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杜怡琼(1991.03-),女,汉,山西原平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摘要:亚当•斯密是伟大的经济学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在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斯密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家等都给以斯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政治经济学在斯密这里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不同的学者对斯密的理论给予了支持与批判,他的很多经济理论被后人发展运用,尤其是斯密的价值理论对我们今天政治经济生活的指导具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价值论;工资;利润;地租一、价值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大规模兴起,商业资本逐渐被商业资本代替,机器替代了笨重的人力,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有一个主张经济自由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鸣锣开道,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行动了起来,尤其是斯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斯密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之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它种货物的购买,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也或没有。
(二)三种收入价值理论
1.劳动工资
斯密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量方面论述了劳动工资。
首先,劳动工资是对工人劳动力支出的回报,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负责发放劳动工资,主动权通常掌握在资本家手里。
其次,劳动工资要按照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发放,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最后,当生活必须品的价格较低时,工人的生活容易得到满足,不愿付出太多的劳动力,而资本家的生产要正常运行还需大量劳动力,在此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提高劳动工资来吸引劳动力。
2.资本利润
地租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变的,那么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的来源就值得探讨。劳动工资高了,资本利润就减少了,反之劳动工资低了,资本利润就增加了。在一个行业中,资本投资增加必然要求相应增加劳动,即资本增加带来了对劳动需求的增加,竞争的结果是劳动工资的增加和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数量增加了,供应量大,那么同时需求就会减少,商品价格必然会下降,在此种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下跌而工资却要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资本报酬的降低、资本利润减少。资本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随着市场上资本量的增加,利润率是下降的,进而利息率也要下降。但在利率方面市场也有无法发挥的作用。
3.地租
地租是凭借对自然物的所有,对这种自然物进行出售而获得的收益,因此它也可以用于交换,是对社会有贡献、有作用的商品。斯密认为,地租与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不同,因为地租是商品价格变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土地拥有者会占有出劳动工资和利润之外的所有剩余。
三、后人对斯密价值论的继承和批判
(一)大卫•李嘉图在继承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理论体系,并且他澄清了斯密关于价值决定问题上的混乱。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交换价值
李嘉图对商品类型的划分做出了自己的阐述,并也认同斯密的观点,但他批判性的指出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具有交换价值这一论断是错误的。他指出:“虽然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但是如果一种东西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是不会用于交换的。
2.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混乱的劳动价值论,他对于斯密的三种收入价值理论给予了驳斥,他说:“一种商品生产出来后,它的价值可以分割成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绝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相反,这些来自于商品价值的收入,只能以商品的价值量为限度”。例如,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所耗费的劳动力所决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只不过是对物品参与市场交换所得交换价值的分配,影响不了已经确定的价值,这件物品从被生产出来之后,劳动力所赋予它的价值不会应社会环境、经济好坏的变化而变化。
(二)马克思对价值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理论的基础了提出了新的见解,但由于他没有认真资本主义的本质,因而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等价交换原则与利润的产生、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异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矛盾。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科学的变革。他以商品二因素为源泉,分析劳动的二重性质,科学地解决了价值形成、决定和实现的难题,最终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一元论。
在马克思所著《资本论》中,他详尽阐述了关于价值是如何转化成价格的,即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 利润总额。在马克思的等式中,他把抽象劳动依然作为价值实体,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异,劳动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价值量,但无论如何变化,始终有一个标准在衡量着价值。不会偏离这个中心。马克思与斯密等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他分析任何价值问题,总会通过一个中心来贯穿前后,使其达到一致性。
四、总结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的鼻祖,开启了经济学的新纪元,他的价值理论使我们明白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并且在学说史上也是也是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同时也把价值和价格区分开来。在创立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中也比威廉•配第的思想前进了一步,纠正了配第的那种体现重商主义思想的观点,同时强调的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也大大突破了重农主义的观点,解释了很多经济学家无法描绘的经济现象。虽然斯密的价值论还存在缺陷,但是他为我们的经济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他的理论为后人发展和完善价值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后人在斯密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价值论的内容,并且对斯密一些不合理的理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才使得价值论逐步完善,成为指导我们经济生活的重要宝典。
参考文献:
[1]《经济学说史》.主编:姚开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1.
[2]《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主编,晏智杰; 翻译,唐日松.华夏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3]《亚当•斯密及其留给现代资本主义的遗产》.[英]帕特里夏•沃哈恩著.翻译;夏镇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4]《大卫•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韩媛媛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5]《资本论》第三卷.[德]卡尔•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关键词:价值论;工资;利润;地租一、价值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大规模兴起,商业资本逐渐被商业资本代替,机器替代了笨重的人力,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有一个主张经济自由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鸣锣开道,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行动了起来,尤其是斯密,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斯密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之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它种货物的购买,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也或没有。
(二)三种收入价值理论
1.劳动工资
斯密从劳动的供给与需求量方面论述了劳动工资。
首先,劳动工资是对工人劳动力支出的回报,雇佣劳动力的资本家负责发放劳动工资,主动权通常掌握在资本家手里。
其次,劳动工资要按照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发放,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最后,当生活必须品的价格较低时,工人的生活容易得到满足,不愿付出太多的劳动力,而资本家的生产要正常运行还需大量劳动力,在此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提高劳动工资来吸引劳动力。
2.资本利润
地租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变的,那么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的来源就值得探讨。劳动工资高了,资本利润就减少了,反之劳动工资低了,资本利润就增加了。在一个行业中,资本投资增加必然要求相应增加劳动,即资本增加带来了对劳动需求的增加,竞争的结果是劳动工资的增加和商品数量的增加,商品的数量增加了,供应量大,那么同时需求就会减少,商品价格必然会下降,在此种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下跌而工资却要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资本报酬的降低、资本利润减少。资本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随着市场上资本量的增加,利润率是下降的,进而利息率也要下降。但在利率方面市场也有无法发挥的作用。
3.地租
地租是凭借对自然物的所有,对这种自然物进行出售而获得的收益,因此它也可以用于交换,是对社会有贡献、有作用的商品。斯密认为,地租与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不同,因为地租是商品价格变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土地拥有者会占有出劳动工资和利润之外的所有剩余。
三、后人对斯密价值论的继承和批判
(一)大卫•李嘉图在继承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价值理论体系,并且他澄清了斯密关于价值决定问题上的混乱。
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交换价值
李嘉图对商品类型的划分做出了自己的阐述,并也认同斯密的观点,但他批判性的指出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具有交换价值这一论断是错误的。他指出:“虽然使用价值不是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但是如果一种东西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是不会用于交换的。
2.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李嘉图批评了斯密混乱的劳动价值论,他对于斯密的三种收入价值理论给予了驳斥,他说:“一种商品生产出来后,它的价值可以分割成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绝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相反,这些来自于商品价值的收入,只能以商品的价值量为限度”。例如,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所耗费的劳动力所决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只不过是对物品参与市场交换所得交换价值的分配,影响不了已经确定的价值,这件物品从被生产出来之后,劳动力所赋予它的价值不会应社会环境、经济好坏的变化而变化。
(二)马克思对价值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理论的基础了提出了新的见解,但由于他没有认真资本主义的本质,因而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等价交换原则与利润的产生、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差异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矛盾。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科学的变革。他以商品二因素为源泉,分析劳动的二重性质,科学地解决了价值形成、决定和实现的难题,最终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一元论。
在马克思所著《资本论》中,他详尽阐述了关于价值是如何转化成价格的,即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 利润总额。在马克思的等式中,他把抽象劳动依然作为价值实体,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异,劳动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价值量,但无论如何变化,始终有一个标准在衡量着价值。不会偏离这个中心。马克思与斯密等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他分析任何价值问题,总会通过一个中心来贯穿前后,使其达到一致性。
四、总结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的鼻祖,开启了经济学的新纪元,他的价值理论使我们明白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并且在学说史上也是也是第一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同时也把价值和价格区分开来。在创立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中也比威廉•配第的思想前进了一步,纠正了配第的那种体现重商主义思想的观点,同时强调的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也大大突破了重农主义的观点,解释了很多经济学家无法描绘的经济现象。虽然斯密的价值论还存在缺陷,但是他为我们的经济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他的理论为后人发展和完善价值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后人在斯密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价值论的内容,并且对斯密一些不合理的理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才使得价值论逐步完善,成为指导我们经济生活的重要宝典。
参考文献:
[1]《经济学说史》.主编:姚开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1.
[2]《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主编,晏智杰; 翻译,唐日松.华夏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
[3]《亚当•斯密及其留给现代资本主义的遗产》.[英]帕特里夏•沃哈恩著.翻译;夏镇平.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4]《大卫•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韩媛媛 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5]《资本论》第三卷.[德]卡尔•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