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卒中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rt-PA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对照组不进行静脉溶栓,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单抗组在rt-PA静脉溶栓(0.9?mg/kg,最大剂量90?mg)基础上长期单用阿司匹林(100?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双抗组在溶栓后单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21?d后改为阿司匹林长期单抗治疗.随访3个月,有效性指标为3个月时NIHSS 0~1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95~100分和mRS 0~1分的比例,3个月时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安全性指标为治疗24?h出血转化和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另外比较三组间基线和3个月时血清hs-CRP和IL-6的水平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对照组28例,溶栓+单抗组28例,溶栓+双抗组29例,全部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随访时NIHSS 0~1分比例分别为46.43%、78.57%和93.10%,BI 95~100分比例分别为53.57%、82.14%和89.66%,mRS 0~1分的比例分别为50.00%、82.14%和93.10%,三组上述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溶栓+双抗组高于溶栓+单抗组和对照组,溶栓+单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时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2.14%、7.14%和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三组均无出血转化事件.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11.92±3.58?mg/L、9.04±2.85?mg/L和6.04±2.65?mg/L,IL-6水平分别为26.18±4.65?ng/L、16.11±6.93?ng/L和12.84±2.57?ng/L,三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溶栓+双抗组低于溶栓+单抗组和对照组,溶栓+单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1 病例介绍rn1.1 病例1rn患者男性,54岁,因“进展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天”于2019年1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时症状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手持物不稳,行走右偏,轻微头晕,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肢体抽搐,无头痛等不适.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分析FPG及HbA1c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