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特征特性 斗鱼是斗鱼科的小型鱼类,属观赏鱼类。其雄性个体相遇时有相互争斗、撕咬的习性,似水中的“蟋蟀”,故名斗鱼。我国有叉尾斗鱼和圆尾斗鱼两种。叉尾斗鱼俗名菩萨鱼、波师鱼,分布于华南,体长5~8厘米,呈梭形、侧扁,全身被栉鳞,吻短、口小、眼大。背鳍和臀鳍向后延长呈飘带状,鳍棘部长于鳍条部,腹鳍胸位,第一鳍条延长呈丝状;尾鳍上、下两端延长呈叉状;背鳍、臀鳍边缘及尾鳍均呈红色;遍体赤褐色,具8~11条蓝色或绿色横纹。眼至鳃盖常有2~3条暗色斜带,鳃盖后缘具一蓝色斑。雄鱼体色鲜艳,生殖期尤为明显。雌鱼体色暗淡。叉尾斗鱼的白色种称为白兔鱼,体粉红色,体侧有红色横纹,眼为红色。圆尾斗鱼又名中国斗鱼、草鞋鱼,其形态与叉尾斗鱼相似,但尾鳍呈圆形,体侧具不明显淡橙色或浅黄绿色相间的条纹。
斗鱼喜生活在沟渠、小溪、池塘和水田中。由于鳃上具副呼吸器,能浮于水面呼吸,故斗鱼耐浊水和缺氧,对水质要求不严。最适水温是20~24℃,平时多在水体上层活动,休息时下沉水底。杂食性。
2.饲养方法 从野外浅水水草丛中捕获的完好的斗鱼或购得的健康斗鱼均可人工饲喂。斗鱼适应性强,容易饲养。在准备好的玻璃鱼缸内注入清洁河水、池水或放置一天以上的自来水,将斗鱼放入缸中即可(缸中盛水不可过满,否则斗鱼会跳出)。可在缸内放入钟乳石、鹅卵石,以给斗鱼营造隐蔽的环境。一缸可饲喂两对或三对斗鱼,以便观赏。斗鱼食性广,面包屑、馒头屑、肉屑、红虫、蚯蚓(剪碎)以及浮游动、植物均是其喜食的饵料。每天每条成鱼饲喂0.3~0.5克,分2~3次饲喂。7~10天换1次水,但生殖期间换水每次只能换掉原来水量的一半,用虹吸管小心吸去缸底污物,避免破坏斗鱼营造的浮巢或吸走幼鱼。幼鱼孵化后成群浮于水面,此时应用网捞出幼鱼放于小型玻璃缸中专养。幼鱼宜用熟蛋黄研细加水调制成糊状,撒于水面饲喂。每天每缸加1/8个蛋黄即可,过多则会因饵料过剩造成水质变坏。同时应向缸中加入培养好的绿水(含浮游藻类植物),或将幼鱼直接养于绿水中。每4~5天换1次水,每次也是换去原有水量的一半,用虹吸管吸出的缸底脏水必须经纱布过滤,以免将小斗鱼吸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方春林 殷红梅 邮编:330039)
斗鱼喜生活在沟渠、小溪、池塘和水田中。由于鳃上具副呼吸器,能浮于水面呼吸,故斗鱼耐浊水和缺氧,对水质要求不严。最适水温是20~24℃,平时多在水体上层活动,休息时下沉水底。杂食性。
2.饲养方法 从野外浅水水草丛中捕获的完好的斗鱼或购得的健康斗鱼均可人工饲喂。斗鱼适应性强,容易饲养。在准备好的玻璃鱼缸内注入清洁河水、池水或放置一天以上的自来水,将斗鱼放入缸中即可(缸中盛水不可过满,否则斗鱼会跳出)。可在缸内放入钟乳石、鹅卵石,以给斗鱼营造隐蔽的环境。一缸可饲喂两对或三对斗鱼,以便观赏。斗鱼食性广,面包屑、馒头屑、肉屑、红虫、蚯蚓(剪碎)以及浮游动、植物均是其喜食的饵料。每天每条成鱼饲喂0.3~0.5克,分2~3次饲喂。7~10天换1次水,但生殖期间换水每次只能换掉原来水量的一半,用虹吸管小心吸去缸底污物,避免破坏斗鱼营造的浮巢或吸走幼鱼。幼鱼孵化后成群浮于水面,此时应用网捞出幼鱼放于小型玻璃缸中专养。幼鱼宜用熟蛋黄研细加水调制成糊状,撒于水面饲喂。每天每缸加1/8个蛋黄即可,过多则会因饵料过剩造成水质变坏。同时应向缸中加入培养好的绿水(含浮游藻类植物),或将幼鱼直接养于绿水中。每4~5天换1次水,每次也是换去原有水量的一半,用虹吸管吸出的缸底脏水必须经纱布过滤,以免将小斗鱼吸走。(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方春林 殷红梅 邮编:33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