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来,路由器好像都没什么变化——设置繁琐,功能单一。然而时下这一领域却在酝酿着一场改革。随着软硬件技术逐渐成熟,新一代的智能路由器从一个单一性能产品变成可以安装App的平台,更加完整地诠释了家庭互联网的“入口功能”。而对于智能路由器新一轮的争夺战,也正在创业者和风投们中间展开。这篇刊登在南方都市报文章讨论了一些关于智能路由器的问题,文章大意如下:
上周四,成都谛听科技的创始人李程刚在北京发布了智能路由器“如意·云”。此前,极路由、360、小米等,都已经或正在进入此领域,甚至已经有几家公司获得了风投。
所谓智能路由器,有人为它定义是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用户可自行安装控制带宽,上网加速、过滤视频广告等,远不局限于无线上网的功能。它将一个单一功能性的产品变成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安装App插件来增加新的功能,例如游戏加速、下载加速和全球加速,同时还可以增加新的使用场景,比如用路由器无线播放音乐等。问题是,路由器这个多年未变的市场,为何会突然出现智能路由器的概念和产品?
软硬件技术趋于成熟
李程说:“此前的路由器,无线上网功能之外,厂商多会有意识裁撤掉多余的配置。它的‘CPU’太弱,处理能力不高,如果在上面放一些功能根本就跑不动。”近年已有企业做一些尝试了,像华硕等推出了高端的路由器,带有很多新功能,比如nas功能,能让家用路由器连接U盘。硬件方面,高通、MTK等芯片厂商已经推出了非常简单和通用的安卓手机解决方案,同时,高通等芯片厂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路由器解决方案和公版,在此基础上创业团队也就能比较容易地设计和生产出智能路由器了。软件方面,iOS和安卓智能机的普及,尤其是App Store模式的流行,让用户更加习惯于通过安装App形式享用新产品和新服务,同时也为创业者打开了一个新的产品形式,即通过App来提供服务。
路由器到了更新的时期了,正如手机从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
扼紧家庭互联网入口
目前,已有360、果壳电子及极路由、谛听科技等公司涉足智能路由器。“如果它能做得好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家庭互联网的入口。”启明创投合伙人甘剑平说,比如Apple Tv、小米盒子、乐视盒子,他们虽没有改变路由器,只是通过一个小盒子使得电脑、电视可以同步,但如果往下一步,把这些功能全部放在路由器里面,是完全可以做的,实现起来也不难。路由器可以更加容易操作,甚至是整个数字媒体如视频、音乐、照片的一个终端控制的机器。
戈壁投资北京办公室董事总经理童玮亮认为智能路由器如果纯粹仅仅作为一个路由器,很难成为一个入口,用户不会在路由器上停留和频繁访问,但如果整合了其他功能,例如音乐、智能盒子、家庭私有云,那或许有机会成为一个新入口。然而,对于简易配置等功能性需求,深圳的山寨厂商会迅速跟进,拉低产品售价,将市场推向红海,所以智能路由器的未来更多是需要整合各种服务来增强用户粘性。当然,整合和运营服务是需要有深厚互联网运营经验的团队来操盘,而不仅仅是CYE硬件或软件技术的集成,中国特色的运营为王依旧会在这个行业凸显出来。另外,用户的互联网入口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从桌面、操作系统,到智能手机硬件入口都是红海血拼。智能路由器可能成为家庭互联网入口这么一个可能性也会引起行业软硬件大鳄的关注,360、腾讯、百度、阿里、华为、中兴、TP-LINK、乐视都可能随时进入这个战场,可能到来的竞争是激烈的。
思伟投资的合伙人崔麟则认为路由器能否抓住用户的刚需,是它获取用户或是成为入口的前提。“我个人觉得这个概念的兴起也来自于中国创业者摆脱不掉的窠臼,那就是做全能盒子(‘godbox’)和控制入口。做全能盒子就意味着加入操作系统,控制入口就意味着沿着‘线’找上游,现在路由器好像是个最自然的选择,尤其是在Wifi的城镇家庭普及率在九成以上的今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应用做起来。”他对记者说,自己现在听到最多的用所谓智能路由器做的应用就是电影自动下载和游戏加速。这两个都有成熟的可替代方法,不会成为用户(大规模)买单的原因。这个Killer App究竟是什么,则仍旧是一个问号。
生态链机会微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智能路由器里的参与厂家屈指可数,谛听科技是把似有云落地在路由器上,切入点是软件,极路由是从硬件上做功能优化等。
对此,李程认为技术本身是门槛:“包括路由器的传统大佬,都没有来做,可能还是跟积累程度有关系。但后面肯定有巨头加入,今年下半年或许会成为非常火的概念。”门槛主要是软件积累,不然很难把软件放在路由器上,因为路由器跟手机不一样,它的配置很小很弱,在这上面跑软件对软件本身的要求就很高。李程透露说,谛听科技已经有了天使投资,目前正在接洽A轮风投。
“智能路由目前还没有形成生态链,未来也不一定有机会能成长为一个生态链,毕竟用户对其功能的期望还主要是集中在联网这个层面,没有其他更多的期待。”童玮亮说,路由器不像手机,人们会实时地将手机带在身边,用手机来解决衣食住行和工作娱乐中的问题。所以,即便路由器形成生态链,其规模和形式也会和手机差别很大。“以我们的理解,智能路由器未来将主要通过后续的软件服务来挣钱,但短期内还是主要依靠硬件销售。大规模商业化时间将会在1-2年后到来。”
上周四,成都谛听科技的创始人李程刚在北京发布了智能路由器“如意·云”。此前,极路由、360、小米等,都已经或正在进入此领域,甚至已经有几家公司获得了风投。
所谓智能路由器,有人为它定义是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用户可自行安装控制带宽,上网加速、过滤视频广告等,远不局限于无线上网的功能。它将一个单一功能性的产品变成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可以安装App插件来增加新的功能,例如游戏加速、下载加速和全球加速,同时还可以增加新的使用场景,比如用路由器无线播放音乐等。问题是,路由器这个多年未变的市场,为何会突然出现智能路由器的概念和产品?
软硬件技术趋于成熟
李程说:“此前的路由器,无线上网功能之外,厂商多会有意识裁撤掉多余的配置。它的‘CPU’太弱,处理能力不高,如果在上面放一些功能根本就跑不动。”近年已有企业做一些尝试了,像华硕等推出了高端的路由器,带有很多新功能,比如nas功能,能让家用路由器连接U盘。硬件方面,高通、MTK等芯片厂商已经推出了非常简单和通用的安卓手机解决方案,同时,高通等芯片厂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路由器解决方案和公版,在此基础上创业团队也就能比较容易地设计和生产出智能路由器了。软件方面,iOS和安卓智能机的普及,尤其是App Store模式的流行,让用户更加习惯于通过安装App形式享用新产品和新服务,同时也为创业者打开了一个新的产品形式,即通过App来提供服务。
路由器到了更新的时期了,正如手机从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
扼紧家庭互联网入口
目前,已有360、果壳电子及极路由、谛听科技等公司涉足智能路由器。“如果它能做得好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家庭互联网的入口。”启明创投合伙人甘剑平说,比如Apple Tv、小米盒子、乐视盒子,他们虽没有改变路由器,只是通过一个小盒子使得电脑、电视可以同步,但如果往下一步,把这些功能全部放在路由器里面,是完全可以做的,实现起来也不难。路由器可以更加容易操作,甚至是整个数字媒体如视频、音乐、照片的一个终端控制的机器。
戈壁投资北京办公室董事总经理童玮亮认为智能路由器如果纯粹仅仅作为一个路由器,很难成为一个入口,用户不会在路由器上停留和频繁访问,但如果整合了其他功能,例如音乐、智能盒子、家庭私有云,那或许有机会成为一个新入口。然而,对于简易配置等功能性需求,深圳的山寨厂商会迅速跟进,拉低产品售价,将市场推向红海,所以智能路由器的未来更多是需要整合各种服务来增强用户粘性。当然,整合和运营服务是需要有深厚互联网运营经验的团队来操盘,而不仅仅是CYE硬件或软件技术的集成,中国特色的运营为王依旧会在这个行业凸显出来。另外,用户的互联网入口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从桌面、操作系统,到智能手机硬件入口都是红海血拼。智能路由器可能成为家庭互联网入口这么一个可能性也会引起行业软硬件大鳄的关注,360、腾讯、百度、阿里、华为、中兴、TP-LINK、乐视都可能随时进入这个战场,可能到来的竞争是激烈的。
思伟投资的合伙人崔麟则认为路由器能否抓住用户的刚需,是它获取用户或是成为入口的前提。“我个人觉得这个概念的兴起也来自于中国创业者摆脱不掉的窠臼,那就是做全能盒子(‘godbox’)和控制入口。做全能盒子就意味着加入操作系统,控制入口就意味着沿着‘线’找上游,现在路由器好像是个最自然的选择,尤其是在Wifi的城镇家庭普及率在九成以上的今天。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应用做起来。”他对记者说,自己现在听到最多的用所谓智能路由器做的应用就是电影自动下载和游戏加速。这两个都有成熟的可替代方法,不会成为用户(大规模)买单的原因。这个Killer App究竟是什么,则仍旧是一个问号。
生态链机会微
从公开的资料来看,智能路由器里的参与厂家屈指可数,谛听科技是把似有云落地在路由器上,切入点是软件,极路由是从硬件上做功能优化等。
对此,李程认为技术本身是门槛:“包括路由器的传统大佬,都没有来做,可能还是跟积累程度有关系。但后面肯定有巨头加入,今年下半年或许会成为非常火的概念。”门槛主要是软件积累,不然很难把软件放在路由器上,因为路由器跟手机不一样,它的配置很小很弱,在这上面跑软件对软件本身的要求就很高。李程透露说,谛听科技已经有了天使投资,目前正在接洽A轮风投。
“智能路由目前还没有形成生态链,未来也不一定有机会能成长为一个生态链,毕竟用户对其功能的期望还主要是集中在联网这个层面,没有其他更多的期待。”童玮亮说,路由器不像手机,人们会实时地将手机带在身边,用手机来解决衣食住行和工作娱乐中的问题。所以,即便路由器形成生态链,其规模和形式也会和手机差别很大。“以我们的理解,智能路由器未来将主要通过后续的软件服务来挣钱,但短期内还是主要依靠硬件销售。大规模商业化时间将会在1-2年后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