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观念的表现和流变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摄影术自诞生以来,其风格更迭不断。它在任何时代、任何文明中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本文主要探讨20世纪后半叶,摄影在中西方文明中所历经的观念表现与流变,力求通过解析,探讨摄影在全球化的当代,其自身和整个人类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中西方摄影 当代摄影观念 表现 流变
  一、20世纪中后期
  (一)中国摄影观念
  当我们讨论“当代”,我们在讨论何时是“当代”,“当代”承载的是什么。摄影作为以图像为媒介的艺术,其所包括的内容是巨量的,是和一个时代的文化、经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中国来说,当代摄影有一个明确的起点——1976年。此时,中国经济、文化百废待兴。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期,中国摄影的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国的巨变和人民的新生活。三个重要的事件也构成了中国摄影进程中的转折点。一是全国范围内一些业余摄影师拍摄周总理逝世后人民的悼念活动,并出版成册在国内传播。二是以“星期五沙龙”为主要的非官方摄影社团的出现,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参与过“四五运动摄影”,改革开放后,开放的时代气息让这些摄影组织空前活跃,也成为中国摄影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个事件是1979年成立的“四月影会”,他们在同年四月举办了《自然·社会·人》,这个由45位艺术家创作的170件作品成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展览,其核心的宗旨——为艺术而艺术。让摄影从政治中解放出来,从人的本位出发去记录世间百态。
  (二)西方摄影观念
  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摄影风格依然处于二战阴霾之中,纪实摄影风格依然是主流的表现方式,从战地摄影回归都市生活的记录。此时西方摄影师已经开始探寻主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现实生活的瞬间去连接个人的感知,他们直面世界,客观、理性地记录发生的一切,看似合理和不合理的现实在摄影机的镜头中毫无遮掩地展露一切,也把摄影术最为重要的写实技术发挥到极致。
  二、20世纪末期至今
  (一)中国摄影观念
  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摄影师追求个体感知为主要的风格不同的是,他们探索自身作为创作个体与世界的一种生命状态。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摄影在继承这种创作风格之中,其追求的理想和表现的形态更为丰富。短短十年间,在“八五新潮”运动后全中国的艺术生态进入全新的局面。在“北河盟摄影沙龙”“五个一”“裂变群体”等的不断探索中,中国摄影大师辈出,如侯登科、安哥、胡武功等。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它帶来的巨变不止产生在中国的经济文化层面,中国的当代艺术和摄影也在这个时期进入全球的视野。它让中国已经断裂的现代性重新黏合起来,它给经济带来了复苏,给国民个体带来启迪。记录时代变迁和国民生活已不能满足创作者精神上的追求,如何把个体的感知通过视觉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中国最早一批观念摄影者追溯的方向。观念摄影的登场成为和纪实摄影并驾齐驱的表现方式,全新的创作逻辑和叙述方法挑战着占主流的纪实摄影。观念摄影带来的思考不仅停留在视觉语言上,更多需要追问的是摄影到底是什么。
  (二)西方摄影观念
  为中国带来全新思考的观念摄影,在西方早已成为创作模式的主流,美国的辛迪·舍曼把自我当成拍摄主体,通过不断的角色扮演和变装把一些女性角色和身份带入当代审判之中。《无题电影剧照》《屏幕后的投射》《历史的肖像》《性图像》《恐怖超现实主义形象》等是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重要作品。她的创作对自我展开,把“自我”当作一个“人”的样本,把争议的历史人物通过扮演成为艺术品,当代社会重新审视这些图像和图像中的身份时,会把曾经回避的问题再次在今日引爆。
  (三)数字后期技术的融合
  技术的革新往往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变,人类历史也是一本技术史,技术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可以是进步也可以是灾难。胶片时代渐渐成为过去,数码时代、后期制作成为当代的主流。本雅明曾说的纯艺术“灵韵”在当代已荡然无存。各种数字后期时代的摄影创作百花齐放,它也早就融合在各种摄影表现风格之中。当超现实主义曼·雷还在胶片上各种剪切的昨日,我们已经坠入数码后期的迷乱之中。我们从各种数字合成的创作中,感受到风格的边界被进一步打破。
  三、结语
  摄影是会穿透时代,把历史从时空中剪辑到此刻的艺术,我们无法对它进行简单的归类。通常的归类也都是从技术程度、拍摄内容、修辞学的角度上划分。但对摄影来说,这只是表象,和它的本质无关。不管拍摄内容是什么,谁拍的,我们观看到的人总能和照片里的人或物巧遇,被他吸引,进入他的构图中,这就是摄影,一种凝视,一种巧遇。
  参考文献:
  [1]周涵.西方现当代艺术中摄影与绘画混合媒介的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2]陈皛唯.中西方当代艺术摄影观念的表现和流变[J].丽水学院学报,2015(03).
  (作者简介:程艺,男,浙江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助教,研究方向:视觉文化与当代艺术、影像)(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延长其用药间隔时对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份至2012年10月份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
摘要:《万历十五年》的畅销使作者黄仁宇及其倡导的大历史观陷入了争议。大历史观作为一种新史观,其史学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学有诸多不同之处,引起了史学争议。但剖析其中的历史长期合理性及数目字管理,对于学术研究、指导社会发展、增添史学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历史观 历史研究 结构性变动  大历史观是着眼于历史长时间段发展脉络及趋势为特征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历史的整体意志和结构性变动。剖析大历史观的内
摘要:演员必须把握舞台表演与生活体验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把对生活的体验作为舞台上创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托,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出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真实可信、生动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来。  关键词:戏剧表演 “心象说” 生活体验 舞台人物形象  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艺术处于戏剧的核心地位,表演艺术要在舞台上塑造真实、鲜明的人物形象。此外,戏剧因表演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才会比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变化,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相应出现了改变。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为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做出改进与努力。本文简述二维计算机动画制作新技术应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