司需要对抵押的房产进行价值评估,价值的估测又取决于市场利率的波动和折旧等诸多因素,在合同期末还要进入二级市场对房屋残值进行拍卖或者转让,房产评估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该养老金融产品面临的风险更大。
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借鉴一以美国为例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业务量逐年增长。该计划实施的最初十年,抵押合同签订数量不到4万份,起初年均大约只有100份合同,但是步入21世纪后,合同的签订数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增长的因素包括房价的提升、较低的市场利率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提高。第二,性别和婚姻状况影响贷款的构成。女性单身者居多,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多考虑市场需求的分布及其特点。第三,在年龄分布上高龄者居多,低龄者增长迅速。即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众多相对年轻的群体逐步接受这种养老理念,市场扩大的趋势明显。第四,区域分布不均衡。业务的分布和房价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房价越高或者增长越快的地区,业务的集中度也较高。第五,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占领市场,银行逐步退出。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该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其成本优势扩大了市场的业务量。
美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对我国主要有如下几点。
3.1适时宣传,逐步推广
我国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前期应该注重业务的推广和宣传。急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和相对低下的现金收入,使得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存在广阔的市场。虽然现在业务量非常小,但是正如美国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低迷期和公众的认知过程。我国当前的任务主要是进行适当的宣传,转变人们的养老观念,逐年扩展业务。
3.2进行科学的市场营销
运用STP战略,合理细分老龄市场,科学市场定位,为每一市场提供特色养老产品。美国的经验表明,反向抵押按照年龄、婚姻和地区有分化的现象,对于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的保险产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接受度,也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达到开展业务的预期目标。
3.3统筹推进业务
统筹兼顾该保险产品的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鼓励多专业机构的参与。首先要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建立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有效的监管体系,结合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税务局等多方的政策规定,从宏观上促进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其次,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促进市场竞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4.1建立有效的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造有效的供给为养老服务注入新的活力。把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在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利用有效的制度供给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无论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还是其他养老金融产品,设立制度提高供给效率,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这有助于从供给端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推进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我国整个养老体系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4.2多样化产品设计。刺激社会需求
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根据中国当前地区、人口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特色产品。同时,在不同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综合采用各种促销手段增大产品的社会认知度,逐步消除传统观念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制约。通过市场的细分和定位,一方面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提高我国的养老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个目标市场的相互补充,扩大金融机构的市场收益,提高其参与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4.3完善政府支持政策和监管机制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必须给予适当的补贴才能激发供给者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有效率的产出水平。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对外部性及其他市场分析,尽快出台税收优惠等类型的补贴,使该产品的市场扭曲降到最低。同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尽量降低道德风险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完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保证房产价值评估和寿命预期程序的市场合理性,控制利率风险、寿命预期和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