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临床对照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AMI)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笔者研究主要针对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住院AMI患者,临床研究中分别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后对照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30d临床治疗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中显效率分别为43.59%,30.77%,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79.49%,组间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证实,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药方案在AMI临床治疗中疗效最佳,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心肌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03-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属于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死亡率较高[1]。目前,AMI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效果虽然较为满意,但手术费用高且操作复杂,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溶栓治疗法仍然可得到显著疗效。本文研究中,笔者选取所在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78例AMI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实践研究中将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AMI患者,选取病例发病时间至就诊时间平均为(8.36±1.78)h,经临床初步诊断后确定患者无明显的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症状,参与研究病例符合临床诊断及评级标准。在临床研究中为了对比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特此将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综合症与单一组(各39例),两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而均年龄为(54.28±5.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滴入150 万 U尿激酶(30 min内),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常规药物治疗,如:肝素、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单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 次/d;而综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口服75 mg 氯吡格雷,1 次/d,3d后服用剂量提升至100 mg,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30d的临床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时间等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心电图检查较治疗前后一定改善;无效:经临床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者出现加重现象,心电图较治疗前无任何变化。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同时采用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情况 经30d临床治疗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中显效率分别为43.59%,30.77%,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79.49%,组间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管再痛率、再闭塞率以及LVEF情况(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详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下出现斑块破裂、血供不足、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等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临床疾病。目前,临床用于治疗AMI多采用冠脉搭桥术、经皮介入治疗以及静脉溶栓治疗,但是经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血管再通率较低且闭塞率较高,而导致临床疗效欠佳,临床死亡率较高。据相关研究证实,在引发心肌梗死过程中血小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改善患者预后,必须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预防血栓的形成,才能防止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改善预后,降低临床死亡率[2]。
  最近几年,笔者所在医院开始尝试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IM疾病。氯吡格雷属于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可以对ADP(二磷酸腺苷)及其血小板相结合实现选择性抑制,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ADP所产生的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经过生物转化后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抑制作用[3]。另外,氯吡格雷还可以遏制因释放ADP引起血小板活化后出现的扩张现象。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基础性抗栓药物,其通过环氧合酶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以此起到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作用。因此,从药理作用上看,两组合用可起到极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功效。
  综上所述,经过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在临床AIM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对再闭塞率、LVEF以及心电图改善等方面也具有极佳效果,因此可在AIM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05.
  [2] 赵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5-26.
  [3] 刁增利,李海涛,葛庆峰.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8,8(40):123-1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发展趋势及其超声的检出率及在常规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色超声对此类健康人员行乳腺普查。结果4235例受检女性中,1694例经超声检出有乳腺疾病,检出率达40%,其中乳腺增生占67.9%(1150/1694),居本次统计的首位;其次是乳腺囊肿(194例)、乳腺纤维腺瘤(120例)及单纯性乳管扩张(56例),分别达11.5%、7.1%及3.3%等。结论近
期刊
[摘要] 探讨加强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研究,认真分析23例护理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有:护士责任心不强、沟通不到位、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未执行、护理技术问题及患者因素等。认为改进管理措施有加强对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等,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急诊科;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doi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咪唑安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改善人机对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时发生人机对抗COPD患者应用咪唑安定治疗,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1、30min、6h、12h时患者的呼吸(RR)、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评估镇静效果。结果:咪唑安定应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改善人机对抗,87%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达2~4分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某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及各临床科室感染率的高低,为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108612例出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人数3828人,医院感染率为3.5%;医院感染例次数为3980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7%;感染例次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41.2%)、上呼吸道(29.3%)、表浅切口
期刊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椎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矫正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后凸畸形15例,男9例,女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