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及神经预后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ko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早产具有较高发生率,国外资料显示全球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多中心研究显示中国早产的发生率为8%。随着围产医学发展及新生儿重症救护水平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较前显著改善,但存活早产儿尤其极早、超早早产儿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视听障碍、学习及行为障碍、脑性瘫痪等,使这部分早产儿生存质量降低。早产儿脑损伤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和脑白质损伤,目前除对症支持治疗外尚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疗法。早产儿脑损伤防治越来越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其作为一种造血细胞因子,最初广泛用于防治早产儿贫血,后来很多实验研究证实EPO对大脑有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已有临床试验研究证实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对极早早产儿行早期干预,均具有改善远期神经预后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从形态学角度评价EPO对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是近年来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分子扩散特性的影像学方法,可无创描述白质的走行方向及发育情况。DTI常用部分各项异性参数(FA)与髓鞘的纤维致密性、完整性以及平行性呈正相关,可用来定量评估白质纤维髓鞘发育及损伤情况。本研究采用反复小剂量rhEPO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应用DTI的FA值对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化及脑灰质进行定量评价,探讨rhEPO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的影响,并对纳入研究的早产儿进行随访,以进一步研究rhEPO对早产儿神经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08月至2017年08月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生后24h内入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的早产儿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EPO组和对照组,最终81例纳入研究。其中,42例使用rhEPO治疗(生后72h内按500IU/kg,静脉注射,隔日一次,连用2周)为rhEPO组;39例使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疗程和用法同rhEPO组)为对照组。2组早产儿均于纠正胎龄35周-37周行头部MRI、DWI、DTI检查,并测定相同感兴趣区的部分各项异性参数(FA)。2组存活早产儿于纠正胎龄40周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检查,并于纠正胎龄3月龄及6月龄行婴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检查。结果1.头部MRI常规序列和DWI序列:rhEPO组颅内出血(ICH)6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1例、局灶性脑白质损伤(CWMD)5例、广泛性CWMD2例,对照组ICH7例、PVL2例、局灶性CWMD6例、广泛性CWMD2例,两组早产儿各种类型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I序列:rhEPO组早产儿内囊后肢、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枕叶白质FA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早产儿顶叶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3.NBNA评分:rhEPO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至40周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CDCC评分:rhEPO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至3月龄、6月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改善早产儿神经预后。
其他文献
围绕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方向,农村新型工业化在宏观层面上,必须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农村工业经济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香豆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生物活性多样。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中的蛇床子素不但能够显著抑制一些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还能够触杀部分农业害虫;东莨菪内酯的抑菌、杀螨活性已
国家对民航准入条件的放宽,促进了航空公司数量的增多,航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航空运行具有的高速度优势也被高铁所替代,进一步增加了航空公司的市场压力。而随着人们对
研究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指手术后出现的注意力、关注、学习和解决问题等认知功能损害症候群,是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
会议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具有抗原构造复杂、血清型极多、传播途径多样化、感染鸡群的年龄多层次化、易出现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