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上春树作为日本人气最高的小说家,在日本享有日本当代文学天王的称号,他的每一部作品刚一问世就立刻掀起全社会范围的广泛讨论,这也被称为“村上春树现象”。尤其是作品中时时刻刻流露出的孤独、空虚的精神气质,更是成为独具时代性的文学标签而受到国内外青少年读者的强烈认同。本文拟从村上春树小说中特有的孤独意识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村上春树2013年的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进行分析,探讨村上春树的细腻笔触下关于全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和追问。
关键词:村上春树;孤独意识;多崎作;死亡;色彩
作者简介:张建辉(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翻译硕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一、对于死亡的细致描写
多崎作在大二时因为误解被高中时期的小团体(青、赤、黑、白四人,两男两女)驱逐出,这件事情对他的精神产生了致命的打击。被抛弃后的最初几个礼拜中,多崎作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压抑,以至于产生了死亡的想法。
从读大二那年的七月起,直到次年一月,多崎作几乎只想着死这一件事儿。他至今仍不明白为何那时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多崎作没有尝试自杀,或许是因为死的念头太纯粹太强烈,与之相配的死亡方式无法在内心世界呈现出具体的意象。不如说具体性是次要问题。假如当时在伸手可及之处有一扇通向死亡的门,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推开。
这种对于心理活动的准确拿捏一向是村上春树的拿手好戏,村上春树通过将多崎作从小团体驱逐出来这一事件展现了多崎作和周围世界的脆弱联系,仅仅失去了朋友的多崎作就显得失魂落魄,丧失了生活的乐趣,这侧面体现了主人公与外部世界之间联系的脆弱与无力。丧失了友谊的多崎作放弃了对有意义人生的追寻,精神世界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巨大空洞,这时候死亡意识的出现更强化和印证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日本文化中一直存在着“无常”和“流逝”两种思想,多崎作在极度绝望中寻思死亡的解脱,本身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现代表达。就如同他在《挪威的森林》中叙述的那样:“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主人公显然秉承了村上春树这种一以贯之的死亡观念。通过对生存观念的消解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生存困惑。这种对于人类生存的虚无感与现代主义的文学母题得到了深层次的契合。多崎作在打击面前没有寻求帮助和解脱,而是放任自己的内心去沉沦,这本身就是日本青年及世界上所有青年孤独状态的一种显现。
二、以色彩反衬孤独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部画面感很强的小说,村上春树对人物角色的命名也极为巧妙,给多崎作的四个密友以色彩命名,连大学中最为亲近的灰田文绍,他的名字中也不乏有色彩的出现,这恰恰与丝毫不包含一点色彩的多崎作的名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因此主人公多崎作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个性,色彩稀薄的人,甚至会质疑自己的存在。
村上春树所设定的青、赤、黑、白四个人物角色充满浓厚色彩,也颇具个性,但正是因为被这四个拥有独自色彩的密友所抛弃,多崎作成为了一个游落在东京,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根本不会打算回名古屋的青年。索性也好,在東京不会碰到那四个人其中的一个,可以寻得到灵魂的自由,但内心的孤独与寂寥终究是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
有灰田的陪伴,多崎作走过了那段刚从自杀牢笼中挣脱出来的灰暗的日子。两个人每天在相同时间见面后一起去游泳,灰田经常来多崎作的公寓玩,两个人每周有两三次共进晚餐,听音乐,谈论文学,音乐和死亡。直到有一天灰田“销声匿迹”离开后,多崎作才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味道,他深感这位朋友对他来讲是何等的重要。不难看出,灰田就是多崎作的救赎者。
小说中绿川的存在更像是给人以希望,就如他的名字一样。绿川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沿着身体轮廓微微发光,浮在表面。就像是佛光或者背光。”村上春树借绿川之口,道出了小说的主线:名字中有色彩的人物角色与名字中没有色彩的主任给的并存,即色彩与孤独并存,但这句话暗示了青年灰田对多崎作的警醒,作者村上春树对广大读者的寄语。
村上春树除了写到小团体中的四个人,又设定了青年灰田甚至是由他所谈及到的爵士钢琴家绿川两个人物形象,他们色彩洋溢的名字同样充斥在多崎作的耳边,这更加刺激了多崎作的神经中枢,让他不禁从心理上对色彩产生了畏惧,以至于在与灰田的初次相识和初闻钢琴家绿川先生大名时不由地进行了内心世界的独白。色彩浓厚与稀薄的强烈对比,村上春树这一巧妙的笔触,不正是从侧面反映出了像多崎作一样的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孤单与不安?
三、结论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大都洋溢着“孤独、不安、空虚”等的创作风格,基于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反映出人们失落的精神状态与脆弱的内心世界,因此他的孤独意识也备受人们所关注。林少华先生曾评论说:“村上作品的基调是孤独和无奈,而最让我心动和引起共鸣的是他把孤独和无奈当做玩味的对象”。由此可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主人公显然秉承了村上春树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特点,在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施小炜译 南海出版公司。
[2]村上春树著:《挪威的森林》[M].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林少华著:《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村上春树作品集之总序)漓江出版社。
关键词:村上春树;孤独意识;多崎作;死亡;色彩
作者简介:张建辉(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翻译硕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一、对于死亡的细致描写
多崎作在大二时因为误解被高中时期的小团体(青、赤、黑、白四人,两男两女)驱逐出,这件事情对他的精神产生了致命的打击。被抛弃后的最初几个礼拜中,多崎作感到无比的痛苦和压抑,以至于产生了死亡的想法。
从读大二那年的七月起,直到次年一月,多崎作几乎只想着死这一件事儿。他至今仍不明白为何那时没有迈出最后一步。多崎作没有尝试自杀,或许是因为死的念头太纯粹太强烈,与之相配的死亡方式无法在内心世界呈现出具体的意象。不如说具体性是次要问题。假如当时在伸手可及之处有一扇通向死亡的门,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推开。
这种对于心理活动的准确拿捏一向是村上春树的拿手好戏,村上春树通过将多崎作从小团体驱逐出来这一事件展现了多崎作和周围世界的脆弱联系,仅仅失去了朋友的多崎作就显得失魂落魄,丧失了生活的乐趣,这侧面体现了主人公与外部世界之间联系的脆弱与无力。丧失了友谊的多崎作放弃了对有意义人生的追寻,精神世界产生了无法弥补的巨大空洞,这时候死亡意识的出现更强化和印证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日本文化中一直存在着“无常”和“流逝”两种思想,多崎作在极度绝望中寻思死亡的解脱,本身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现代表达。就如同他在《挪威的森林》中叙述的那样:“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主人公显然秉承了村上春树这种一以贯之的死亡观念。通过对生存观念的消解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生存困惑。这种对于人类生存的虚无感与现代主义的文学母题得到了深层次的契合。多崎作在打击面前没有寻求帮助和解脱,而是放任自己的内心去沉沦,这本身就是日本青年及世界上所有青年孤独状态的一种显现。
二、以色彩反衬孤独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部画面感很强的小说,村上春树对人物角色的命名也极为巧妙,给多崎作的四个密友以色彩命名,连大学中最为亲近的灰田文绍,他的名字中也不乏有色彩的出现,这恰恰与丝毫不包含一点色彩的多崎作的名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因此主人公多崎作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个性,色彩稀薄的人,甚至会质疑自己的存在。
村上春树所设定的青、赤、黑、白四个人物角色充满浓厚色彩,也颇具个性,但正是因为被这四个拥有独自色彩的密友所抛弃,多崎作成为了一个游落在东京,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根本不会打算回名古屋的青年。索性也好,在東京不会碰到那四个人其中的一个,可以寻得到灵魂的自由,但内心的孤独与寂寥终究是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
有灰田的陪伴,多崎作走过了那段刚从自杀牢笼中挣脱出来的灰暗的日子。两个人每天在相同时间见面后一起去游泳,灰田经常来多崎作的公寓玩,两个人每周有两三次共进晚餐,听音乐,谈论文学,音乐和死亡。直到有一天灰田“销声匿迹”离开后,多崎作才重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味道,他深感这位朋友对他来讲是何等的重要。不难看出,灰田就是多崎作的救赎者。
小说中绿川的存在更像是给人以希望,就如他的名字一样。绿川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沿着身体轮廓微微发光,浮在表面。就像是佛光或者背光。”村上春树借绿川之口,道出了小说的主线:名字中有色彩的人物角色与名字中没有色彩的主任给的并存,即色彩与孤独并存,但这句话暗示了青年灰田对多崎作的警醒,作者村上春树对广大读者的寄语。
村上春树除了写到小团体中的四个人,又设定了青年灰田甚至是由他所谈及到的爵士钢琴家绿川两个人物形象,他们色彩洋溢的名字同样充斥在多崎作的耳边,这更加刺激了多崎作的神经中枢,让他不禁从心理上对色彩产生了畏惧,以至于在与灰田的初次相识和初闻钢琴家绿川先生大名时不由地进行了内心世界的独白。色彩浓厚与稀薄的强烈对比,村上春树这一巧妙的笔触,不正是从侧面反映出了像多崎作一样的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孤单与不安?
三、结论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大都洋溢着“孤独、不安、空虚”等的创作风格,基于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反映出人们失落的精神状态与脆弱的内心世界,因此他的孤独意识也备受人们所关注。林少华先生曾评论说:“村上作品的基调是孤独和无奈,而最让我心动和引起共鸣的是他把孤独和无奈当做玩味的对象”。由此可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主人公显然秉承了村上春树这种一以贯之的思想特点,在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施小炜译 南海出版公司。
[2]村上春树著:《挪威的森林》[M].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林少华著:《村上春树的小说世界及其艺术魅力》(村上春树作品集之总序)漓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