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皮肤拉钩的研制与在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直径为2.5mm的骨科克氏针一体弯折成皮肤拉钩。在杆体的外侧连续螺旋缠绕一层紧密贴合的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由此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握把。结果:使用皮肤拉钩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作用力稳定,不会发生滑脱现象,可有效提高第一穿刺的成功率,而且弯钩刺入处位于切口内,不会损伤切口以外的其他皮肤组织,不会留下额外的瘢痕。
关键词:皮肤拉钩;腹腔镜手术;研制;应用;第一穿刺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332-02
随着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我们可以在同样手术目的的前提下,把切口越做越小[1]。腹腔镜不但缩小了手术切口,减轻了手术创伤,而且可以利用镜头近距离观察病灶,拉近了手术医生与疾病之间的“距离”[1]。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第一穿刺孔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2]。经大量查阅文献,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操作的方法有多种。有刘彦[3]报道1971年Hasson发明了开放式腹腔镜第一穿刺方法。邹民[2]等在刘彦[3]的方法基础上研究出改良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法。有双线缝合法[4]、布巾钳提腹壁法[5]、布巾钳及纱布垫提腹壁法[6]等。在腹腔镜的各种并发症统计中,有40%-50%是在置入第一个套管时发生的[7]。刘志洪[8]等报道腹腔镜穿刺发生的并发症中,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1%一O.6%。胃肠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血管损伤,约为0.06%一O.4%,由其所导致的死亡率约为5%等等。其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中还有一种并发症,即皮肤损伤。为避免操作中皮肤损伤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研制了一种用于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皮肤拉钩。现将本实用新型的研制及操作的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皮肤拉钩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皮肤拉钩,以解决目前在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时,使用常规器械对患者腹部皮肤进行牵拉上提操作,器械使用不便、容易滑脱影响第一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会留有额外的疤痕等问题。
2.研制方法:
2.1材料准备:一枚2.5#骨科克氏针,一根气管导管导芯。
2.2 制作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皮肤拉钩的钩体1采用直径为2.5mm的骨科克氏针一体弯折形成,钩体1包括V形杆1.1、竖杆1.2和弯钩1.3三个部分。V形杆1.1为一个由上斜杆和下斜杆组成且开口朝右的V字形杆体,V形杆1.1的下斜杆末端为开放端,V形杆1.1的上斜杆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竖杆1.2,V形杆1.1的上斜杆和下斜杆与竖杆1.2的中上部围成一个下角带有缺口的三角形,V形杆的上斜杆和下斜杆的夹角为50-60°,上斜杆与竖杆1.2的夹角为60-70°。竖杆1.2的底端向右弯折形成一个上翘的U形弯钩1.3,弯钩1.3的钩尖方向向右上方倾斜,弯钩1.3的钩尖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在V形杆1.1全部杆体和竖杆1.2上部杆体的外侧还连续螺旋缠绕着一层紧密贴合的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由此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握把2,所述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的直径为4mm。所述钩体1的V形杆1.1上斜杆的长度为80-90mm,下斜杆的长度为60-70mm,竖杆1.2的长度为70-80mm。
3.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并予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使用皮肤拉钩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时,由手术医生和一助在患者的两侧分别将两个皮肤拉钩钩体1的弯钩1.3置于患者腹部切口两侧的皮下组织,保持钩体1的竖杆1.2向外倾斜,使弯钩1.3的钩尖基本处于水平位置,如图2所示,将弯钩1.3的钩尖完全刺入切口内的皮下组织中,进而两人用单手紧握着握把2同时向侧上方拉以向上提起腹壁,然后再由手术医生用另一只手进行第一穿刺,置入穿刺器,完成第一穿刺操作。
4.皮肤拉钩的优点
在使用皮肤拉钩进行腹腔镜手术时,由于弯钩1.3的钩尖刺入的角度合适且完全作用于皮下组织,作用力稳定,不会发生滑脱现象,可有效提高手术医生第一穿刺的成功率,另外由于弯钩1.3刺入处位于切口内,不会损伤切口以外的其他皮肤组织,不会留下额外的疤痕。
在医生在握抓握把2时,可以将手指穿过三角形内部环握着握把2的上斜杆部分,也可以将手掌张开,直接抓握在握把2上斜杆
和下斜杆的外侧部分,由于下斜杆末端为开放端,因此整个三角形的握把2具有一定的弹性,非常适合抓握。
5.结论
在这种微创观念的倡导和普及下,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如何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9-10]。进入腹腔的第一穿刺点即脐孔穿刺点是腹腔镜手术医师首要面临的问题,因为第一穿刺失败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1]。第一穿刺的成功与否会对手术医师产生重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对初学者来讲更为明显[12]。本皮肤拉钩在辅助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时,具有方便操作、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消毒灭菌方便等優点,该方法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关小明,张意茗,范晓东. 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山东大学医学报(医学版)2019,57(12):7-9.
[2] 邹民,丁思萍. 改良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法的临床应用腹腔镜第一穿刺点穿刺方法的探讨[J]. 使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6.
[3]刘彦.一种改良的开放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M].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
[4] 高全聪.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83-385.
[5]邓文忠,陶桂娥,范红云,张月,祁莉.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探讨[J]. 论著.2006.3(27):20-21.
[6]任玉环.免气腹针 Trocar 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220 例应用体会[J]. 2008,14(3).
[7] 黄沁松,马浩南. 腹腔镜第一穿刺点穿刺方法的探讨[J]. 河北医药.2005,27(8).
[8]刘志洪.石钢. 腹部解剖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5):321-323.
[9] 刘彦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2(5):263-264.
[10] 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289-291.
[11]宋华,周丽,国晓梅,张传英.腹腔镜手术套管鞘开放式第一穿刺方法分析[J].2010.10.(4):379-380.
[12]高全聪.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83-385.
课题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请书(Z20170123)
关键词:皮肤拉钩;腹腔镜手术;研制;应用;第一穿刺
【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332-02
随着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我们可以在同样手术目的的前提下,把切口越做越小[1]。腹腔镜不但缩小了手术切口,减轻了手术创伤,而且可以利用镜头近距离观察病灶,拉近了手术医生与疾病之间的“距离”[1]。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第一穿刺孔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2]。经大量查阅文献,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孔操作的方法有多种。有刘彦[3]报道1971年Hasson发明了开放式腹腔镜第一穿刺方法。邹民[2]等在刘彦[3]的方法基础上研究出改良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法。有双线缝合法[4]、布巾钳提腹壁法[5]、布巾钳及纱布垫提腹壁法[6]等。在腹腔镜的各种并发症统计中,有40%-50%是在置入第一个套管时发生的[7]。刘志洪[8]等报道腹腔镜穿刺发生的并发症中,血管损伤发生率为0.1%一O.6%。胃肠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血管损伤,约为0.06%一O.4%,由其所导致的死亡率约为5%等等。其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中还有一种并发症,即皮肤损伤。为避免操作中皮肤损伤这一并发症的发生,我们研制了一种用于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皮肤拉钩。现将本实用新型的研制及操作的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皮肤拉钩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的皮肤拉钩,以解决目前在建立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时,使用常规器械对患者腹部皮肤进行牵拉上提操作,器械使用不便、容易滑脱影响第一穿刺成功率以及术后会留有额外的疤痕等问题。
2.研制方法:
2.1材料准备:一枚2.5#骨科克氏针,一根气管导管导芯。
2.2 制作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皮肤拉钩的钩体1采用直径为2.5mm的骨科克氏针一体弯折形成,钩体1包括V形杆1.1、竖杆1.2和弯钩1.3三个部分。V形杆1.1为一个由上斜杆和下斜杆组成且开口朝右的V字形杆体,V形杆1.1的下斜杆末端为开放端,V形杆1.1的上斜杆末端向下弯折形成竖杆1.2,V形杆1.1的上斜杆和下斜杆与竖杆1.2的中上部围成一个下角带有缺口的三角形,V形杆的上斜杆和下斜杆的夹角为50-60°,上斜杆与竖杆1.2的夹角为60-70°。竖杆1.2的底端向右弯折形成一个上翘的U形弯钩1.3,弯钩1.3的钩尖方向向右上方倾斜,弯钩1.3的钩尖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60°。在V形杆1.1全部杆体和竖杆1.2上部杆体的外侧还连续螺旋缠绕着一层紧密贴合的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由此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握把2,所述气管插管金属导芯的直径为4mm。所述钩体1的V形杆1.1上斜杆的长度为80-90mm,下斜杆的长度为60-70mm,竖杆1.2的长度为70-80mm。
3.操作方法:
所有患者取平卧位,并予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使用皮肤拉钩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时,由手术医生和一助在患者的两侧分别将两个皮肤拉钩钩体1的弯钩1.3置于患者腹部切口两侧的皮下组织,保持钩体1的竖杆1.2向外倾斜,使弯钩1.3的钩尖基本处于水平位置,如图2所示,将弯钩1.3的钩尖完全刺入切口内的皮下组织中,进而两人用单手紧握着握把2同时向侧上方拉以向上提起腹壁,然后再由手术医生用另一只手进行第一穿刺,置入穿刺器,完成第一穿刺操作。
4.皮肤拉钩的优点
在使用皮肤拉钩进行腹腔镜手术时,由于弯钩1.3的钩尖刺入的角度合适且完全作用于皮下组织,作用力稳定,不会发生滑脱现象,可有效提高手术医生第一穿刺的成功率,另外由于弯钩1.3刺入处位于切口内,不会损伤切口以外的其他皮肤组织,不会留下额外的疤痕。
在医生在握抓握把2时,可以将手指穿过三角形内部环握着握把2的上斜杆部分,也可以将手掌张开,直接抓握在握把2上斜杆
和下斜杆的外侧部分,由于下斜杆末端为开放端,因此整个三角形的握把2具有一定的弹性,非常适合抓握。
5.结论
在这种微创观念的倡导和普及下,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如何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9-10]。进入腹腔的第一穿刺点即脐孔穿刺点是腹腔镜手术医师首要面临的问题,因为第一穿刺失败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1]。第一穿刺的成功与否会对手术医师产生重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对初学者来讲更为明显[12]。本皮肤拉钩在辅助进行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操作时,具有方便操作、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材料易得,制作简单,消毒灭菌方便等優点,该方法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关小明,张意茗,范晓东. 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展望[J].山东大学医学报(医学版)2019,57(12):7-9.
[2] 邹民,丁思萍. 改良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法的临床应用腹腔镜第一穿刺点穿刺方法的探讨[J]. 使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6.
[3]刘彦.一种改良的开放式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M].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
[4] 高全聪.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83-385.
[5]邓文忠,陶桂娥,范红云,张月,祁莉.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探讨[J]. 论著.2006.3(27):20-21.
[6]任玉环.免气腹针 Trocar 直入法造气腹腹腔镜手术220 例应用体会[J]. 2008,14(3).
[7] 黄沁松,马浩南. 腹腔镜第一穿刺点穿刺方法的探讨[J]. 河北医药.2005,27(8).
[8]刘志洪.石钢. 腹部解剖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5):321-323.
[9] 刘彦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2(5):263-264.
[10] 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289-291.
[11]宋华,周丽,国晓梅,张传英.腹腔镜手术套管鞘开放式第一穿刺方法分析[J].2010.10.(4):379-380.
[12]高全聪.腹腔镜手术第一穿刺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83-385.
课题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请书(Z20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