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50岁因左足趾间发绿3个月,于1986年1月20日就诊.患者于3个半月前,因左足背外伤后感染,肌注“青霉素”每日160万,半月痊愈.
【机 构】
:
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皮肤科,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皮肤科,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0岁因左足趾间发绿3个月,于1986年1月20日就诊.患者于3个半月前,因左足背外伤后感染,肌注“青霉素”每日160万,半月痊愈.
其他文献
患者女,20岁.于1984年无意中发现颈前肿大,无痛,经外科检查为甲状腺多房性囊肿,入院手术治疗,在术前胸部X线透视时,发现左侧锁骨及肋骨密度明显增高,对脊柱、骨盆、头颅和上下肢骨骼摄片检查有类似变化.由于肢体有皮疹转我科.
黄花油是抗疟药青篙素生产过程中残余物质经淬取提纯而得的棕黄色油质液体,经我们实验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抗浅部致病性真菌作用.在0.25%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菌作用;在1%浓度时,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因而,本药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试用.
患者男,53岁,因耳廓红斑、萎缩伴痒6年,手背淡白色斑块伴痒2,3年,面部红斑2月,于1986年3月住院.1980年冬季耳廓出现红斑,鳞屑,有痰痒和烧灼感,冬季重.
例1.先证者,女,10岁.因颜面部出现凹点状皮损,于1986年1月就诊,患者出生后颜面部没有凹点状皮疹,4岁时在前额部出现少数凹点状皮损,以后类似皮损逐渐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无自觉症状.
例1.男,57岁.患者于1973年11月左臀部出现数个暗红色圆形结节性皮疹,隆起皮面,无自觉症状,按“瘢痕疙瘩”治疗无效.日后结节数目增多,于197年3月左臀部皮损活检诊断为皮肤恶性淋巴瘤,经化疗及放疗后皮疹消退.
本文以正常人皮肤冰冻切片为抗原组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发现正常成人血清中广泛存在一种抗角蛋白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的阳性反应主要发生于角层与粒层之间.分别用IgG,A,M检测正常成人血清105份、28份、28份,其发生率IgG66.67%,IgA100%,IgM96.43%.抗角蛋白抗体无种属的特异,但有器官特异性,其发生率与性别、血型无关.
1983-1985年,我们于苍山县784477人的皮肤病普查中,发现同一家系中持久型及网状色素失禁症7例,为色素失禁症之异型.其发病率为0.89/10万.故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男,32岁.来诊前10天上腹部疼痛,约12小时转移到右下腹,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肌注青、链霉素.
本文对皮肤划痕试验和冰块试验按作者方法检测人工性荨麻疹60例和冷性荨麻疹70例,又以胆碱能性荨麻疹与压力性荨麻疹各1例、非物理性荨麻疹189例、其他皮肤病315例和正常人131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皮肤划痕试验的用比率以人工比享环疹最高(96.67)冰块试验的阳性率以冷性荨麻疹最高(89.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作者对划痕压力、冰试时间及两种试验的临床意义提出了讨论.
本文对局部外用白芷配剂加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豚鼠DNCB接触过敏的诱导及激发的影响以及与表皮LC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白芷-UVA处理后ATP酶阳性细胞的数目显著降低,且处理部位残留可见的LC显示形态学变化.致敏前于诱导部位外用白芷加亚红斑量UVA照射对非照射部位激发反应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当于正常皮肤进行诱导,在致敏后至激发期间给予白芷-UVA处理,则暴露部位的激发反应显著弱于对照侧.单独白芷或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