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后,“全民健康”成为了引人关注的话题,也是未来这几年政策扶持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杭州市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杭州市社區健康服务难以解决当前的居民健康问题。文章针对其社区健康服务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方案。
关键词:健康中国 社区健康服务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全民健康时代。纲要指出,我国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上的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突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时期,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居民健康尤为突出。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健康产业之一,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程度对居民健康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着眼于“健康中国”这一战略背景,从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这四个部分对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程度展开研究,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社区健康服务案例,对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索,并设计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相关概念
1.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是由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2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健康中国”进一步上升成了为国家战略。次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揭开了全民健康时代的序幕。建设“健康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全方面提升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实现全民健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争取在2030年实现全民健康的战略目标。纲要从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与保障、强化组织实施这七个方面做了规划和部署。同时纲要还强调,要立足国情,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革创新,把握与推动健康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2.社区健康服务。社区健康服务,即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是社区建设和提升居民健康组成的重要元素。其在政府领导、卫生部门指导下,以社区等基本卫生机构为主体,社区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为对象,包括病人和健康人、就医者和未就医者,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集预防、医疗、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经济、快捷、综合、持续的健康服务,动员基础卫生资源,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服务计划等手段,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升整体的健康状况,维持社区的健康,促进基层健康产业发展的健康服务。
二、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1.慢性病管理。目前杭州市社区人群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相当高,调查所得的样本里,参与了医疗保险的比例高达99.16%,说明杭州居民慢性病的基本医疗保障很充分。排在健康服务满意度前三位的分别是服务态度、负担花费和就医环境,排在最后的则是卫生服务人员主动讲解知识、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站主动提供服务这三个方面。城乡差异较大,特别是患者支付慢性病管理服务费用这方面。慢性病患者对各个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就医环境较为满意,这与杭州市大力推进的健康服务建设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并不代表其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软件的提升也尤为重要。目前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的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因此显得慢性病管理较为混乱,有部分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难以让慢性病患者满足其健康需求。社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慢性病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必然会导致管理质量的降低,医护人员的短缺会造成现有的慢性病管理人员工作量严重超标,从而为其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使得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状况难有起色。除此之外,社区也缺少慢性病管技能。在如今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社区的慢性病管理机制仍旧止步不前,信息技术落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无法在所有社区中普及,档案的更新也不够及时、快捷。部分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内容单一,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其服务内容仅仅限于简单的诊治上,难以给予社区内慢性病患者人性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社区进行一系列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自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减少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升生命质量,并对健康教育的结果作出反馈。杭州市的社区健康教育总体上发展得较为健全。2015年9月开始,杭州市政府在各地区均有设立健康教育基地,其教育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急救知识教育、中医药科普教育等。社区健康教育的服务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88.9%,而且也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职称分级制度。杭州市内的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组建有全科医生团队,来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其服务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本地居民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均有接受一定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宣传、开展讲座、海报宣传、视频宣传等。部分社区也开展了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比如:对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的有关妊娠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的有关降低疾病风险、改变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等等。然而,目前的杭州市社区健康教育仍存在有许多问题:社区健康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城乡社区健康教育配置不平衡,健康教育途径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健康服务人员专业水平过低;有关政府部门对社区健康教育监管力度不够,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执行力缺乏;部分社区在健康教育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地将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健康教育很难得到社区居民的反馈,教育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3.心理健康。2009年,政府开始鼓励社区全科医生接受心理咨询的技能培训。从2010年开始,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被纳入到杭州市的公共卫生管理项目。杭州市内有部分社区健康服务站点陆续增设了心理咨询服务项目。至2014年底,光是西湖区的12所社区健康服务站点已有56名心理咨询师,其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占到了27%。近年来,杭州市社区服务站点开发了更加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比如:针对孕妇产前产后心理辅导的健康服务;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等等,还组建了心理救助服务小队进行心理救援服务。同时,杭州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政府、专业技术、社会认知这三个方面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了国家战略,但是纲要发布时的间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建设不够健全,政府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的匮乏,极大地影响到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站点对心理健康专业的人员需求量还是非常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与居民数量的比值1:3000的标准。部分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人员为兼职,难以支撑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意识不强,居民接受程度低,甚至对心理疾病、心理咨询产生了误解和回避,同样是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展困难。 4.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专业服务人员的组成主要以全科医生为主。全科医生的专业技能熟练,不管是临床能力还是健康管理能力、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他全科医学和社区健康管理所要求掌握技术能力,都已经发展的较为全面并且取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2016年,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家庭医生的发展指明了大致方(下转第336页)(上接第305页)向。家庭医生签约机制相比普通的社区全科医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更好地照顾到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也能够更加细分、到位。杭州计划通过对社区全科医生的进一步培训,使其专业技能能可以更好地契合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需求,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健康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在节约社区卫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其健康服务的质量。但是,要适应公共卫生政策的规划,社区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管理信息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欠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滞后、基础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足。城乡差距明显,特别是农村地区,社区健康服务人才容易流失,服务提供人员综合素质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很难给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健康服务。
三、解决杭州市社区健康服问题的策略
1.构建社区健康服务网络。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社区可以扩大、扩充其健康服务基础建设团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杭州市内构建全民健康服务大数据网络,居民健康档案上传到服务器,构建一个动态的、高效的居民健康网络体系,实现医养相结合的健康服务。
2.三级预防,重视居民心理健康。三级预防具体为:一级病因预防,防患于未然,社区和居民共建和谐环境,减少冲突,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二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早识别居民之间的矛盾、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波动、孕产妇产前产后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为其开解;三级对症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督促心理疾病患者坚持用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
3.重视社区健康服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化。社区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的提升和扩展也尤为迫切。对于已经在社区健康服务站点任职的医护人员,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公共卫生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也可以组织参观杭州市的几所三甲医院,了解最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技术。对于即将就职的相关专业人才和公共卫生事业方面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丰富课程设置,使其掌握心理咨询、信息管理等目前社区健康服务迫切需要的技能。
4.政府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健康服务的投入,并加强资金流动的监督,确保经费能够落到实处,为社区健康服务站点更换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谢冬琴.从健康管理视角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之构想[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7):848-850.
[2]濮小英等.浙江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框架及其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2):135-138.
[3]俞燕云.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3):
158-159.
[4]滕建榮.杭州市医养护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探索,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 (2):139-141.
作者简介:陈银儿(1996.06—)男。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吴美珍(1972.05—)女。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关键词:健康中国 社区健康服务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全民健康时代。纲要指出,我国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上的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突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时期,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居民健康尤为突出。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健康产业之一,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程度对居民健康水平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着眼于“健康中国”这一战略背景,从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这四个部分对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程度展开研究,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社区健康服务案例,对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度的分析和探索,并设计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相关概念
1.健康中国。健康中国是由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2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健康中国”进一步上升成了为国家战略。次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揭开了全民健康时代的序幕。建设“健康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全方面提升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实现全民健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争取在2030年实现全民健康的战略目标。纲要从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与保障、强化组织实施这七个方面做了规划和部署。同时纲要还强调,要立足国情,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革创新,把握与推动健康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2.社区健康服务。社区健康服务,即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是社区建设和提升居民健康组成的重要元素。其在政府领导、卫生部门指导下,以社区等基本卫生机构为主体,社区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为对象,包括病人和健康人、就医者和未就医者,以妇女、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集预防、医疗、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高效、经济、快捷、综合、持续的健康服务,动员基础卫生资源,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服务计划等手段,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提升整体的健康状况,维持社区的健康,促进基层健康产业发展的健康服务。
二、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1.慢性病管理。目前杭州市社区人群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相当高,调查所得的样本里,参与了医疗保险的比例高达99.16%,说明杭州居民慢性病的基本医疗保障很充分。排在健康服务满意度前三位的分别是服务态度、负担花费和就医环境,排在最后的则是卫生服务人员主动讲解知识、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站主动提供服务这三个方面。城乡差异较大,特别是患者支付慢性病管理服务费用这方面。慢性病患者对各个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就医环境较为满意,这与杭州市大力推进的健康服务建设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硬件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并不代表其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软件的提升也尤为重要。目前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的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偏低,因此显得慢性病管理较为混乱,有部分服务人员责任心不强,难以让慢性病患者满足其健康需求。社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慢性病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必然会导致管理质量的降低,医护人员的短缺会造成现有的慢性病管理人员工作量严重超标,从而为其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使得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状况难有起色。除此之外,社区也缺少慢性病管技能。在如今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社区的慢性病管理机制仍旧止步不前,信息技术落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无法在所有社区中普及,档案的更新也不够及时、快捷。部分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内容单一,管理人员不思进取,其服务内容仅仅限于简单的诊治上,难以给予社区内慢性病患者人性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社区进行一系列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自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减少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升生命质量,并对健康教育的结果作出反馈。杭州市的社区健康教育总体上发展得较为健全。2015年9月开始,杭州市政府在各地区均有设立健康教育基地,其教育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急救知识教育、中医药科普教育等。社区健康教育的服务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占到了88.9%,而且也建立了相应的技术职称分级制度。杭州市内的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组建有全科医生团队,来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其服务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本地居民扩大到外来务工人员,均有接受一定的社区健康教育服务。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口头宣传、开展讲座、海报宣传、视频宣传等。部分社区也开展了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比如:对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的有关妊娠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的有关降低疾病风险、改变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等等。然而,目前的杭州市社区健康教育仍存在有许多问题:社区健康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城乡社区健康教育配置不平衡,健康教育途径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健康服务人员专业水平过低;有关政府部门对社区健康教育监管力度不够,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执行力缺乏;部分社区在健康教育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地将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健康教育很难得到社区居民的反馈,教育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3.心理健康。2009年,政府开始鼓励社区全科医生接受心理咨询的技能培训。从2010年开始,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被纳入到杭州市的公共卫生管理项目。杭州市内有部分社区健康服务站点陆续增设了心理咨询服务项目。至2014年底,光是西湖区的12所社区健康服务站点已有56名心理咨询师,其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占到了27%。近年来,杭州市社区服务站点开发了更加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比如:针对孕妇产前产后心理辅导的健康服务;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等等,还组建了心理救助服务小队进行心理救援服务。同时,杭州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政府、专业技术、社会认知这三个方面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了国家战略,但是纲要发布时的间不长,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建设不够健全,政府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的匮乏,极大地影响到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社区健康服务站点对心理健康专业的人员需求量还是非常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与居民数量的比值1:3000的标准。部分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人员为兼职,难以支撑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意识不强,居民接受程度低,甚至对心理疾病、心理咨询产生了误解和回避,同样是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展困难。 4.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杭州市社区健康服务站点的专业服务人员的组成主要以全科医生为主。全科医生的专业技能熟练,不管是临床能力还是健康管理能力、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他全科医学和社区健康管理所要求掌握技术能力,都已经发展的较为全面并且取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2016年,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家庭医生的发展指明了大致方(下转第336页)(上接第305页)向。家庭医生签约机制相比普通的社区全科医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以更好地照顾到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也能够更加细分、到位。杭州计划通过对社区全科医生的进一步培训,使其专业技能能可以更好地契合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需求,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健康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在节约社区卫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其健康服务的质量。但是,要适应公共卫生政策的规划,社区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管理信息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欠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滞后、基础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足。城乡差距明显,特别是农村地区,社区健康服务人才容易流失,服务提供人员综合素质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很难给社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健康服务。
三、解决杭州市社区健康服问题的策略
1.构建社区健康服务网络。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社区可以扩大、扩充其健康服务基础建设团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杭州市内构建全民健康服务大数据网络,居民健康档案上传到服务器,构建一个动态的、高效的居民健康网络体系,实现医养相结合的健康服务。
2.三级预防,重视居民心理健康。三级预防具体为:一级病因预防,防患于未然,社区和居民共建和谐环境,减少冲突,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二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早识别居民之间的矛盾、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波动、孕产妇产前产后的不良情绪并及时为其开解;三级对症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督促心理疾病患者坚持用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
3.重视社区健康服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化。社区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的提升和扩展也尤为迫切。对于已经在社区健康服务站点任职的医护人员,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公共卫生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也可以组织参观杭州市的几所三甲医院,了解最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技术。对于即将就职的相关专业人才和公共卫生事业方面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丰富课程设置,使其掌握心理咨询、信息管理等目前社区健康服务迫切需要的技能。
4.政府增加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健康服务的投入,并加强资金流动的监督,确保经费能够落到实处,为社区健康服务站点更换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谢冬琴.从健康管理视角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之构想[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7):848-850.
[2]濮小英等.浙江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框架及其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2):135-138.
[3]俞燕云.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3):
158-159.
[4]滕建榮.杭州市医养护全科医师签约服务探索,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 (2):139-141.
作者简介:陈银儿(1996.06—)男。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014级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吴美珍(1972.05—)女。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