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沛霖, 电子与信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1913年生于天津, 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带特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前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前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电子学会荣誉会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八个院校名誉、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六个倡建人之一。负责引进、建设并参与设计我国电子元件生产的巨型企业华北无线电联合厂。指导并参与了我国第一台超远程雷达和第一组大、中、小型系列电子计算机联合研制的启动工作。延安时期和抗美援朝中,在无线电通讯方面作出贡献。曾主持我国的电子科技规划工作。对电子电路、无线电话发射、雷达理论、电子计算机逻辑,电机电器等等均有创新成果。曾任多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美国Sigma Xi会员和IEEE(国际)终身特级会员并被授予IEEE建会百年纪念勋章。获授2000年度中国工程科技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对科技创新话题的探讨从未停止,我们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近日,我们非常荣幸能采访到96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电子与信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罗沛霖院士。罗老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规划——《1956-1969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结合60多年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厚实人生阅历,罗老认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滋养,社会实践的丰富必将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罗老能接受采访就很出我们的意外,畅谈一个多小时,从科技人员素质谈起,讲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谈到创新,回顾电子发展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话题。
  
  国家需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问起,对现在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年轻人最想说点什么时,“主要看他们对我有什么要求,我没有什么要说的。”罗沛霖老人以这样的方式回答。看过他的经历,便会发现罗老像块“红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1935年罗沛霖从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此时,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近而不断挑衅蚕食我华北。满怀爱国热忱的罗沛霖,毅然告别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女友杨敏如,只身前往广西第四集团军无线电厂担任电子工程师。一年多后,当罗沛霖认识到国民党的真实面目后,便借出差之机离开了广西,寻找机会奔赴革命胜地延安。
  1937年,罗沛霖来到西安,他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写了自我推荐信,介绍了自己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专长。林伯渠亲自接待了这位放弃了每月120块大洋待遇,甘愿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年轻人。
  到了延安以后,罗沛霖才知道,共产党军队拥有的最早的电台是1933年从国民党张辉瓒部队缴获的。1938年,中央军委三局决定在延安建立自己的通信材料厂,尝试批量生产电台。于是,科班毕业而且擅长动手的罗沛霖就有了用武之地。那一年,罗沛霖和同事们用猪油代替润滑油、用木头做绝缘材料制作的手工电台,全部被送到了抗日前线。
  1939年,全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变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罗沛霖离开延安前往重庆。当时的地下组织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开始筹建一个名为“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进会”的进步组织,委托罗沛霖负责创办企业。
  1947年,罗沛霖突然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党组织希望他到美国留学,为即将解放的新中国做贡献。他的大学同学钱学森等推荐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罗沛霖带着地下党拨给他的500美元和第一套西装到了美国。
  1950年,就在罗沛霖还有5个月拿到博士学位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不久美国宣布参战。罗沛霖担心中国学生回国会受到限制,于是向导师提出提前口试答辩。而此时,他因与钱学森的密切关系,已经受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监控,所幸他的学生身份帮助他买到了回国的船票。在回国的轮船上,罗沛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罗沛霖当时并不知道:他刚刚离开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就来到加州理工大学寻找他的下落。
  回国不久便受命筹建“一五”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在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的帮助下,罗沛霖前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确定引进18家单位的80多项产品,并带回了工厂计划任务书。1953年10月,国家计委批准了他的建厂计划。在当时人烟稀少的大山子建起了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又名718联合厂)。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718厂成为我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罗老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人员应该研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虽然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也是从落后于人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有些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到世界顶峰了,有些具体的科技问题,比起走在前面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规划起了很大作用
  
  罗沛霖老人说:“我参与过十二年的科学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现在回想起来,50多年过去了,发现规划起了很大的作用。按部就班地做事、按科学技术规律去办事。最为重要的一点,科学技术最后要表现在国家综合国力上,科学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
  建国后经济逐渐恢复,国家设想在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内更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制定了相当宏伟的目标。经济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对我国当时还很薄弱的科技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955年,国务院科学研究计划工作小组提出了编制十二年科技规划的报告。随后,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调集了几百名各种门类和学科的科学家参加编制规划工作,还邀请了16名苏联各学科的著名科学家来华,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十二年科技规划》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科技规划。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还对全国科研工作的体制(主要是科学院、产业部门和高等院校三个方面之间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原则)、现有人才的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作了一般性的规定,是一个项目、人才、基地、体制统筹安排的规划。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布局,高等院校学科及专业的调整,科技队伍的培养方向和使用方式,科技管理的体系和方法,以及我国科技体制的形成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用不着去预见
  
  一位经历风雨的老科技工作者,当被问起下一个六十年,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会发生哪些大的改变?会出现哪些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
  罗沛霖老人的回答很诚实,社会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出新技术,新技术又提高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产业,产业发展指导实践。很难、也不用急于去预见。
  罗老说,从科技历史上看,科技最早是从应用开始。从古代科学和技术关系就可以看出,随着科学发现,技术才产生出来。现在也习惯应用,科学技术,包括很多艺术性的技术,都是在应用中发展起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从古代到近代两个阶段以后,在19世纪末,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活动的社会化,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时代。各种门类工程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既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发现、发明、创造、革新为基础,又来源于生产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和再认识,不断完善、提高,使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以实现人类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而且要改造客观世界的宏伟目标。
  罗老说,自己就是在产业部门做科学研究的,跟国家产业生产联系起来、相结合。在产业部门搞科技工作,就是要解决产业提出来的问题,而且必须解决问题。除了科学研究,还要发展产业、制订相关标准,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我的经验,在产业方面,做科研工作跟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很受用。表面上看,基础研究科学的发展不一样,事实上,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最后也要应用于日常的社会实践、生产。”
  科学技术跟产业方方面面都有联系,产业的实践反过来为科学技术的应用性发展提供滋养,提供土壤,通过实践应用,向科技提出新要求。只有通过产业部门的实践,科技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天文学的应用,需要产业滋养,提供手段和方法。
  “产学研”应该齐头并进,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面前,“研”为生产、社会实践指出方向、“产”为“学”、“研”提出新的要求,“学”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输送新生活力。
  “从我了解的国外情况来看,‘产’跟‘研’很密切地结合,企业多半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应用产生很重大的作用。‘学’在学校,有些学科跟生产不是这样密切,但也脱离不开社会实践的。”
  创新也应该从社会实践中来,否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技与社会实践要全方位地结合起来。如何结合起来?最早的科学技术就是从实践中来的,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可分离。科学技术必然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取滋养,社会也提出它的要求,再产生出科学新事物。
  罗老用自己熟悉的电子技术的发展来佐证这一观点。“电子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新技术,19世纪末发明的,现在应用在方方面面,成为部分性的元素。过去的一个世纪可以说是电子大发展的世纪。”
  他说,现在电子成为很多行业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部件。具体生产还会分行业,电子发展到现在有很多分支,在产业中也有分支,但基础性的东西是没有变的。电子分为有电源的(电子管、半导体)和无源的(就像718厂的多个产品如电容器等);材料分为绝源件(不需要电源配合的一类)和有源材料;半导体的发展要有元素、合成材料、电容器介质材料三个基础性的东西构成,做成元件、构件需要特殊的工艺。半导体的生产就很有代表性,工艺也是多种多样的。此外,还需要相关的设备,也是多种多样。能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构成理论(应用)。社会实践的丰富,为电子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例如文学中有细分的天文电子学。不过,理论还是基础之一。
  “总结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各种可能,中国科学技术一定会向前走,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将扩大。新技术的产生永远离不开社会实践。”
  
  回顾工程院建立
  
  谈起中国工程院的设立,就必然要讲起罗沛霖院士等人。1992年,罗沛霖与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等六位中科院的资深院士,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的建议书。这份言简意赅的建议书是罗沛霖字斟句酌完成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罗沛霖等人的建议书上批示:此事提起不少次,看来要与各方面交换意见研究决策。1994年,中国工程院终于成立。
  罗老回忆:“当时,已经有很多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有关人士,曾多次就建立中国工程院的问题积极提出倡议。我们是在综合其他人意见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起来。当时,很多人都不抱希望。”
  谈及为什么要提议建立中国工程院时,罗老认为,国际上的实践经验,美、英都有科学院也有工程院。科学院更多的是针对基础性的、学术性的问题加以研究。另外就是实践产生要求,我国发展到这样的一个阶段,有必要成立国家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
  事实上,20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技术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原来主要依赖经验积累的工程技术有了理论基础的支持与指引,在推进工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受到各国科技界和决策层重视,纷纷采取措施推动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强化其地位和作用,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工程院、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等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在各条战线上已经成长起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在我国建立工程院就有了实际意义和基础。
  
  文化产业与科学技术互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罗老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产业革命终将走向文化产业牵引社会经济。他认为,技术与文化是互动关系。文化发展有各种可能,为技术发展提供知识的保障。文化产业不需要过多的物质基础,文化更有生命力!从社会发展看,物质基础必须伴有文化的发展,技术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罗沛霖老先生发现电子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比如广播、电视等文化产业的兴盛。早在20世纪90年代,面对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的兴起,他就独到地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步,有四个里程碑,第一是语言的运用,第二是文字的形成,第三是印刷机的出现,而电子、光电子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文化领域的又一次革命,文化在人类总产出中份额越来越大,并支配和牵引社会经济的发展。
  罗沛霖坚信:“世界终将走向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将成为主流!”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物质生命的维续及社会生命的变迁构成了建筑再利用两大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主题内容。再利用的根本目的就是从物质或社会文化的资源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建筑遗产的各种潜在价值,以更好的为当代或未来的多样化社会需求服务。从根本上讲,不存在不为了利用而进行的保护,保护就是为了利用。  关键词:  建筑空间更新设计,再利用t旧建筑;历史时空  第一章引言建筑空闻更新设计的意义及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
期刊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作为“车之两轮、乌之双翼”,势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的均衡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    文科特色大学科技园建设进入机遇期    自1988年东北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我国大学科技园经历了20余年的建设历程。但直到2000年两部委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才进入快速发展期。2000年以后,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经历了3个高峰期,2006
期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来单一的电话、电视、窄带数据已难以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得需要,隨后话音、图像、文本、视频和数据的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则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由于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发展状况的差异,很多贫困落后地区难以真正享受这种业务。而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高科技通信手段,具有实现全球无缝隙覆盖的功能,卫星通信的电子信息传输明确快速,目前这一业务正日趋完善。本文通过简介卫星通信,研究卫星通信
期刊
作为绿色创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GE以别样的姿态在世界环保事业中游弋。GE,有的是明确标的的战略预期、胆大心细的时代创举和直视无碍的潇洒前行。GE坚持绿色创想的承诺,主动在自己的工厂推广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协助中国政府和企业解决经济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环境挑战,在中国企业中推广可持续的商业运作模式,推动企业从现在做起,应对未来的严峻挑战。  2008年,GE的首个绿色目标承诺超额实现。 
期刊
摘要:在S公司以物业服务为主导的前提下,为总部提供车辆服务占重要位置,在立足安全与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抓好车辆成本核算,对开展增产节约,促进S公司经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仅从S公司车队目前的部分工作现状浅谈关于车辆成本核算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车辆成本;核算    一、概述    车辆成本核算就是将一定时期内车辆运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分别归类、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车辆运营所发生的实
期刊
摘要:目前,砌体结构的房屋出现各种型式的裂缝.非常常见。其裂缝程度轻重不一,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惠,甚至发生工程事故。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房屋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分析了砌体结构裂缝的成因。讨论了影响砌体结构开裂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關键词:砌体结构 裂缝 原因 预防措施
期刊
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我提出“在区域活动中研发幼儿做中学的活动材料”。旨在让幼儿通过材料的摆弄、操作试验等活动来感知有关的知识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体验做中学活动带来的快乐,让材料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点措施,实实在在的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1、让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激发操作欲望。2、将活动材料与主题内容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3、将活动材
期刊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藝,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期刊
杜甫寓居成都的时候曾赋诗云: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千百年来,成都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为世人所眷顾。在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的今天,成都更加引人注目。五月初,记者再次走进这个被一片迷蒙细雨包裹的都市,目的之一便是对话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博士,话题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      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
期刊
一、填筑路提    利用推土機直接填筑路堤的施工组织方法有横向填筑和纵向填筑两种。在平地上常采用横向填筑,在山区,丘陵及傍山地段多采用纵向填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