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认知能力以及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评价对初中生个体内部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教育评价作用,才能更好调动初中生学习发展,培养现代化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探究如何确定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而为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出实操性教育评价设计建议。
关键词:教育评价;心理认知发展;考试
教学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它具有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等功能,也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评价要从选拔走向发展,要特别关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但传统的教育评价在很多时候被等同于以学习成绩为核心的考试、测试,关注的重点仅在“掌握知识”这一层面上。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当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生12-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的思维与认知已经有了自我的基本的结构,且逻辑思维的发展的程度最为迅速,所以对初中生教育评价不能只关注思维结果,更要关注思维过程。
布鲁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把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次,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布鲁姆认为,认知过程不是某几个核心能力组成的,而是由多种能力综合而成,因而设计了教育评级量表,将不同种类的知识与认知过程维度对应:
据了解,有61%的学生对考试中所要考察的知识类型是不明确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因而教师可以将评价内容罗列在教育评价量表中,清晰呈现评价知识的类型与考察的认知维度,并用具体、科学的评价方式去检测,才能加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所学知识思维导图。
认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发展性的,更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既有发展与上升,又有對旧知识的回顾与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例如,当简单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只是对学生识记的评价,给学生的引导性就是让他复习巩固,记住知识点,这样评价提出的问题只会让学生停留在低层次的学习。但是如果评价者将提问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指引性的,那通过接受评价这一过程,学习过程也就从识记的层面上升了。
因而,建立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的教育评价制度,有助于反映学生个体学习水平与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处在青春期前后的初中生,更注重了解自己、关心自己,他们开始有了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学习分析自我,教育评价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促进认知发展的教育评价设计建议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与传统学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习层次由浅层走向深层,教育评价重点不再仅要求学生识记知识。根据认知心理理论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提出以下三点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丰富评价手段
学生所学内容与认知过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运用布鲁姆认知维度表,针对不同知识以及认知发展层次,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根据分类表采用科学多样的检测方法,考察认知能力。例如实验评价能力、辩论考察能力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认知学习分为三个部分:习得、转换和评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主动、独立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成为评价过程参与者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调控,也有助于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完善。
(三)注重发展性评价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前一种类别是后一类别的基础,后一种类别又涵盖了前面的类别,因此认知的过程是螺旋式前进的。关注思维结果的教育评价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进程。在评价时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持续性地把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动态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档案袋的方式客观而真实记录学生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有助于观察分析学生认知发展。
长久以来,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评价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上,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长期被忽视。学习是一个整体,对初中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过程中思考过程的重视,会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关系到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因而,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心理认知,让学生在已获得的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洛林·安德森.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魏本亚.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瞿媚,杨斐.对当前学生评价存在问题的思考[J].沈阳: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
[4]王艳平.初中生自我概念、考试焦虑及其相关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教育评价;心理认知发展;考试
教学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它具有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等功能,也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评价要从选拔走向发展,要特别关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发展。但传统的教育评价在很多时候被等同于以学习成绩为核心的考试、测试,关注的重点仅在“掌握知识”这一层面上。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对当前教育评价的启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生12-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生的思维与认知已经有了自我的基本的结构,且逻辑思维的发展的程度最为迅速,所以对初中生教育评价不能只关注思维结果,更要关注思维过程。
布鲁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把认知领域的学习水平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次,展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布鲁姆认为,认知过程不是某几个核心能力组成的,而是由多种能力综合而成,因而设计了教育评级量表,将不同种类的知识与认知过程维度对应:
据了解,有61%的学生对考试中所要考察的知识类型是不明确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因而教师可以将评价内容罗列在教育评价量表中,清晰呈现评价知识的类型与考察的认知维度,并用具体、科学的评价方式去检测,才能加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所学知识思维导图。
认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发展性的,更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既有发展与上升,又有對旧知识的回顾与相关知识延伸迁移。例如,当简单提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只是对学生识记的评价,给学生的引导性就是让他复习巩固,记住知识点,这样评价提出的问题只会让学生停留在低层次的学习。但是如果评价者将提问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指引性的,那通过接受评价这一过程,学习过程也就从识记的层面上升了。
因而,建立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的教育评价制度,有助于反映学生个体学习水平与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处在青春期前后的初中生,更注重了解自己、关心自己,他们开始有了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学习分析自我,教育评价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促进认知发展的教育评价设计建议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与传统学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习层次由浅层走向深层,教育评价重点不再仅要求学生识记知识。根据认知心理理论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提出以下三点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丰富评价手段
学生所学内容与认知过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运用布鲁姆认知维度表,针对不同知识以及认知发展层次,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根据分类表采用科学多样的检测方法,考察认知能力。例如实验评价能力、辩论考察能力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认知学习分为三个部分:习得、转换和评价。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主动、独立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成为评价过程参与者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调控,也有助于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完善。
(三)注重发展性评价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前一种类别是后一类别的基础,后一种类别又涵盖了前面的类别,因此认知的过程是螺旋式前进的。关注思维结果的教育评价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进程。在评价时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持续性地把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动态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档案袋的方式客观而真实记录学生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有助于观察分析学生认知发展。
长久以来,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评价的重心一直都放在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上,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长期被忽视。学习是一个整体,对初中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过程中思考过程的重视,会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也关系到初中生的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因而,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心理认知,让学生在已获得的知识基础上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洛林·安德森.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魏本亚.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瞿媚,杨斐.对当前学生评价存在问题的思考[J].沈阳: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
[4]王艳平.初中生自我概念、考试焦虑及其相关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