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TU755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问题。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施工缝是指大体积混凝土因高度、长度、宽度过大,而采取分次浇筑,从而形成中断一定时间再浇筑的分隔面,这个分隔面就叫施工缝。或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关键词:施工缝 产生原因 预留位置
一、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2.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二、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施工缝
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柱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柱,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柱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接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蓬由于浇注量少且属于悬壁构件,应一次浇注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三、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2.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3.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 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縫,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四、结语
通过我们现场施工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施工规范和上述要求留置和处理施工缝,并认真施工,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不会低于设计强度要求,施工缝的质量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保证。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问题。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施工缝是指大体积混凝土因高度、长度、宽度过大,而采取分次浇筑,从而形成中断一定时间再浇筑的分隔面,这个分隔面就叫施工缝。或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关键词:施工缝 产生原因 预留位置
一、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2.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二、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施工缝
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柱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柱,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柱并按照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接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蓬由于浇注量少且属于悬壁构件,应一次浇注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三、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2.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3.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 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縫,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四、结语
通过我们现场施工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施工规范和上述要求留置和处理施工缝,并认真施工,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不会低于设计强度要求,施工缝的质量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