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30年来最成功的三项改革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来,我认为最成功的改革有以下三项。
1、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的目标,意义重大。
2、1994年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这个决定进行的全面改革。这个全面改革主要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在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上采取了比较多的措施,同时对于国企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做了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特别是宏观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90年代我们之所以能够跨一大步,跟1994年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
3、根据1997年十五次代表大会规定进行的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个改革在沿海地带进行得比较好,内地各省的进展有快有慢。总体来说,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在世纪之交发展迅速,这跟1997年以后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有直接关系。
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的构建基本的经济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国有经济,对于国有经济就是缩小其范围,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第二个方面是公有制经济,对于公有制经济,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公有制经济不只是苏联人说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们要寻找多种多样的能够保证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第三点就是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其实讲的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的改革是根据1993年的决定实行的,1993年的决定对宏观经济观察比较清楚,建立的财政体系跟企业财务完全脱开了,而且跟改革以后实行的地区包干制度也有很大的区别。1994年改革要求建立的财政体系是一个适合市场经济的财政体系,并进行了银行体系与外汇管理体系的改革。以上这三项最成功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二、改革中未达到理想预期的三个方面
1、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过于迟缓。一些部门从自己的工作和利益着眼太多,所以愿意保持旧体制,使得社会保障体制迟迟不能实现。这个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跟住房改革有相同之处,都是因为这样,住房改革结果并没有能够使得所有的居民都从改革中得到利益,使得改革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实行对农民的社保,首先是低保,有条件的可以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来做。
2、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比如农地的产权问题,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道理:发展中国家穷并不是财富特别的不够,关键的问题是产权不明确,所以资产无法变成流动的资本。以土地为例,这个问题曾经在2001、2002年有过热烈的讨论,当时对一个主要的意见有不同的提法,有人说把永久的使用权还给农民;另外一种提法,像我的提法就是说把田面权还给农民,所谓田面权就是永久的使用权。
3、法治建设有待完善。我们基本的法律、基本的规则就是产权规则,用了13年还差点黄了。一个基本的规则《反垄断法》也是搞了13年,还留下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要判断它到底是不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这个判断起来就会有争议,所以像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司法上的问题等等。如果不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就会变成一个早期市场经济,甚至不是市场经济。我曾说过,在市场经济以前的重伤主义时代是一个坏的市场经济,后来我加了一个注:我说这个话有语病,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自主决策,是自由的交易,如果是一个什么行政的或者其他的权利在那里支配,这个东西根本不叫市场经济。我国法治方面的改革进展太缓慢,中共中央提出这个问题也是1997年的事情,要建设法治国家,现在已经是2008年了,这个进度太慢。
三、展望未来:国家、企业、个人
1、国家的关键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所谓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是政策要按照人民的托付管好该管的事情,对不该管的事情应该尽快退出来。
一方面就是不该做的事要赶快退出来,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者权利等等来妨碍大局。主要是两点:一个就是微观干预,什么事情都要去管。在甘肃,一碗牛肉面都由政府来管,这怎么管得了?另外一点就是支配资源的权利太大,政府不应该作为市场交易的一方进入市场,不应该有这样一种谋取利益的权利,但有些政府部门趋利化的倾向非常严重。
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应该管的事情必须管好,比如宏观经济的稳定。很多问题都有微观的方面和宏观的方面,比如说价格,价格问题宏观方面是价格总水平,这是政府应该管的,价格问题的微观方面是个别价格,那个不是政府管的事,除了很特殊的情况。宏观经济稳定要靠什么呢?首先是货币政策,你又要多发票子又要物价稳定是做不到的。比如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法治环境的建立,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努力去做的事。还有一个,现在我们政府的舆论引导上作用大于其他的国家,澄清混乱思想,政府责无旁贷,因为它可以决定哪些情况可以讨论,哪些事情不应该讨论。怎么让思想做到真正的解放?就是别在原来一些思想的禁锢之下来思考问题。
2、企业要支持改革、推动改革。在企业,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很多,但在这个环境下我总是很担心我们的企业家。有一些企业家有种说法:“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大概十年以来,我多次跟我们企业家朋友说,勾结官府是中国历来做生意的人的一条秘诀,但是这绝不是我们现代的企业家安身立命之本。目前的环境是不够好,企业家注重“关系”有一定的环境上的原因,但是企业家应该站在整个民族甚至整个企业家群体的立场上去改变这个环境,也就是说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第二,人还是有一点精神的,君子好财,取之有道,还是要讲这个原则。
3、个人要尽好本分,关怀整个社会。我们个人应该在每一个岗位上尽我们的本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看到最近广东省委提的一个口号,要开展继续进行思想解放,用思想解放来推动体制的改革,来促进大的发展。思想解放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70年代末期邓小平、胡耀邦推动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腾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那次思想解放运动,就不可能有30年的改革开放,也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但是现在看起来,当时在思想解放运动中被批评、被清理的一些思想现在好像又回来了,这要引起足够的注意。继续解放思想是现在急需要办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丰富我们的思想宝库,要尊重别人,要进行理论的思考,要进行认真切实的探讨,自由的讨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那些需要推进的改革才有可能进行。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来,我认为最成功的改革有以下三项。
1、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明确了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的目标,意义重大。
2、1994年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这个决定进行的全面改革。这个全面改革主要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在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上采取了比较多的措施,同时对于国企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做了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特别是宏观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90年代我们之所以能够跨一大步,跟1994年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
3、根据1997年十五次代表大会规定进行的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个改革在沿海地带进行得比较好,内地各省的进展有快有慢。总体来说,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在世纪之交发展迅速,这跟1997年以后建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有直接关系。
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的构建基本的经济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国有经济,对于国有经济就是缩小其范围,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第二个方面是公有制经济,对于公有制经济,十五次代表大会决定公有制经济不只是苏联人说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们要寻找多种多样的能够保证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第三点就是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其实讲的就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4年的改革是根据1993年的决定实行的,1993年的决定对宏观经济观察比较清楚,建立的财政体系跟企业财务完全脱开了,而且跟改革以后实行的地区包干制度也有很大的区别。1994年改革要求建立的财政体系是一个适合市场经济的财政体系,并进行了银行体系与外汇管理体系的改革。以上这三项最成功的改革,实际上都是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二、改革中未达到理想预期的三个方面
1、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过于迟缓。一些部门从自己的工作和利益着眼太多,所以愿意保持旧体制,使得社会保障体制迟迟不能实现。这个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跟住房改革有相同之处,都是因为这样,住房改革结果并没有能够使得所有的居民都从改革中得到利益,使得改革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实行对农民的社保,首先是低保,有条件的可以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来做。
2、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比如农地的产权问题,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有一个公认的道理:发展中国家穷并不是财富特别的不够,关键的问题是产权不明确,所以资产无法变成流动的资本。以土地为例,这个问题曾经在2001、2002年有过热烈的讨论,当时对一个主要的意见有不同的提法,有人说把永久的使用权还给农民;另外一种提法,像我的提法就是说把田面权还给农民,所谓田面权就是永久的使用权。
3、法治建设有待完善。我们基本的法律、基本的规则就是产权规则,用了13年还差点黄了。一个基本的规则《反垄断法》也是搞了13年,还留下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要判断它到底是不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这个判断起来就会有争议,所以像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司法上的问题等等。如果不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就会变成一个早期市场经济,甚至不是市场经济。我曾说过,在市场经济以前的重伤主义时代是一个坏的市场经济,后来我加了一个注:我说这个话有语病,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自主决策,是自由的交易,如果是一个什么行政的或者其他的权利在那里支配,这个东西根本不叫市场经济。我国法治方面的改革进展太缓慢,中共中央提出这个问题也是1997年的事情,要建设法治国家,现在已经是2008年了,这个进度太慢。
三、展望未来:国家、企业、个人
1、国家的关键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所谓政府自身的改革,就是政策要按照人民的托付管好该管的事情,对不该管的事情应该尽快退出来。
一方面就是不该做的事要赶快退出来,不要为了自己那一点小的本位利益或者权利等等来妨碍大局。主要是两点:一个就是微观干预,什么事情都要去管。在甘肃,一碗牛肉面都由政府来管,这怎么管得了?另外一点就是支配资源的权利太大,政府不应该作为市场交易的一方进入市场,不应该有这样一种谋取利益的权利,但有些政府部门趋利化的倾向非常严重。
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应该管的事情必须管好,比如宏观经济的稳定。很多问题都有微观的方面和宏观的方面,比如说价格,价格问题宏观方面是价格总水平,这是政府应该管的,价格问题的微观方面是个别价格,那个不是政府管的事,除了很特殊的情况。宏观经济稳定要靠什么呢?首先是货币政策,你又要多发票子又要物价稳定是做不到的。比如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法治环境的建立,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努力去做的事。还有一个,现在我们政府的舆论引导上作用大于其他的国家,澄清混乱思想,政府责无旁贷,因为它可以决定哪些情况可以讨论,哪些事情不应该讨论。怎么让思想做到真正的解放?就是别在原来一些思想的禁锢之下来思考问题。
2、企业要支持改革、推动改革。在企业,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很多,但在这个环境下我总是很担心我们的企业家。有一些企业家有种说法:“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大概十年以来,我多次跟我们企业家朋友说,勾结官府是中国历来做生意的人的一条秘诀,但是这绝不是我们现代的企业家安身立命之本。目前的环境是不够好,企业家注重“关系”有一定的环境上的原因,但是企业家应该站在整个民族甚至整个企业家群体的立场上去改变这个环境,也就是说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第二,人还是有一点精神的,君子好财,取之有道,还是要讲这个原则。
3、个人要尽好本分,关怀整个社会。我们个人应该在每一个岗位上尽我们的本分,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看到最近广东省委提的一个口号,要开展继续进行思想解放,用思想解放来推动体制的改革,来促进大的发展。思想解放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70年代末期邓小平、胡耀邦推动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腾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那次思想解放运动,就不可能有30年的改革开放,也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但是现在看起来,当时在思想解放运动中被批评、被清理的一些思想现在好像又回来了,这要引起足够的注意。继续解放思想是现在急需要办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丰富我们的思想宝库,要尊重别人,要进行理论的思考,要进行认真切实的探讨,自由的讨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那些需要推进的改革才有可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