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计算机技术运用

来源 :光盘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zlf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突破教学难点、高效完成练习的优势,并提出计算机教育技术是知识传输的有效载体,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机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Prim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I Guo-hua
  (Ming-Gong Road Primary School,Henan Zhengzhou 450000)
  Key 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computer technology;use
  
  计算机教育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革命。它集图、文、声、色、像于一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经历有限,生活经验相对贫乏,课堂与生活毕竟有着一定的差距。巧借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数学学习中再现生活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匹配的“原型”,能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迎合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游玩人民公园带入数学课堂。利用录像的形式,首先屏幕显示人民公园的大门及进园的时间9:00,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整点时刻,学习整点时刻的读、写法。然后学生跟着录像一起进园游玩,分别在“海盗船”、“旋转木马”、“儿童乐园”、“水上乐园”等游玩地点静止画面,同时附上相应的时刻,让学生在玩的情境中认识不同的时刻,学会它们的读、写法。整堂课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巧妙地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4个小朋友,4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逐一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3 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增强信息强度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计算机教育技术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传播信息时,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和部分、外表与内观等方面相互转化,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处理。同时,依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计算机教育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强信息强度的功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圆饼,再出示一把刀子把它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两份完全重合的过程,然后得出“平均分”;随后再出示一个圆饼,把它分成两份,动态地显示出两份不能完全重合的过程,得出它不是“平均分”;最后,通过移动、闪烁、颜色、声音的同时刺激,增加了信息强度,学生很容易比较得出:“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时才是平均分”这一结论。通过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了信息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易于形成表象,建立概念。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在教学量角和画角时,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屏幕上认识量角器,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量角器的每一小格、每一条刻度线、内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演示更清晰更直观,从而正确认识量角器,为量角和画角做好准备。量角和画角时,动态地显示量角器的摆放方法,变换不同角度摆放量角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然后让学生在视频台上量角和画角,展示学习效果。这样,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相互交流,突破了量角画角这一教学难点。同时,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 运用计算机教育技术,高效完成练习
  
  计算机教育技术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还具有在单位时间内传播信息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用大容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样省时、多变、高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既缩短了时间,又强化了练习效果;又如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把练习题用Authorware制作成交互式的多媒体课件,分为不同难度的A、B、C三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相应难度的练习题。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新颖的练习方式,激发出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6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教育技术是知识传输的有效载体,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矩阵在图像处理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示形式,其中矩阵运算在图像变换中有很大的应用,可分为图像之间的矩阵运算和图像自身的矩阵运算。结合算子的原理,对矩阵运算在图像变换中的应用做了实质的剖析,介绍了图像中矩阵计算的用途、实现图像自身变换的算子及图像自身矩阵变换的目的。
阿尔泰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北西-南东向横跨中、俄、哈、蒙四国.长期以来,阿尔泰造山带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问题,始终争议很大.虽然前人进行了大量的
本文从智能组卷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策略,以知识点、题型、区分度、难度、教学要求层次、能力要求为主要控制参数,应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智能搜
摘 要:探讨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提出具体的方法及做法,在专业课程中逐步开展创新教育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The Original Teaching Research Guid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LIU Ya-li  (Zhixing College of Northwe
本文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虚拟校园漫游系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基于几何造型和图像的建模技术完成了整个虚拟校园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场景地景的建模,确定了如何在虚
摘 要:分析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等优势,提出多媒体技术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对推动历史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History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Use of Classroom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CDROM接口设计方法.分别介绍了接口的硬件电路设计、FPGA的VHDL语言代码设计以及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摘要:VFP8.0中的计时器控件除了具有计时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设计表单的动态效果。  关键词:VFP;计时器控件;动态表单;设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针对数据库中新增数据时如何有效的更新关联规则的问题,提出了UARAA算法(Updating association rules Algorithm for adding items).该算法可以有效利用之前所保留下来的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