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成串刺激和双短强直刺激用于评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比较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单盲法对10例患者比较目测或触感四个成串刺激(TOF)和双短强直刺激(DBS)肌收缩效应衰减,用于评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相关性及可靠程度。结果发现,DBS比值(DBSR)和TOF比值(T4/T1)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P<0.001)。在T4/T1低于0.7时,TOF和DBS的衰减检出率分别为35%和65%(P<0.01);当T4/T1,为0.4~0.5时,TOF和DBS的衰减检出率分别为35%和80%;当T4/T1为0.5~0.6时,TOF的衰减检出率为7%,而DBS的衰减检出率为67%;当T4/T1为0.6~0.7时,TOF已不能检测到衰减,但DBS的衰减检出率仍有36%,但当T4/T1恢复到0.7以上时,DBS的分辨率仅为2%。由此可见,如果仅凭目测或触感评价术后肌张力的恢复情况,则TOF未检测到衰减并不能排除严重的肌张力恢复不全,而DBS未检测到衰减时,肌张力已较好恢复。

其他文献
在2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观察了充氧停跳液和异搏定停跳液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并以钾停跳液作为对照。分别在缺血前、再灌注前和再灌注后不同时期测定血清心肌酶(LDH、CPK、GOT),心肌丙二醛(MDA),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并作线粒体比表面测定。结果显示充氧组和异搏定组再灌注后心肌酶释放量和心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线粒体比表面无明显减小。提示充氧或异搏定钾停跳
期刊
比较了三种剂量(1mg/kg、0.75mg/kg,0.5mg/kg) 氯胺酮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了静注0.5mg/kg氯胺酮后,不同年龄的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发现阈下剂量氯胺酮对心血管的兴奋作用,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低于分离麻醉剂量的影响幅度,儿童组心率反应较显著,50岁以上组则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各组心排血量增加,每搏量改变不明显。分钟通气量除儿童组外,皆因呼吸频率减慢呈下降改变
期刊
期刊
2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应用前列腺素E1控制性降压下,实施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微量输液泵输入前列腺素E1每分钟0.1~0.2µg/kg降压,显效快,作用缓和,效果确切,可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期刊
采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原理测定心排血量方法,对49例择期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麻醉前心脏指数(CI)、左心功指数(LVWI)属正常范围,但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肺总阻力指数(PTRI)、右心功指数(RVWI)明显异常。诱导后右心前负荷(RAP)升高,右心后负荷(MPAP、PCWP)、平均动脉压(MAP)、C
期刊
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无创性观察ATP对15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对过度通气反应的影响。以1%普鲁卡因(每分钟1ml/kg)和吸入1%安氟醚及40%N2O维持麻醉。使用TCD监测静滴ATP前后左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计算脑血管对过度通气的反应性。脑血管反应性以PETCO2每变化1kPa所致脑血流速度变化的百分率表示。静滴1%ATP使MAP下降34%期间,平均血流速度由61.5降至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