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常占据主导地位,家长职责主要是辅助教师帮助幼儿完成课下作业或者为教师提供幼儿日常活动的相关信息,这与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家園共育是指家长与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承担同样重要的教育职责,家长与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协调彼此的教育行动,相互支持、共同合作。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或者缺乏教育经验,一些家长经常将教育幼儿的工作完全推给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应做好对家长的引导和沟通,帮助家长选择适合各家情况的教育方式,使家长及时掌握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提高家庭教育的教育水平。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的管理中来,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二、小班家园共育实践主体的角色定位
(一)家长的角色定位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教育经验,直接将教育孩子的任务推到教师身上。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充当辅助者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家长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中,应当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来,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参与到对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的管理、教育形式,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家长也能利用这个机会掌握学校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方向,从而帮助家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一个学年以来,我们每个领域都邀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在语言领域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之“家长故事会”活动,每班邀请了5名家长回园讲故事给小朋友听,课堂中孩子们别提有多认真了;在社会领域中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同伴家做客,通过拜访活动,学习了做客礼仪,知道如何去做一个文明的小客人,而小主人也学会了如何去招待客人,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艺术领域中,我们和家长、幼儿一起“玩转色彩”,在纸盒上作画,把画好的纸盒堆砌成一个美丽的城堡,孩子们可开心了;在健康领域中,我们邀请了小一班的曾子昊的爸爸曾小康先生为我们开了一个健康饮食的讲座——《健康我做主》,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对日常的膳食工作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从点心的干湿搭配、咸甜搭配、粗细粮搭配到膳食的均衡搭配,这些都是孩子健康的保证,既要使孩子吃得开心、愿意吃、喜欢吃,也要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营养和平衡的膳食相统一,才能满足孩子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需要。
小班教育作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点教育,更应该强调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既不能不放手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帮助幼儿做好用家庭教育步入统一教育的转变。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由于其具备了专业的育儿知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良好习惯的培养者,以及正确教育方法的引导者。教师应当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了解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来。在小班家园共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第一次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必定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家长自身由于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难免会有方法失当的时候,所以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
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同一目标、同一方法的指导上,而是要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也应将原来生硬的专业性术语转化成易于家长和孩子领会的口语化指导,使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地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言语、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这时,教师就应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是对堆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做这个动作中发现和感受一些变化。
教师只有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与家长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成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也正是让科学的教育走入千家万户的前提条件。
三、小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推广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根据时代发展积极开辟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沟通成为当前最简单的事,幼儿园应成分利用这一技术优势,通过微信、微博、QQ多种通讯方式加强家校联系、方便家长之间讨论育儿经验以及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帮助家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其次,学校应建立家园共育的相关制度,保证家园共育的理念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学校可以专门设立家校联络日,帮助家长树立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通过这种具有强制性意味的措施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家园共育的理念就会根植与家长心中,家园教育的模式也会逐渐被家长所接受。最后,针对小班教育的特殊性,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应注重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以及行为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行为示范的意识,使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与互通,对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小班推行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家庭步入集体的转变,为幼儿接受进一步教育奠定基础。要想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能够长久的发挥它的功能,还需要家长、教师、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常占据主导地位,家长职责主要是辅助教师帮助幼儿完成课下作业或者为教师提供幼儿日常活动的相关信息,这与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家園共育是指家长与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承担同样重要的教育职责,家长与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协调彼此的教育行动,相互支持、共同合作。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或者缺乏教育经验,一些家长经常将教育幼儿的工作完全推给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应做好对家长的引导和沟通,帮助家长选择适合各家情况的教育方式,使家长及时掌握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提高家庭教育的教育水平。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的管理中来,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二、小班家园共育实践主体的角色定位
(一)家长的角色定位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教育经验,直接将教育孩子的任务推到教师身上。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充当辅助者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家长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中,应当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来,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参与到对幼儿的日常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幼儿园的管理、教育形式,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家长也能利用这个机会掌握学校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方向,从而帮助家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一个学年以来,我们每个领域都邀请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在语言领域中,我们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之“家长故事会”活动,每班邀请了5名家长回园讲故事给小朋友听,课堂中孩子们别提有多认真了;在社会领域中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同伴家做客,通过拜访活动,学习了做客礼仪,知道如何去做一个文明的小客人,而小主人也学会了如何去招待客人,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艺术领域中,我们和家长、幼儿一起“玩转色彩”,在纸盒上作画,把画好的纸盒堆砌成一个美丽的城堡,孩子们可开心了;在健康领域中,我们邀请了小一班的曾子昊的爸爸曾小康先生为我们开了一个健康饮食的讲座——《健康我做主》,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对日常的膳食工作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从点心的干湿搭配、咸甜搭配、粗细粮搭配到膳食的均衡搭配,这些都是孩子健康的保证,既要使孩子吃得开心、愿意吃、喜欢吃,也要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营养和平衡的膳食相统一,才能满足孩子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需要。
小班教育作為幼儿接受教育的起点教育,更应该强调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既不能不放手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帮助幼儿做好用家庭教育步入统一教育的转变。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由于其具备了专业的育儿知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良好习惯的培养者,以及正确教育方法的引导者。教师应当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了解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来。在小班家园共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第一次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必定会有许多的不适应,家长自身由于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难免会有方法失当的时候,所以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
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同一目标、同一方法的指导上,而是要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也应将原来生硬的专业性术语转化成易于家长和孩子领会的口语化指导,使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地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言语、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这时,教师就应帮助家长分析:孩子是对堆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做这个动作中发现和感受一些变化。
教师只有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与家长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成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也正是让科学的教育走入千家万户的前提条件。
三、小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推广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根据时代发展积极开辟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沟通成为当前最简单的事,幼儿园应成分利用这一技术优势,通过微信、微博、QQ多种通讯方式加强家校联系、方便家长之间讨论育儿经验以及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帮助家长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其次,学校应建立家园共育的相关制度,保证家园共育的理念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学校可以专门设立家校联络日,帮助家长树立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通过这种具有强制性意味的措施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长此以往家园共育的理念就会根植与家长心中,家园教育的模式也会逐渐被家长所接受。最后,针对小班教育的特殊性,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应注重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以及行为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行为示范的意识,使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与互通,对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小班推行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家庭步入集体的转变,为幼儿接受进一步教育奠定基础。要想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能够长久的发挥它的功能,还需要家长、教师、幼儿园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