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灵活利用物理实验,重视物理实验能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一、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重要,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直观、生动、真实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能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研究表明,对科学的态度是随着科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变化的,经验的获得往往要以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支柱。初中生天生好奇好动,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自感受物理现象产生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容易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兴趣浓厚。例如,在“汽化”一节的教学引人中,教师洒几滴水在黑板上或直接用手指蘸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这样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归纳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在参与中初步感到成功的喜悦。
2.实验是有目的的操作行为,可引起学生亲自尝试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获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强烈愿望,设法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不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实验可以利用手边的日常器具进行,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能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亲近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
二、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依据。而物理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觉。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必要的感性知识,它是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往往是零散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通常又会与一些其他因素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精心选择的实验能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最后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动脑悟出来、动手做出来、争论得出来的物理概念、规律往往理解得更透彻,且记忆更深刻,尽管有时并不全面,但它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是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它能揭示客观世界中纷繁复杂现象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知识体系,通过真正“做”物理,学生既学到物理知识的内容又掌握了更深入地应用和探究那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地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中学生将来的学习大有益处。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过程的操作与控制,做到手脑并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有些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待科学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要尊重实验事实和数据,养成客观分析的科学习惯,反对为凑结果而人为编造数据。比如在做“测密度”的实验时,有的学生看自己做出的结果与课本上的不同,就赶忙修改数据,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总之,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常重要,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直观、生动、真实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能使学生“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研究表明,对科学的态度是随着科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变化的,经验的获得往往要以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支柱。初中生天生好奇好动,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自感受物理现象产生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容易获得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兴趣浓厚。例如,在“汽化”一节的教学引人中,教师洒几滴水在黑板上或直接用手指蘸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这样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归纳简单的问题,使他们在参与中初步感到成功的喜悦。
2.实验是有目的的操作行为,可引起学生亲自尝试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获得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强烈愿望,设法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不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实验可以利用手边的日常器具进行,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能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亲近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
二、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依据。而物理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觉。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必要的感性知识,它是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往往是零散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通常又会与一些其他因素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精心选择的实验能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最后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动脑悟出来、动手做出来、争论得出来的物理概念、规律往往理解得更透彻,且记忆更深刻,尽管有时并不全面,但它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是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它能揭示客观世界中纷繁复杂现象的本质,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建立科学知识体系,通过真正“做”物理,学生既学到物理知识的内容又掌握了更深入地应用和探究那些知识所必需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形成正确地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中学生将来的学习大有益处。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过程的操作与控制,做到手脑并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教学中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有些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待科学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要尊重实验事实和数据,养成客观分析的科学习惯,反对为凑结果而人为编造数据。比如在做“测密度”的实验时,有的学生看自己做出的结果与课本上的不同,就赶忙修改数据,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总之,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