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行的权力、利益、地位、责任的再分配,学校也不例外。改革中学校党、政、工的关系,领导与教工的关系,后勤与教学的关系等等,都涉及到权力、利益、地位、责任如何分配问题,因此,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据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的分析,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的改革都会遇到四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物质上的障碍,二是行政管理上的障碍,三是哲学上的障碍,四是心理上的障碍。所以,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具备、方针政策的正确、改革方案的完善,而且还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等主观原因。因此,注重心理调适,消除心理障碍,是保证学校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广大师生员工为改革春风的到来感到欢欣鼓舞,对改革方案的出台,绝大多数同志在心理上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将在人们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引起心灵上的震荡,少数同志会出现心理障碍,在改革中我们始终把握心理脉搏,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认识障碍
一些同志由于对改革的形势了解不够,对改革的目的不明确,或者主观、片面、自私地看问题,扰乱了正常思维逻辑进程,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发生了歪曲,形成一些违反常人逻辑的观念与思想,表现为固执片面,自相矛盾。如有些人一面理直气壮地要端掉别人的“大锅饭”,一面又恋恋不舍地死抱着自己的“铁饭碗”;一面想增资,一面又要“减负”。有些语文老师则在“改革”还是“改良”,分配方法应是“倾斜”还是“摆正”这些词语概念上争论不休。
二、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由于情感异常而发生的,主要表现为情感兴奋性异常、情绪低落、情绪混乱、情感脆弱。
1.急躁情绪。当社会上的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时候,想改革,盼改革,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但也有一部分人急于求成,渴望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蹴而就,立即见效,个人尽快得到实惠,当这种愿望一时得不到满足时,就心灰意冷。有些人想“跳槽”,个别人则搞起“第二职业”。
2.不满情绪。改革必然涉及到各种利益的调整,一些人站在各自立场上,总认为自己的岗位最重要,工作最辛苦,希望新的分配制度首先应向本人倾斜,一旦得不到比别人更多的实惠,往往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企求改善经济报酬期望值越高的人,这种情绪尤为强烈。
3.消沉情绪。有些人认为教育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前途未卜,故而自抛自弃。特别是一些个人愿望未能满足,或受到一定挫折的人,平时就情绪低落,改革过程中自然会表现出精神不振、信心不足,对改革显示出漠然处之、漠不关心的态度。
4.抵触情绪。在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即使是一个好的措施,也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当个人利益暂时受到影响时,纪律严格时,工作负担加重时,心理就会极度不平衡,必然会导致反感。有的人虽然自身利益未受到影响,但由于过去对领导者或改革执行者有成见,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对改革措施不赞成或不支持。
三、性格障碍
性格障碍是由于缺乏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和动机而造成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很复杂,有的主观固执,有的极易冲动,有的敏感嫉妒,有的虚荣自负,有的多愁善感。性格障碍在学校改革中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的时候,有性格障碍的人极易产生偏激行为。
造成上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客观环境因素是:社会风气不正,不良刺激作用,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社会分配不公,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主观因素是:个人的神经类型、生理健康状况、受挫折、心理疲劳、个性品质不协调、消极品质较多等等,都是产生心理障碍的温床。如果个体不良的主观条件与不良的客观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身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不消除,不仅对个人身心有害,而且会阻碍学校改革健康顺利的进行。因此,校长要十分重视把消除心理障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可能变减力情绪为增力情绪,化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在本校改革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种心理调适方法:
一、宣传教育法
在改革中,我们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注意加强改革理论和改革意志的教育。首先,宣传改革的意义、目的,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弄清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其次,教育大家在改革中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认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再次,还要引导大家,正视改革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帮助人们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改革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往往是利弊融于一身,只要改革利大于弊,并在改革中不断兴利除弊,就应该坚持下去。目标明确了,就必须知难而进,义无反顾。
二、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用亲切、灵活、适当的语言与其促膝谈心,引导他从客观或对方的立场去看待事情,从心理的不平衡转到较为平衡,使自己得到心灵上的解脱,从而促成不良心理的转化。运用这一方法,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待之以诚,示之以信。
三、言语暗示法
通过学校领导或政工干部在教职工心中的威望,把某种信息暗示给对方,改变他的心态,从而引导他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校务委员会中,校长要求校务委员做到“群体合拍,个体合格”。但有一名校务委员上班时经常下象棋,且嗜酒、嗜烟,仗着擅于词令,文过饰非,不易接受别人的正面批评。我就在确当的时机赠了他四句话:“闲来棋一局,宾至酒三樽,不作吞云客,堪称有志人。”暗示“闲来”才能下棋;“宾至”请你陪客饮酒,但不宜过量;吸烟有碍健康,不吸为好。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就称得上有志的人了。该同志乐意地接受了这一含蓄而婉转的劝勉,戒烟限酒,锐意进取。后来还请我把这首诗写成条幅,挂在他的办公室作为座右铭。
四、环境调节法
从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来说,无非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而在客观因素中,环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学校风气正,充满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和谐气氛,任何人都会从集体中获得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学校领导的情绪对教职工的影响也极大,在困难和矛盾面前,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态度积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无形中就给予群众以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领导人精神不振,怨天尤人,互相拆台,争名夺利,必将对群众带来消极影响;环境的布置和美化对消除心理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整洁绿化的校园写上校风,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挂上班风,贴上名人画像和格言,并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赠送条幅“从善如流”、“敬业爱岗”、“百忍成金”,同样能起到防微杜渐、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活动转移法
在改革遇到难题,争论相持不下时,不宜操之过急,不妨暂缓一下,搞一些文体活动,或安排学习培训,或组织旅游考察,让大家进一步走访改革典型,了解改革形势,体会改革变化,通过活动,缓和一下紧张气氛。我校在寒暑假期间适时地组织教师参观旅游,并安排有关同志参加培训,印发《心雨》、《点亮心灵》、《工改,带来的不只是笑容》等学习材料,组织收看《斤斤计较,难获成功》、《理解领导,他常是最累的员工》等录相讲座,通过活动,达到移情作用,转移、迂回、休整以后再继续讨论、研究,这样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迎刃而解。
六、情绪宣泄法
对于个别消极情绪比较大,又有一定影响的人,应当提供适当的机会,营造一定的场合,让其把情绪发泄出来,即采取“精神宣泄”疗法。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把心中的闷气,怨言发泄出来后,往往会产生后悔、内疚,变得容易接受理性的劝告,从而使不良心理弱化和消失。
仅从本校的改革实践来看,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心理调适方法,不断排除心理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校园内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现象:安心本职的多了,见异思迁的少了;争挑重担的多了,拈轻怕重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自由散漫的少了;团结协调的多了,飞短流长的少了;顾全大局的多了,斤斤计较的少了;关心改革的多了,袖手旁观的少了。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严,效益越来越高,声誉越来越好。先后荣获泰州市五星级安全文明单位、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首选20佳民办教育诚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由此可见,“世界上最微妙的是人的心理。”“管理的效率取决于心理因素。”学校领导应不断学习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来做好思想工作,注重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尽可能弱化和消除心理障碍。只有这样,学校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事业才能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广大师生员工为改革春风的到来感到欢欣鼓舞,对改革方案的出台,绝大多数同志在心理上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必将在人们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引起心灵上的震荡,少数同志会出现心理障碍,在改革中我们始终把握心理脉搏,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认识障碍
一些同志由于对改革的形势了解不够,对改革的目的不明确,或者主观、片面、自私地看问题,扰乱了正常思维逻辑进程,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发生了歪曲,形成一些违反常人逻辑的观念与思想,表现为固执片面,自相矛盾。如有些人一面理直气壮地要端掉别人的“大锅饭”,一面又恋恋不舍地死抱着自己的“铁饭碗”;一面想增资,一面又要“减负”。有些语文老师则在“改革”还是“改良”,分配方法应是“倾斜”还是“摆正”这些词语概念上争论不休。
二、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由于情感异常而发生的,主要表现为情感兴奋性异常、情绪低落、情绪混乱、情感脆弱。
1.急躁情绪。当社会上的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时候,想改革,盼改革,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但也有一部分人急于求成,渴望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蹴而就,立即见效,个人尽快得到实惠,当这种愿望一时得不到满足时,就心灰意冷。有些人想“跳槽”,个别人则搞起“第二职业”。
2.不满情绪。改革必然涉及到各种利益的调整,一些人站在各自立场上,总认为自己的岗位最重要,工作最辛苦,希望新的分配制度首先应向本人倾斜,一旦得不到比别人更多的实惠,往往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企求改善经济报酬期望值越高的人,这种情绪尤为强烈。
3.消沉情绪。有些人认为教育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前途未卜,故而自抛自弃。特别是一些个人愿望未能满足,或受到一定挫折的人,平时就情绪低落,改革过程中自然会表现出精神不振、信心不足,对改革显示出漠然处之、漠不关心的态度。
4.抵触情绪。在改革方案的实施中,即使是一个好的措施,也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当个人利益暂时受到影响时,纪律严格时,工作负担加重时,心理就会极度不平衡,必然会导致反感。有的人虽然自身利益未受到影响,但由于过去对领导者或改革执行者有成见,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对改革措施不赞成或不支持。
三、性格障碍
性格障碍是由于缺乏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和动机而造成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很复杂,有的主观固执,有的极易冲动,有的敏感嫉妒,有的虚荣自负,有的多愁善感。性格障碍在学校改革中有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的时候,有性格障碍的人极易产生偏激行为。
造成上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客观环境因素是:社会风气不正,不良刺激作用,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社会分配不公,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主观因素是:个人的神经类型、生理健康状况、受挫折、心理疲劳、个性品质不协调、消极品质较多等等,都是产生心理障碍的温床。如果个体不良的主观条件与不良的客观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身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不消除,不仅对个人身心有害,而且会阻碍学校改革健康顺利的进行。因此,校长要十分重视把消除心理障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可能变减力情绪为增力情绪,化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在本校改革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种心理调适方法:
一、宣传教育法
在改革中,我们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注意加强改革理论和改革意志的教育。首先,宣传改革的意义、目的,提高人们对改革的认识,弄清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其次,教育大家在改革中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认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再次,还要引导大家,正视改革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帮助人们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改革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往往是利弊融于一身,只要改革利大于弊,并在改革中不断兴利除弊,就应该坚持下去。目标明确了,就必须知难而进,义无反顾。
二、心理疏导法
心理疏导法是用亲切、灵活、适当的语言与其促膝谈心,引导他从客观或对方的立场去看待事情,从心理的不平衡转到较为平衡,使自己得到心灵上的解脱,从而促成不良心理的转化。运用这一方法,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待之以诚,示之以信。
三、言语暗示法
通过学校领导或政工干部在教职工心中的威望,把某种信息暗示给对方,改变他的心态,从而引导他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校务委员会中,校长要求校务委员做到“群体合拍,个体合格”。但有一名校务委员上班时经常下象棋,且嗜酒、嗜烟,仗着擅于词令,文过饰非,不易接受别人的正面批评。我就在确当的时机赠了他四句话:“闲来棋一局,宾至酒三樽,不作吞云客,堪称有志人。”暗示“闲来”才能下棋;“宾至”请你陪客饮酒,但不宜过量;吸烟有碍健康,不吸为好。如果你能做到这几点,就称得上有志的人了。该同志乐意地接受了这一含蓄而婉转的劝勉,戒烟限酒,锐意进取。后来还请我把这首诗写成条幅,挂在他的办公室作为座右铭。
四、环境调节法
从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来说,无非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而在客观因素中,环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学校风气正,充满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和谐气氛,任何人都会从集体中获得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学校领导的情绪对教职工的影响也极大,在困难和矛盾面前,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态度积极,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无形中就给予群众以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领导人精神不振,怨天尤人,互相拆台,争名夺利,必将对群众带来消极影响;环境的布置和美化对消除心理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整洁绿化的校园写上校风,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挂上班风,贴上名人画像和格言,并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赠送条幅“从善如流”、“敬业爱岗”、“百忍成金”,同样能起到防微杜渐、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活动转移法
在改革遇到难题,争论相持不下时,不宜操之过急,不妨暂缓一下,搞一些文体活动,或安排学习培训,或组织旅游考察,让大家进一步走访改革典型,了解改革形势,体会改革变化,通过活动,缓和一下紧张气氛。我校在寒暑假期间适时地组织教师参观旅游,并安排有关同志参加培训,印发《心雨》、《点亮心灵》、《工改,带来的不只是笑容》等学习材料,组织收看《斤斤计较,难获成功》、《理解领导,他常是最累的员工》等录相讲座,通过活动,达到移情作用,转移、迂回、休整以后再继续讨论、研究,这样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迎刃而解。
六、情绪宣泄法
对于个别消极情绪比较大,又有一定影响的人,应当提供适当的机会,营造一定的场合,让其把情绪发泄出来,即采取“精神宣泄”疗法。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把心中的闷气,怨言发泄出来后,往往会产生后悔、内疚,变得容易接受理性的劝告,从而使不良心理弱化和消失。
仅从本校的改革实践来看,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心理调适方法,不断排除心理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校园内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现象:安心本职的多了,见异思迁的少了;争挑重担的多了,拈轻怕重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自由散漫的少了;团结协调的多了,飞短流长的少了;顾全大局的多了,斤斤计较的少了;关心改革的多了,袖手旁观的少了。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严,效益越来越高,声誉越来越好。先后荣获泰州市五星级安全文明单位、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首选20佳民办教育诚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由此可见,“世界上最微妙的是人的心理。”“管理的效率取决于心理因素。”学校领导应不断学习心理学、研究心理学、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来做好思想工作,注重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尽可能弱化和消除心理障碍。只有这样,学校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事业才能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