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武当山奇特的景观和绝美的风采。
自然风光蔚为奇观
武当山之盛名,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
武当山的自然景观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独特之处于一身,既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又有衡山的秀丽、峨眉山的清凉、黄山的奇特、青城山的幽静。这里常年紫气氤氲,风云变化莫测,四季景致各异。春天,青峰滴翠,繁花似锦;夏天,飞瀑高悬,清凉一片;秋天,天高气爽,红林褥地;冬天,冰峰雪树,银装素裹。不管何时游览武当山,都能享受到武当山奇特的自然美景。1994年,联合国赴武当山考察组官员考斯拉称赞:“武当山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除72峰外,武当山还有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自然风貌。古人或以地貌形象,或以道教信仰予以命名,织出无数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使其显得更加神奇可爱。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素有“一柱擎天”之誉;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但又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形成天造地设的“万山来朝”奇观。金童、玉女峰,婀娜多姿,亭亭秀立;大笔、中笔峰,如铺展云笺,挥毫生辉;天马峰飞鬣扬鬃,昂首霄汉;狮子峰摇身舞爪,戏耍云端。有的似青莲绽花,流香荡翠;有的似旌旗招展,击风搏雨;更有似美珠、似奇猴……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加上主峰周围扬波溅珠的溪涧,珍禽异兽出没的悬崖,吞云吐雾的山洞,孕月育日的潭池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长卷,蔚为奇观。
人文景观气质不凡
武当胜景之美,在于它美如仙境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兼具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
使武当独领风骚的,当论它的建筑。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武当山上道教逐渐繁盛,建了不少道观,但到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已毁于兵乱。现在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建筑仍透着宏伟和精美,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据记载,明朝时期,朱棣曾大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后来,由于不断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整个建筑体系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
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均采用一色青石铺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谴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教文化底蕴深厚
由此有人可能会问,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当时中国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还是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武当宫观始建于唐代,宋元时又陆续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其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朱棣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举动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朝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在明朝,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
武当道教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道教历史上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实从北宋开始,由于历代皇帝的推崇,真武信仰高潮迭起,武当山成为众山之冠。按照道教五行理论,在武当大文化圈内,历史上形成了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东、南、西、北、中五个武当分布全国的格局。
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宋徽宗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事。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无论传说如何,几百年来,武当信徒都将此奉为神圣 ,信奉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一代宗师张三丰
“山不封不名”,而一代宗师张三丰,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
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飞狐外传》写到了武当派的威名,武当为内家拳剑之主。《倚天屠龙记》中,少年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门派,最后成为中国 武术史上的不世奇才,金庸把这一回题拟为武当山顶松柏长,就是比喻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基业。
张三丰真人受明朝历代皇帝之推崇不可谓不厚,然而,他却有自己的人生思想:“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利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其“闲心忘富贵,总角趣烟霞”;“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竟嚣嚣,我独默默。人皆烦恼,我独清凉”那种不为世俗富贵所动,宁愿“修真”名山福地的行为,体现了道教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名利、不事权贵的精神。
“乘物以游心”,也许我们现代人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无法体会古人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也无法体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蕴藏的玄机。但是,在玄妙空灵的武当山,在这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自然空间里,周遭的一切会告诉我们什么叫作道法自然。
自然风光蔚为奇观
武当山之盛名,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
武当山的自然景观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独特之处于一身,既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又有衡山的秀丽、峨眉山的清凉、黄山的奇特、青城山的幽静。这里常年紫气氤氲,风云变化莫测,四季景致各异。春天,青峰滴翠,繁花似锦;夏天,飞瀑高悬,清凉一片;秋天,天高气爽,红林褥地;冬天,冰峰雪树,银装素裹。不管何时游览武当山,都能享受到武当山奇特的自然美景。1994年,联合国赴武当山考察组官员考斯拉称赞:“武当山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除72峰外,武当山还有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自然风貌。古人或以地貌形象,或以道教信仰予以命名,织出无数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使其显得更加神奇可爱。
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素有“一柱擎天”之誉;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但又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形成天造地设的“万山来朝”奇观。金童、玉女峰,婀娜多姿,亭亭秀立;大笔、中笔峰,如铺展云笺,挥毫生辉;天马峰飞鬣扬鬃,昂首霄汉;狮子峰摇身舞爪,戏耍云端。有的似青莲绽花,流香荡翠;有的似旌旗招展,击风搏雨;更有似美珠、似奇猴……千奇百怪,美不胜收。加上主峰周围扬波溅珠的溪涧,珍禽异兽出没的悬崖,吞云吐雾的山洞,孕月育日的潭池等,构成一幅瑰丽无比的丹青长卷,蔚为奇观。
人文景观气质不凡
武当胜景之美,在于它美如仙境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兼具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
使武当独领风骚的,当论它的建筑。武当有着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武当山上道教逐渐繁盛,建了不少道观,但到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已毁于兵乱。现在虽然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现存的建筑仍透着宏伟和精美,而且有许多绝妙之处令人称奇。如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奇特的杰作;九曲黄河墙可传递声音,与北京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几无声息,而殿外却分明听到钟声袅袅;山巅那座铜铸鎏金的金殿是一件工艺珍品,围绕着它有几大奇观,其中之一为“雷火炼殿”: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凡此种种使人不由得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赞叹。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据记载,明朝时期,朱棣曾大修武当,前后共动用了三十万工匠,历时十二年,修成宫观大约有八千余间,武当山各宫观中神像、供器、法器及宝幡、神帐等设施多为皇室钦降,富丽无比。当时盛传武当山道场是“富甲天下”的“黄金白银”世界。后来,由于不断的扩建,武当的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间之多。整个建筑体系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政治意图,根据真武帝修仙神话来安排布点营建,体现皇权和道教所需要的“庄严”、“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围。
从山脚下到山巅天柱峰金殿,均采用一色青石铺成一条70公里长的“神道”,沿神道两旁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梁、十二亭台等庞大的建筑群。在十二年里,朱棣始终关切殷殷,前后共发60多道上谕,其内容大到调谴人力,小至设计图纸审批,建筑余料处理,事无巨细。朱棣再三叮咛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
道教文化底蕴深厚
由此有人可能会问,道教是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当时中国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还是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武当宫观始建于唐代,宋元时又陆续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其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朱棣在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修故宫,南修武当,后者便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举动为武当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朝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扶持武当道教,加封武当,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在明朝,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
武当道教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道教历史上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实从北宋开始,由于历代皇帝的推崇,真武信仰高潮迭起,武当山成为众山之冠。按照道教五行理论,在武当大文化圈内,历史上形成了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东、南、西、北、中五个武当分布全国的格局。
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宋徽宗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事。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无论传说如何,几百年来,武当信徒都将此奉为神圣 ,信奉者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而且远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
一代宗师张三丰
“山不封不名”,而一代宗师张三丰,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
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极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习武,武当武术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自成一派。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飞狐外传》写到了武当派的威名,武当为内家拳剑之主。《倚天屠龙记》中,少年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门派,最后成为中国 武术史上的不世奇才,金庸把这一回题拟为武当山顶松柏长,就是比喻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基业。
张三丰真人受明朝历代皇帝之推崇不可谓不厚,然而,他却有自己的人生思想:“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利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其“闲心忘富贵,总角趣烟霞”;“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竟嚣嚣,我独默默。人皆烦恼,我独清凉”那种不为世俗富贵所动,宁愿“修真”名山福地的行为,体现了道教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名利、不事权贵的精神。
“乘物以游心”,也许我们现代人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无法体会古人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也无法体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蕴藏的玄机。但是,在玄妙空灵的武当山,在这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自然空间里,周遭的一切会告诉我们什么叫作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