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由于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普及,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讨和独立思考的课程,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显得至关紧要。因此,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化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96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难点进行思考,并把握其中的规律,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亟须探讨的一项教学课题。
一、制定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课程的学习目标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化学课堂的学习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制定正确、目的性强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引导、激励、约束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信心,能使学生在有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苏教版《氯气的性质》一课为例,其学习重点在于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理解其正面的化学意义。所以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认识情况制定学习目标。例如,在自来水处理当中常会使用到氯气,而氯气为何可起到对自来水处理的作用。教师可将此问题作为本节课堂的学习探究目标,学生在对问题产生好奇心的同时,会为解答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在逐渐了解问题答案时,会对思考的过程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逐渐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采用问题教学,促使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单向教学的形式进行课程讲解,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应试的能力,对于化学课程缺乏扩展性思考,缺乏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间接地造成了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并在潜移默化的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在备课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课程的相关问题。如在《垃圾的分类处理》这一课中,由于其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认识,思考什么是有机垃圾、危险废物、可回收利用垃圾等,然后再询问学生所了解到的垃圾处理措施及其存在的弊端,最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对垃圾进行利用。学生在课堂当中通过对递进式的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可以促使其提高对化学知识可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认识,还可经讨论和思考,在不断探索中学会问题解答的思路,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立团队合作,拓展自主学习模式
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自然科学,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当中需进行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如果教师一对一地进行问题指导和解答,课堂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当中互相帮助,并在与同学的探讨学习当中,学会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提取碘的实验操作。首先,教师可进行实验步骤的简单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记录。随后,学生将分发的海带用水浸泡,并经过氧化、过滤等方式对海带进行处理,通过萃取提纯获得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在此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指导,并要求学生讨论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学生通过团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愿意通过思考来解答实验问题,对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学习目标、研究问题教学、利用团队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能够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丽丽.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角色转变[J].读与写杂志,2016(06):132-133.
[2]周红霞.试论学、议、讲、练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6(04):61-62.
[3]杜艳.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合作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160.
[4]丁志芬.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6(05):62.
(特约编辑温简)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化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96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难点进行思考,并把握其中的规律,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亟须探讨的一项教学课题。
一、制定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课程的学习目标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化学课堂的学习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制定正确、目的性强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引导、激励、约束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信心,能使学生在有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加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苏教版《氯气的性质》一课为例,其学习重点在于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理解其正面的化学意义。所以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认识情况制定学习目标。例如,在自来水处理当中常会使用到氯气,而氯气为何可起到对自来水处理的作用。教师可将此问题作为本节课堂的学习探究目标,学生在对问题产生好奇心的同时,会为解答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在逐渐了解问题答案时,会对思考的过程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逐渐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采用问题教学,促使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单向教学的形式进行课程讲解,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应试的能力,对于化学课程缺乏扩展性思考,缺乏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间接地造成了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并在潜移默化的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在备课过程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课程的相关问题。如在《垃圾的分类处理》这一课中,由于其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生活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认识,思考什么是有机垃圾、危险废物、可回收利用垃圾等,然后再询问学生所了解到的垃圾处理措施及其存在的弊端,最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对垃圾进行利用。学生在课堂当中通过对递进式的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可以促使其提高对化学知识可广泛应用在生活中的认识,还可经讨论和思考,在不断探索中学会问题解答的思路,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立团队合作,拓展自主学习模式
由于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自然科学,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当中需进行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如果教师一对一地进行问题指导和解答,课堂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当中互相帮助,并在与同学的探讨学习当中,学会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提取碘的实验操作。首先,教师可进行实验步骤的简单讲解,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记录。随后,学生将分发的海带用水浸泡,并经过氧化、过滤等方式对海带进行处理,通过萃取提纯获得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在此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指导,并要求学生讨论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学生通过团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愿意通过思考来解答实验问题,对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学习目标、研究问题教学、利用团队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能够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丽丽.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的角色转变[J].读与写杂志,2016(06):132-133.
[2]周红霞.试论学、议、讲、练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6(04):61-62.
[3]杜艳.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合作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160.
[4]丁志芬.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6(05):62.
(特约编辑温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