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的学生时代,过得平淡无奇,没有狗血的青春叛逆,也没有热血的励志逆袭。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频繁的转学。
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我的小学在老家吉林长春,初中在江西南昌,直到爸爸的工作稳定在广州,我才作为插班生,进入广州的一所重点高中念书。
广州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即便是在高一上学期末才转过来,我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拼命追赶,成绩一直很好,甚至在高二分科时,我进入了理科实验班。我就像一颗种子,倔强地在广州生根发芽。
直到高三上学期,当我接到异地高考会议通知时,我正在高考志愿卡上写上“华南理工大学”,丝毫不知道,异地高考这个只在新闻上看到的词语,会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掀起轩然大波。
两天后,我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告诉我,根据广东省高考规定,必须在广东省取得完整的三年高中经历,才能在这里参加高考。而我,因为是高一上学期末尾转进来的,很显然,我并不符合本地高考的条件。
这意味着,我必须回到老家吉林长春参加高考。
短短的几句话,彻底让我蒙了,只知道自己成了百万异地高考大军中的一员。9月份的广州天气骤变,无数的惊雷在云层深处翻滚。我把头深深地埋进书堆里,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哭得一塌糊涂。
2
一切来得非常突然,我甚至来不及收拾行李,唯一带走的,就是课桌上的一株琉璃苣。我站在候机室,看着墙上花花绿绿的航班信息滑动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担忧和恐惧。高三只剩这一点时间了,我还来得及吗?我想去华南理工大学,可是吉林分数线比广州高太多,我还考得上吗?
17岁的我,被团团疑问包裹着。下飞机,办手续,领资料,仿佛一场梦一般。9月份的长春,还未通暖气,我稍不注意,就被冻感冒了。等到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在埋头苦读,高高堆起的资料里,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此起彼伏的“沙沙”声响。
“嘿”,同桌撞了我一下,“这周五要摸底考试,赶紧看书啊。”
我这才如梦初醒一般,开始慌慌张张地拿起手里的复习资料。可是,我发现,我现在看的试题和我在广州的相比,有很大不同。虽然都是全国卷,但无论是考查重点、还是知识点结构,都有很大差别。
毫无悬念,这次摸底考试,我拿了倒数第一。班主任安慰我,说这个很正常。尽管接下来我非常努力,很认真地适应题型的变化,积极追赶复习进度,然而,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依旧是倒数。排名被张贴在走廊里,我好几次路过走廊,看着自己的名字排在最末尾,总感觉有人在议论我,只能低着头跑掉。
那段时间,我沉浸在过去里,总想着自己以前在广州是实验班,现在却考倒数。我像一只蜗牛,背上了沉重的壳。我变得害怕考试,不敢相信自己。我感觉自己就像课桌上那株琉璃苣,失去水分,憔悴枯萎。
3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分数线在区排名预测里,差不多是一本线上下。这在实验班,显然是排在末尾,而距离我想去的华南理工大学,依旧是遥远。
祸不单行的是,我因为在宿舍看书,不小心碰到了暖气片,被烫伤了,需要休息一周。这意味着,我有一周时间不能复习了。
这一年,长春的冬天特别寒冷,犹如我的内心深处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温暖。
我在医院待了一周,出院时,恰好班主任组织大家去爬山,这是重点中学的传统。我当下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没想到,班主任这次态度坚决,不许缺席。
出发时间定在凌晨三点,周围一团漆黑。爬山过程中,我体力不支,加上烫伤的伤口隐隐作痛,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想放弃,我肯定爬不上去。”
一向温柔的班主任一反常态,态度异常坚决,就是不许我停下。等到我汗流浃背地登上山顶时,是凌晨5点,夜空依旧黑沉沉一片。
“天气预报说今天不会有太阳。”我埋怨道。班主任却坚持要大家站着等日出。
至今我还记得那个早晨,我们在北方凛冽的寒风中等了快一个小时,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远处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有一道金色的光线穿破云层,发出耀眼的紅晕。那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美的日出。下山的时候,老师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
“高考,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请锻炼你们的意志力,相信你们自己,勇敢地挺过去。等到你们咬牙挺过来时抬头看,才会发现你们人生最美的风景,已经在前方了。”
4
寒假到来,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家过年,我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房子,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成绩,转学来之后,其实在稳步上升,只是在周围同学都前进的衬托下,我感觉像是在原地踏步。
更为重要的是,我开始想通了,考试这件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比如,我学会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并不代表我可以拿到分,因为熟练使用它,需要很多习题和很多时间的累积。
我拿出上学期所有的卷子,一道题一道题地过。哪些是知识点不熟,哪些是缺乏做题经验,哪些是粗心大意,我心里大概有了数,开始分门别类地针对复习。我首先攻克的就是知识点不熟的问题,我把课本拿出来,对照上面的知识点细读。其实会发现,课本对知识点的阐述才是最准确的,不管考题如何变,不管地区卷子有多少差异,一切以教材为主。
我用标签纸夹在课本里,标注好哪一页是哪个知识点。整整一个寒假,我每天扑在补知识点这件事上,连春晚都没看。
就这样,我拼命地咬着牙,终于在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中,破天荒地摆脱了班级倒数,进入了中流。
基础知识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根基,我把根基打好了,后面的添砖加瓦就会容易很多。当然,我的高三也没有一飞冲天,在后续的考试中,我甚至一直卡在中间,无法前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沮丧,而是开始着手磨炼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能力,这个东西最费时间,也是成绩重要的突破口。
桌上的琉璃苣被我重新浇水后,焕发着生机。琉璃苣的花语是勇气,这也是我走入考场,跟自己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
6月份的时候查成绩,我从未想过,自己竟然真的超过华南理工大学的录取线了。
过去的一路上,我反反复复地挣扎,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黑夜。但是很庆幸,最后我始终坚持,终于看到了日出。
这段旅途,唯有光,让人温暖。
我的学生时代,过得平淡无奇,没有狗血的青春叛逆,也没有热血的励志逆袭。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频繁的转学。
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我的小学在老家吉林长春,初中在江西南昌,直到爸爸的工作稳定在广州,我才作为插班生,进入广州的一所重点高中念书。
广州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即便是在高一上学期末才转过来,我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拼命追赶,成绩一直很好,甚至在高二分科时,我进入了理科实验班。我就像一颗种子,倔强地在广州生根发芽。
直到高三上学期,当我接到异地高考会议通知时,我正在高考志愿卡上写上“华南理工大学”,丝毫不知道,异地高考这个只在新闻上看到的词语,会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掀起轩然大波。
两天后,我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告诉我,根据广东省高考规定,必须在广东省取得完整的三年高中经历,才能在这里参加高考。而我,因为是高一上学期末尾转进来的,很显然,我并不符合本地高考的条件。
这意味着,我必须回到老家吉林长春参加高考。
短短的几句话,彻底让我蒙了,只知道自己成了百万异地高考大军中的一员。9月份的广州天气骤变,无数的惊雷在云层深处翻滚。我把头深深地埋进书堆里,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哭得一塌糊涂。
2
一切来得非常突然,我甚至来不及收拾行李,唯一带走的,就是课桌上的一株琉璃苣。我站在候机室,看着墙上花花绿绿的航班信息滑动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担忧和恐惧。高三只剩这一点时间了,我还来得及吗?我想去华南理工大学,可是吉林分数线比广州高太多,我还考得上吗?
17岁的我,被团团疑问包裹着。下飞机,办手续,领资料,仿佛一场梦一般。9月份的长春,还未通暖气,我稍不注意,就被冻感冒了。等到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在埋头苦读,高高堆起的资料里,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此起彼伏的“沙沙”声响。
“嘿”,同桌撞了我一下,“这周五要摸底考试,赶紧看书啊。”
我这才如梦初醒一般,开始慌慌张张地拿起手里的复习资料。可是,我发现,我现在看的试题和我在广州的相比,有很大不同。虽然都是全国卷,但无论是考查重点、还是知识点结构,都有很大差别。
毫无悬念,这次摸底考试,我拿了倒数第一。班主任安慰我,说这个很正常。尽管接下来我非常努力,很认真地适应题型的变化,积极追赶复习进度,然而,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依旧是倒数。排名被张贴在走廊里,我好几次路过走廊,看着自己的名字排在最末尾,总感觉有人在议论我,只能低着头跑掉。
那段时间,我沉浸在过去里,总想着自己以前在广州是实验班,现在却考倒数。我像一只蜗牛,背上了沉重的壳。我变得害怕考试,不敢相信自己。我感觉自己就像课桌上那株琉璃苣,失去水分,憔悴枯萎。
3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分数线在区排名预测里,差不多是一本线上下。这在实验班,显然是排在末尾,而距离我想去的华南理工大学,依旧是遥远。
祸不单行的是,我因为在宿舍看书,不小心碰到了暖气片,被烫伤了,需要休息一周。这意味着,我有一周时间不能复习了。
这一年,长春的冬天特别寒冷,犹如我的内心深处黑暗之中,看不到一丝温暖。
我在医院待了一周,出院时,恰好班主任组织大家去爬山,这是重点中学的传统。我当下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没想到,班主任这次态度坚决,不许缺席。
出发时间定在凌晨三点,周围一团漆黑。爬山过程中,我体力不支,加上烫伤的伤口隐隐作痛,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想放弃,我肯定爬不上去。”
一向温柔的班主任一反常态,态度异常坚决,就是不许我停下。等到我汗流浃背地登上山顶时,是凌晨5点,夜空依旧黑沉沉一片。
“天气预报说今天不会有太阳。”我埋怨道。班主任却坚持要大家站着等日出。
至今我还记得那个早晨,我们在北方凛冽的寒风中等了快一个小时,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远处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有一道金色的光线穿破云层,发出耀眼的紅晕。那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美的日出。下山的时候,老师的话一直回荡在我耳边。
“高考,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请锻炼你们的意志力,相信你们自己,勇敢地挺过去。等到你们咬牙挺过来时抬头看,才会发现你们人生最美的风景,已经在前方了。”
4
寒假到来,我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回家过年,我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房子,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成绩,转学来之后,其实在稳步上升,只是在周围同学都前进的衬托下,我感觉像是在原地踏步。
更为重要的是,我开始想通了,考试这件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比如,我学会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并不代表我可以拿到分,因为熟练使用它,需要很多习题和很多时间的累积。
我拿出上学期所有的卷子,一道题一道题地过。哪些是知识点不熟,哪些是缺乏做题经验,哪些是粗心大意,我心里大概有了数,开始分门别类地针对复习。我首先攻克的就是知识点不熟的问题,我把课本拿出来,对照上面的知识点细读。其实会发现,课本对知识点的阐述才是最准确的,不管考题如何变,不管地区卷子有多少差异,一切以教材为主。
我用标签纸夹在课本里,标注好哪一页是哪个知识点。整整一个寒假,我每天扑在补知识点这件事上,连春晚都没看。
就这样,我拼命地咬着牙,终于在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中,破天荒地摆脱了班级倒数,进入了中流。
基础知识就像是一座大厦的根基,我把根基打好了,后面的添砖加瓦就会容易很多。当然,我的高三也没有一飞冲天,在后续的考试中,我甚至一直卡在中间,无法前进。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沮丧,而是开始着手磨炼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能力,这个东西最费时间,也是成绩重要的突破口。
桌上的琉璃苣被我重新浇水后,焕发着生机。琉璃苣的花语是勇气,这也是我走入考场,跟自己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
6月份的时候查成绩,我从未想过,自己竟然真的超过华南理工大学的录取线了。
过去的一路上,我反反复复地挣扎,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黑夜。但是很庆幸,最后我始终坚持,终于看到了日出。
这段旅途,唯有光,让人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