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于天地,四锤定人生

来源 :赤水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尹马说,自己热爱诗歌创作,“源于我想对天空和大地做一些倾诉。因为诗歌最易‘遇见’,也最利于‘倾诉’。”回忆起当初开始写诗时,认为写诗“只是源于爱上”。从诗歌的倾诉中,我们解读的不仅是天空与大地,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思想、情感。
  根据《打铁》一诗,乌蒙认为:“尹马是个用锤子写作的诗人,写诗如打铁,讲究力度和硬度。”对此,尹马说,写诗就像打铁一样,就是把生硬的东西变得有质感。这可能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其实,从他的《打铁》的四锤里,我们能读出他诗歌创作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精神境界。那四锤,看似普通,却锤锤都锤打在了心坎上。
  一、锤打“自己的身世”:悲悯贫穷与卑微
  “第一锤,我打自己的身世/在那些铁的事实面前/我的贫穷通俗到一粒短小的钉子/我的祖辈如尘埃一样。经不住/记忆的锤炼”
  ——尹马《打铁》
  诗人倾诉自己的身世,其实是要倾诉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的贫穷、卑微,表现诗人的苦难情结、悲悯情怀。诗人锤打自己的身世,不仅仅是书写自己的贫穷、普通,更是书写跟自己一样的群体的卑微与崇高。正如他在散文《民间书声》中写到:“我为自己修炼了一颗悲悯之心,懂得像可怜自己一样可怜别人。”可见他的悲悯情怀,如甘霖一样真诚,无私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我的祖辈如尘埃一样,经不住/记忆的锤炼。”尹马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自始至终他都为有几亩肥沃的土地而骄傲。父亲是一个没有长远打算、很容易知足的人,这与他农民的身世有关……他过早蹒跚的身躯还是无法掩饰命运的脆弱……我多次写到父亲,写他的憨厚和淳朴,写他无法具体的生活和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的一生。”在《父亲传》中,尹马这样写到:“为一个农民立传,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除非他/是你的父亲。而对一个终其一生/什么都不会留下/却让你体味到萎缩、狭窄/甚至有些空虚的/微小的生命”诗人书写父亲卑微如尘埃,表现他与泥土相伴、憨厚淳朴、容易知足、胸无大志、命运脆弱、生活平淡的一生。诗中流露的不仅是悲悯,而且是真诚,是卑微的平淡式的崇敬:“他惊醒了母爱,把另一个男人/带到人间……30年前,我曾骑在他的肩上/让他惬意,陷入无限的幸福。”
  同样,母亲也卑微的。“路上的母亲,她的身影是那么渺小/仿佛一株安静的植物,在秋天慢慢枯萎/吱呀的马车,载着她,像一朵微弱的火焰/驶入命运的深谷。”(《路上的母亲》)看着慢慢老去的母亲,燃烧着越来越微弱的生命,在命运的深谷里前行,诗人感到的是伤痛。母亲的身世犹如铁锤,锤打在他那块被苦难之火烧红的心灵上,火花四射,泪水却只能往心里流淌。
  《圣经》上说:“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诗人书写底层,表现苦难,时常关注卑微的人,表现他们苦难的生活、卑微的人性,抒发了诗人的悲悯情怀,表达了诗人崇高敬意。诗人书写自己的祖辈,就是锤打自己的身世。同时,他还把笔端伸向了更为广阔的苦难现实,表达出更为深刻地悲悯与敬意之情。诗人在《清洁工》中直接表明这个群体的卑微:“她无法想象这个城市/到底有多少/把自己看得很卑微的人/她在早晨六点钟以前/将大街的污垢和自己的名字/刷走。”虽然她们不知道的东西很多,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天天与灰尘、垃圾打交道,但她们又是那样的纯洁、伟大。诗人不禁讴歌:“沐在晨曦里的清洁工/没有把自己比做天使/她把自己苗条的腰身/交给了高处的灰尘/但她将自己想成抹布/她在擦洗这座城市的时候/留下我们永远疼痛的伤口。”留下我们永远疼痛的伤口,不仅是因卑微而悲悯的痛,更是因美丽而卑贱的痛。在对比中,诗人像打铁一样,把生活现实烧红,再有力锤打,火花四射,有的盛开成绚丽的花朵,永不凋谢;有的锋利成破空直入的长剑,刺破了美丽的外表,鲜血直流。
  又如《秋天的耍猴人》:“坐在墙角的耍猴人,空洞的裤管里/渗透着整个秋天的阴谋/缺角的瓷碗里始终没有一枚硬币/黄昏就像他慵懒的明天∥那个伤心欲绝坐在墙角吸旱烟的人/那个被自己的猴连累的人/那个找来棍棒向猴抽打的人/那个抱着猴头痛哭的人”诗人写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以秋天的悲凉来渲染、烘托。生存的艰难,如铁锤打在心上,让人心酸,让人发痛。虽然是诗人童年时看到的画面,但画面鲜活地铁打在心上,永远都无法忘怀,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面对卖萧的老人苦难,诗人渴望,“一场大风/象刮走树叶一样刮走/生存的苍茫和残缺”(《卖萧的老人》)。面对盲孩子,诗人直接说:“盲孩子,你手中的手是我的手,我心中的心是你的心。”(《盲孩子》)流露了无尽的悲悯。这种悲悯,他在《千手观音》中这样表述:“当一千只手伸出来,把指尖的爱传递给一个孱弱的心灵,给她爱,很难说定,我们的手捧起来的不是一个用爱订做的、美丽的、带着富祉的、挥着翅膀在无限的光明里飞翔的观音。”面对进城打工的人,不禁感叹“他们把自己系进皮带的韧性/用脚手架、铁索和防尘面具/将生命钉在异乡的皮肤上”(《打孔时代》);不禁悲伤他们丢失了故乡,忘记了回家的路,八个人拥挤在17平米的213宿舍。“他们的光阴被写进工厂的日志,流水线、机台,单薄的工资花名册/只有回到这个缩小的世界/才显得真实和可贵/只有在夜晚的睡眠中,才能看到/八个人的疼痛。似乎比城市更近的肢体/比家书还要遥远//213宿舍躺在东莞的肺病上/八个人的车票,戳痛了他们回乡的路途”(《213宿舍》)。
  再读着《乞丐》《老铁匠》《哑女》等这些诗作,在尹马为底层群体歌唱的旋律里,悲悯情怀像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燃烧着悲凉的大山,燃烧着冰冷的心灵。书写贫穷,表现苦难,描写卑微,表达悲悯,是诗人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起点,也是自我精神抵达的终点。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一颗时时搏动的心灵在悲鸣,在哭泣,也在高歌。
  二、锤打“故乡的经脉”:精神还乡的痛楚
  第二锤/我打故乡的经脉,那些错杂的阡陌/在金属面前,被迫卖给雨水和盐/身后是父亲,左右是看不见的秋天
  ——尹马《打铁》
  在《尹马:我的故乡是异乡》一文中,诗人说:“‘故乡式写作’让人觉得温暖,也很乖张。当然,对于更多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故乡是他们的枪膛,子弹对于枪膛的热爱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个人认为,‘乡愁’是天底下最矛盾的存在,也是写作中最为合理的主题。老家的神龛上贴着‘敬天地信香三柱,念亲恩忠孝两全’,对于那些成为‘游子’的人,‘故乡’是心底无可奈何的疾病;而我之于故乡,是站在一个留守者的角度去诠释的。”在《留守者说》中,诗人这样写到:“我希望那只月亮不要吝啬她的清辉/每个夜晚,她看见我/坐在桑树下啃着指甲睡去/请转告我的父亲,让他在月圆的时候/捎个笑脸回家/我希望每一个村庄都回到童年/重新披上小小的幸福/让麦穗、葡萄叶和打碗花相亲相爱/小鸟、蟋蟀和老井组成美好的家庭/煤油灯点亮外婆的鬼故事/我希望少小离家的那人/重新做回我的儿子/让他站在矮凳上捅屋角的蜘蛛网/在除夕之前把楼顶的灰尘打扫干净/我希望墙根下的锄头和镰刀/再次找到它们的土地/让青草回到牛羊的腹中/禾苗高举着安静的乳房/向日葵,请洗干净你的脸/明天,让阳光实现我们所有的梦想!”作品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美好期待。期待越美好,表明现实越不如人意。阅读尹马书写的故乡诗作,虽然也有《乡音》这样让人感到故乡温暖的诗作:“那些挥着铁铲露在料场的人/那些攀着脚手架凉在天空的人/在车声中放弃表白在夜晚数着心跳的/那些把腰板影印在别人脸上的人/只要他们在路上相遇/只要他们一开口说话/就能在各自的乡音里/发现自己的兄弟和亲人”。但是,更多的是刺痛。比如《庙坎》,首先让人感受到故乡的渺小、卑微:“从县级区划图上看,它似乎被省略。”对于一直生活在故乡的父亲来说,故乡“是被时光咬碎的两亩玉米地/也是他的/整个世界”;对于漂泊的游子而言,故乡是“城乡公路的里程表上/它是春运期间短途车票上的一个同谋者”。束缚父辈一生的故乡,让回家的路昂贵的故乡,没有太多的温暖,只有沉重压在心头,为它的渺小、卑微、苦难、贫穷喘不过气来。故乡的痛,让诗人感到这些年来,一直迷失在回家的路上。   尹马说:“‘回家’对于任何一个诗人来说都是沉重的,特别是一个在故乡生长并在故乡写作的诗人,我一直在心里秘密地建设着另外一个故乡,它是一成型就无法改变的诗意的居所,一个不可能‘面目全非’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在反复地写着故乡,在骨子里喊出‘回家’,是因为我虽然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却永远感觉到自己生活在离故乡很远的‘别处’。”“故乡”应该有三个:一个是“过去时”的回忆中的故乡,一个是“现在时”的现实中的故乡,一个是“未来时”的、理想中的故乡。过去的和现在的故乡,都是真切的,都是刺痛诗人伤痛的。只有虚构的故乡,才是至善至美的。在《梦中》,诗人似乎找到虚幻的、超越现实的故乡:“我曾不止一次回到我的/小小村庄/皎洁的月光洒了一地/很低,像刚刚跌下坡去的梅雨/脚步急促,喘着粗气/很多个四月,我都在镰刀下/种下月光的寒冷/砍伐丛生的怀乡病/而梦中却发现/坡上的麦穗/一直高举着我温柔的偏头痛/每一朵泡桐花都跑过来吻我的脸/故乡啊,谁也走不出/她在你的体内安放了罂粟的芬芳”。梦中回故乡,表达了诗人超越现实,希望故乡是温柔的、亲昵的、芬芳的。面对大地的空虚,黑夜的荒芜,在期待中,诗人期待:“我要是有一桶果绿漆/我会涂满整座山岗。”这样就不会“把牛羊扔在天上/摘悬崖上的棉花”,就能“满眼的春色”。(《离开》)面对荒芜的故乡,他不禁幻想,虚构起那个“未来时”的、理想中的故乡。这一切,都源于“现在时”的现实中的故乡不够如意人。
  在《故乡》中,诗人这样表达了“过去时”的故乡记忆:“她被我第二人称的情诗/耗尽了每座山冈上的绿色/和屋顶上散步的炊烟/也许前生今世,我都无法喊出/扎在生命缝隙里的痛//30岁了,怎么也得想想/究竟还有什么东西留在那里/好象走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少年时光里/被忽略的几次梦遗和/早早嫁给别人的萍”。虽然故乡的少年时光可能是美好的,几次梦遗是美妙的,但一切都模糊了,被时间的雨水冲洗干净了。还有那个早早嫁给别人的萍,虽然留下了懵懂的记忆:“小时候你从深水里救我/在岸上弄疼了我的胸口/吹破了我的嘴唇/说这话的时候,她拿大大的眼睛电我/我挽她的胳膊/触动了体内密密麻麻的闪电/后来我就堵她的舌头,后来/我们就轻轻地咬/那个黄昏,我们在练习长大/直到身下的草垛发出一声声尖叫/后来,我们各奔东西。”(《后来》)但是各奔东西,她早早嫁给别人,而自己离开故乡,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一切的回忆,虽是美好的,但也是凄凉的,伤感的。
  诗人的整个故乡记忆,只是心里“装着的一点点葱茏,加上童年”,除此以外,“我心里就什么也没有了,真的现在/我不愿回故乡/故乡的海面上,漂着一朵祭坟纸/它的干涸的胸膛喂养着泥石流/它的白天吞吐着雷霆雨/夜晚咀嚼着狂风沙”(《山岗上的海》)。这些过去式的故乡,更加凄凉感伤。
  原本,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目中,故乡是感情的依托,也是失意时的退身之地。但对尹马来说,故乡已失掉了这一功能。他同所有游子一样,眷恋自己的故乡,可是面对现实故乡的荒芜,亲人离去的悲凉,使他思念故乡时,心中常常带着痛苦,由此产生了无家可归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逼使他用想象虚构一个未来的故乡,作为心灵的停泊地,但现实又将幻想无情地打碎。
  故乡虽然是一种痛楚,但尹马还是创作了大量的故乡诗作。因为“中国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作为一种生命体验,凝聚着生命对过去的回忆和向往,从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因和经验资源。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实,使故乡的回忆变得清晰和温暖,创作于是成为一种对故乡的怀念和精神还乡的形式。”在充满痛楚的回忆中,诗人更多地以梦境、期待的方式,建构一个怀念式的、精神化的完美故乡,从而达到精神还乡的目的。
  三、锤打“散落的雪片”和“自己的骨头”:灵魂的脆弱与背影的孤独
  第三锤,打散落的雪片/四溅的火星,烫伤了我的徒弟/和女人。第四锤/打自己的骨头,燃烧的火苗/手中的锤,瞬间瑟缩成黄昏中的纸币/被不断偷走的冬天/我在自家的茅屋里打铁/左一锤打自己脆弱的灵魂/右一锤打时光中孤独的背影
  ——尹马《打铁》
  尹马说:“诗歌是对灵魂颤栗的感知,有感觉了,就把它写下来,然后再慢慢推敲,直到它像一首诗为止。”对灵魂的颤栗感知,其中就包含着灵魂的脆弱与背影的孤独。他最近在《我的女娲》(组诗)的“写作体会”中说:“我在更多的生活场景的描述和展现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孤独’的诗意。”尹马‘的许多诗作,都是他灵魂脆弱与背影孤独的感悟。他把自己定位于生活的倾诉者,就是要去倾诉灵魂脆弱与背影孤独,因为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上是脆弱的、寂寞的,不仅自己在接受自己的脆弱与孤独,还接受了别人的脆弱与孤独。
  诗人用灵魂感知到清晨的美:“每一个幸福的人都赶在晨曦之前/争做一面镜子:让花香留下身影/鸟语刻下足迹。清晨的阳光干净/照见他们的脸/照见世界的辽阔。”但是,诗人也真切感知到寂寞:“我需要想起一切,然后笑出声来/有时候,幸福包括了寂寞和贫穷。”“有时候,我需要一点点嫉妒/谁叫他们牧我的阳光、露水、爱情/还为我产下幸福之后的寂寞。”(《清晨》)幸福也是一种寂寞,这是多么深刻的感知。当幸福是一种寂寞时,人的灵魂也是脆弱的。幸福之时,还是幸福之后,寂寞都会将美好一扫而空,只留下脆弱的灵魂。寂寞就像那扫帚,会把幸福的落叶扫去,只留下道道伤痕于地,那就是脆弱的灵魂。幸福之后的寂寞,也是一种幸福他们而寂寞自己的感伤,或是一种海子式的,既要祝福天下有情终成眷属,给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又要自己独自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美丽的,幸福的,但面朝大海又是孤独的,孤独的灵魂又是脆弱的,像海子一样,脆弱在生活的平行线上。散落的雪花,在熊熊烈火和威武铁锤下,雪花脆弱得如同灵魂,不堪一击。但现实还是火星四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受伤。
  诗人的孤独体验,“促使他们将触须伸向无限时空,从中寻找超脱,在更深更理性的层面上认识人生社会,时空合理转换展现内在丰富的美感质素。”古代诗人的孤独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政治上失意而孤独,使得孤独难免潜藏着愤慨之情。尹马的孤独寂寞意识不仅是精神困境的象征,更是精神操守的体现,即使灵魂如何脆弱,也要坚守。他在《刺客》中这样写到:“他没有剑,他的手指没有暗藏的山水/只有一朵桃花;他四处奔波/夜夜夜夜,守住一丈开外的寂寞。”刺客没有剑,只能坚守着一丈开外的寂寞,就是对他精神坚守,即使“每个荒芜的夜晚都那么安静”,即使“他委身于/烟花柳巷,难以自拔/只能就着庸脂俗粉/临屏写一首开满艳遇的诗”,但是,作为一名刺客,他在与灵魂的脆弱作斗争,始终保持着坚守的姿态。他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寂寞,坚守着刺客的精神。
  在《舞会》中,我们读到一种灵魂的脆弱:“小心你的脚,小心你脚上的袜子/在去死之前搭错时光的颜色/暴露一个绅士脆弱的前半生/这样一种密不透风的舞会/让我想起巴格达以及它的每一个/醒着的屋顶它们/吐着战争的烟圈,威胁着生活/小心你的肩,小心你的胸脯/穿越界限。”处处在小心,不要搭错时光的颜色,不要暴露一个绅士脆弱的前半生。同时,诗人也表现了热闹背后的寂寞:“更多的时候/不要让心跳隐瞒眼睛里的火焰/这样一种被薄纱出卖的舞会/我们挑起嘴唇,使之更快一些/接近一张床,一卷纸巾,一枚安全套/小心你的唇,小心你唇上的酒精/不要让它烧光所有的寂寞。”在脆弱中,大家处处小心,临深履薄:在热闹中,大家又保存着孤独寂寞。灵魂的脆弱与身影的孤独,形影不离,诗人的脆弱源自生命的孤寂,而寂寞又出自灵魂的脆弱。
  诗人在《画像》中这样写到:“两个人坐在很暗的角落/两个人不愿意让其他人看见∥两个人窃窃私语,仿佛密谋着/这个春天最后的闹剧//两个人起身离开,半小时后/他们又回到原处,/两个人的孤独/是真正的孤独。”两个人是一个小集体,两个人的孤独,就是一个集体的孤独。生活在很暗的角落,故意不让其他人看到,密谋着最后的闹剧,这些可能都是集体孤独的原因。但是,诗歌还特别指出,两个人已经起身离开了,离开了阴暗的角落,但他们半小时后又回到原处。想摆脱孤独又不能,这就是集体灵魂的脆弱所在。所以真正的孤独源自灵魂的脆弱。
  “左一锤打自己脆弱的灵魂/右一锤打时光中孤独的背影”,这就是尹马诗作书写寂寞的深刻之处。寂寞源自脆弱,脆弱产生寂寞。
  从尹马的《打铁》一诗入手,分析四锤锤打的倾诉之情,解读出诗人在诗歌上的总体风格:书写自己及他人的苦难,表达发自脏腑的悲悯之情;书写故乡情怀,表现自己精神还乡的痛楚;书写孤独寂寞,再现灵魂的脆弱。虽然只是以一首诗切入,但挖掘到是诗人思想的内核、精神的本质。
其他文献
初来岩城,应是十年前的某个傍晚。  刚近黄茅坝火车站,就听窗外雨声淋漓。由于没带雨具,匆忙跳下车来,却见铁枕下的碎石间,匍匐着几株蒲公英。在风雨里慌张地挺举着纤细的白伞。  虽已初秋,且是雨后,空气仍出奇地热,河面上蒸腾着袅袅水汽。步行至柿子集镇乘车,途中默望两条大河开始融汇,一急一缓,一宽一窄,一黄一蓝,泾渭分明地坚持着各自的本色,后来才知是澎湃于乌蒙山麓的白水江和大关河。  自此而下,随着山势
期刊
44年前,他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的一个普通苗族农民家庭,可今年春节前的一场意外,让他的生命句号画在了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在他弥留之际,家人忍住巨大的悲痛,按照他生前的意愿,毅然决定捐献他的一肝两肾两角膜,让5名病患者获得了新生。他就是新时代的雷锋,镇雄人的骄傲——镇雄农民工杨洪祥。  今年2月,我们采访团先后深入镇雄县大湾镇罗甸村、坡头镇亳都村采访杨洪祥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老师同
期刊
又是一个烟雨迷茫的秋,眼前弥漫着深深的雾气,我努力的睁开惺忪的双眼,拼命地去眺望前方,但是利剑般的秋风立刻锁住了我的双眼,刚刚看到的一点点的未来又迷糊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宿命吗?难道落叶最终的归宿就是这边阴冷而潮湿的土地吗?  多年前的我,是一片矗立于大树顶端不可一世的叶子,我总是喜欢去仰视高不可攀的蓝天,去俯视地面上慵懒的芸芸众生。我仰慕崇拜蓝天清新而脱俗的姿容,不屑到处散发着铜臭味的忙忙
期刊
声名狼藉  出租屋在环城东路,临街11号4楼  那时候,白天睡觉,夜晚行走  趴在窗台上,数楼下过往的车辆  但却数漏了隔壁的离婚女人  她像一辆卡车,被一个蹩脚的新手  驾着,在黑夜的上空呼啸而过  刚和冯晓晓掰了,如果我道歉  她一定会吻我,辛晓芬还没搞到手  否则,一墙之隔,我们一定会  发生碰撞,让所有的云朵都被摇落  夜晚太窄,寂寞何其辽阔  沿街而走,自己是自己的尽头  每一颗路灯下,
期刊
有风来兮  在某日瘫痪的黄昏,拾阶而上  临摹一座冰冷的城堡  粗糙的笑容,被金黄的汞灯  悬于银灰色的苍穹  像一株菊花,被秋天高举  我用力所能及的爱  亲吻太保山的天空  有风来兮,松涛阵阵  机械地模仿着:  那日,小雨将至,我们躲雨于观城台  抚摸灯光炫耀的流水线  那日,让你朗诵的孤独  和鞋带之上的满足  被酒后的沉默一一降服  有风来兮,秋天已走远  有风来兮,爱情已走远  有风来
期刊
堂琅日记  1  我买的炖锅蒸锅炒锅奶锅,还寄在  昆明大剧院里,过完七月,我要让  炖汤的香味漂到湿地公园上空,漂到湖水里去  我希望活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简约的装饰风伴着茶的香味,可以让候鸟  一样来这里歇脚的,小职员小官员  驴友教师,沉浸情网的小青年们甚至暧昧的  家外之家,在这里歇下来  2  箭矢一张口,像群鸟  扑啦啦飞,小李飞刀,例无虚发  见血封喉喂,亲爱的寻欢小李亲爱的傅红雪
期刊
春天里的乞丐  尘土飞扬  三月的足音不响  在人群熙攘的街市  我是无家可归的乞丐  在路旁铺设乞具  乞求一缕春天  润染头顶焦灼的太阳  我曾向岁月乞讨青春  他赠我以衰老  我曾向生活乞讨尊严  他赠我以卑微  我曾向梦想乞讨激情  他赠我以无奈  如今我行走在街口  看城池荒芜  人来人往  拾捡被遗忘的记忆  那些不随时光流走的痕迹  被烙在树叶的身上  流成天空的血液  在我面前洒下
期刊
不知为什么,总是想起老屋,想起它最初的模样。  我甚至不知道它建于何年何月,打我记事起,看到的就只有它的陈旧。  我们家最怕过雨季,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出门还是在家,只要听见雷声或是看见下雨的征兆,母亲便如临大敌般吩咐我们做好准备。那时家里只要能装水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什么锅呀盆呀桶呀,甚至瓢呀碗呀口缸等都能根据它们的大小充分利用。尽管这样,家里还是会积起一两寸深的水,每次大雨之后,母亲打扫积水
期刊
一条洒满砂砾的路  一条洒满砂砾的路,在清寒的村庄  往纵深处延展。仿佛经久不息的热烈  眺望流光溢彩穿梭不息的冰河  静如处子的砚台,在伤口的平面  次第绽放。烟火缭绕的初夜  坚硬如铁的时间,突然听见云朵的叹息  说说  一个女孩,搂着×光的片架  牢牢不放,犹如抱着机械冰冷的情人  人一旦开始相信算命,那就意味着梦想终结  琐屑的生活,逐渐入驻奔跑的世界  所有的一切,消抵时间的蛀蚀  病 
期刊
传说,五千年前,在那悠悠昊天的东方寰区,茫茫旷世的大地中间,有两条大河,一条叫浑水河,一条叫清水河。在两条大河之间,我的祖先曾修筑两座金碧辉煌的城池——坞城和金城。城中建起的吊角楼房一排连着一排,城墙上粉着厚重的青灰,城内铺垫着方形的青石块,城门塑有九头大石狮,城内铸有九条大金龙,城外修成九道拐,城内修有九道湾,太阳出来城头金光闪闪,月亮出来城里银光朗朗。这里良田丘丘,沃土垄垄,我的祖先格耶老爷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