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完美地解释了阅读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从此入手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联系,引发共鸣,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与作者不是同一时代,没有和作者相似的人生经历,就不能全面理解作者的文章,就更不用说深入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境和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更何况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此,提供作者背景介绍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如果不介绍创作背景,学生或许连作者写这首诗时是何种感情都不清楚,更别提此诗背后隐藏的大道理了!程颢是北宋年间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理学的奠基人物。世人称明道先生,生于湖北黄陂,祖籍是河南府。嘉祐二年中进士之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等职务。熙宁初年,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被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遂潜心于学术造诣。哲宗年间,被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这首诗作于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某年春天郊游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春日偶成》。诗人由于长期在书斋中,很少有闲暇时间游玩,一旦空闲下来,就忍不住出去游玩,那种愉悦的心情就格外强烈。如果我们在阅读之前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就会逐渐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顿中走出来,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文本。
对于现代文中的一些或优美,或深刻的句子,我们尚且要进行一番探讨和赏析,更何况古代先贤、文豪墨客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己根据课下注释翻译理解句子问题不大,但是要说深刻理解、赏析文章还存在困难,所以要想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就要先赏析文字。
在《春日偶成》一詩中,前两句看似简单,但寥寥数笔出色地勾画了美丽的春天景象,是一首很有趣的诗。作者把美丽的春光和自己愉悦的心情结合在一起,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其中“近”“过”二字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只顾游览春色,而忘了时间,不知不觉走了很远的情形。第三句则是诗的意境的高潮部分,第四句是对前面一句的补充说明,侧重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急不躁的恬静品格。在文章的赏析过程中,学生们会慢慢理解作者写作的手法,渐渐有了大概的框架,而在追寻文章主旨、内涵精髓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很艰难的一个过程,只有我们始终不放弃,肯动脑思考,才可能理解文章的意境。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期末考试的那张成绩单,也不是为了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学会独立思考、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因此,深入阅读、通透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内涵,吸收融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程颢的《春日偶成》一诗中一方面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出了他怡然自得之乐、孤芳自赏之雅。这其中也无意间展现了他性格上的另一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罢了。正如武汉大学教授沈祥源所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朴素,如同谈心,初读觉得平淡无奇;但反复咀嚼,便能从平淡中寻出深意的诗味来。 理学家所说的‘心便是天’的哲理和‘心气和平’的养性之道,竟然与诗的艺术境界如此合拍,实为巧夺天工之作。”深入阅读之后才会发现诗人不仅仅是写春游的喜悦之情,而是借此情来抒发自己“心便是天”的哲理和“心气和平”的养性之道。在学生深入阅读和深刻思考之后,最终会进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阶段。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最终领悟诗人诗中蕴含的朴素哲理。
总之,引导学生阅读,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一味地塞给学生赏析的字句,仅仅理解文章词句表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第二中心小学
一、提供背景,建立联系
与作者不是同一时代,没有和作者相似的人生经历,就不能全面理解作者的文章,就更不用说深入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境和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更何况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此,提供作者背景介绍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程颢《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如果不介绍创作背景,学生或许连作者写这首诗时是何种感情都不清楚,更别提此诗背后隐藏的大道理了!程颢是北宋年间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理学的奠基人物。世人称明道先生,生于湖北黄陂,祖籍是河南府。嘉祐二年中进士之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等职务。熙宁初年,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被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遂潜心于学术造诣。哲宗年间,被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这首诗作于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某年春天郊游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春日偶成》。诗人由于长期在书斋中,很少有闲暇时间游玩,一旦空闲下来,就忍不住出去游玩,那种愉悦的心情就格外强烈。如果我们在阅读之前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就会逐渐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困顿中走出来,与作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赏析文字,有效对话
对于现代文中的一些或优美,或深刻的句子,我们尚且要进行一番探讨和赏析,更何况古代先贤、文豪墨客的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己根据课下注释翻译理解句子问题不大,但是要说深刻理解、赏析文章还存在困难,所以要想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就要先赏析文字。
在《春日偶成》一詩中,前两句看似简单,但寥寥数笔出色地勾画了美丽的春天景象,是一首很有趣的诗。作者把美丽的春光和自己愉悦的心情结合在一起,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其中“近”“过”二字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只顾游览春色,而忘了时间,不知不觉走了很远的情形。第三句则是诗的意境的高潮部分,第四句是对前面一句的补充说明,侧重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急不躁的恬静品格。在文章的赏析过程中,学生们会慢慢理解作者写作的手法,渐渐有了大概的框架,而在追寻文章主旨、内涵精髓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很艰难的一个过程,只有我们始终不放弃,肯动脑思考,才可能理解文章的意境。
三、深度阅读,思想深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期末考试的那张成绩单,也不是为了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学会独立思考、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因此,深入阅读、通透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内涵,吸收融合形成属于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程颢的《春日偶成》一诗中一方面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出了他怡然自得之乐、孤芳自赏之雅。这其中也无意间展现了他性格上的另一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 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罢了。正如武汉大学教授沈祥源所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朴素,如同谈心,初读觉得平淡无奇;但反复咀嚼,便能从平淡中寻出深意的诗味来。 理学家所说的‘心便是天’的哲理和‘心气和平’的养性之道,竟然与诗的艺术境界如此合拍,实为巧夺天工之作。”深入阅读之后才会发现诗人不仅仅是写春游的喜悦之情,而是借此情来抒发自己“心便是天”的哲理和“心气和平”的养性之道。在学生深入阅读和深刻思考之后,最终会进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阶段。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最终领悟诗人诗中蕴含的朴素哲理。
总之,引导学生阅读,不能浅尝辄止,不能一味地塞给学生赏析的字句,仅仅理解文章词句表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