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广播记者提升“四力”的一次跨区域实践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no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广播的优势就是本土化,利用贴地飞行,服务好当地群众。本文以厦门广电集团发起的“共饮龙江水”大型采访活动为例,探讨基层广播创新主旋律宣传报道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关系,认为增强“四力”,既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创新题材、创作精品的必修课,基层广播记者只有提升“四力”才能创作出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关键词】四力   主旋律报道   跨区域联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地市级基层广播相较于中央级、省级媒体,其优势就在于离新闻现场近,离基层百姓近。要想做好基层广播,就要接触群众、与新闻现场零距离、以鲜活的作品为群众服务,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福建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以下称厦门广电集团)联合龙岩广播电台、漳州广播电视台推出“共饮龙江水”大型采访活动,实现了口碑和流量的双丰收。其中,广播、电视两组系列报道《共饮龙江水》分别获得2020年福建新闻奖二、三等奖。
  九龙江是闽南第一大河,也是覆盖福建龙岩、漳州、厦门三地的母亲河,其中,厦门人的饮用水80%都来自九龙江。然而,九龙江曾经饱受污染之痛,长期以来九龙江治理就好比“九龙治水”——治理工作不但跨部门还跨行政区域,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污染防治长期不见成效。为推动厦门、漳州、龙岩三市合力治水,近20年来,厦门广电媒体的记者不断跨区域追踪九龙江治理情况,一次次溯源而下,走访报道一条江和三座城的发展变化。
  与往年不同的是,“共饮龙江水”采访活动规模大(三地九路记者)、历时久(采访达20多天)、路途长(从九龙江发源地——龙岩将军山到厦门入海口,全程近2000公里),报道形式也更加多样(广播电视系列报道、动态报道、直播报道,全媒体跨区域多平台传播)。
  近年来,关注生态环境报道也是全国多地媒体坚持的“常规动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那么,如何践行“四力”?这类报道如何在主题、内容、形式上呈现新变化,让新闻记者在常“走”中出新呢?本文以这次“共饮龙江水”采访活动实践为例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其他基层媒体跨区域联动提供借鉴参考。
  一、新策划——用足脑力,选好角度
  好新闻需要有个好选题,这意味着要用足脑力,做好新闻策划。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如何以一条江的治理反观三座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共饮龙江水”采访活动从策划选题到启动采访,至少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其间,厦门广电集团牵头,频频与龙岩、漳州两市广播电视台通过线上线下开协调会,沟通想法、碰撞思想,完善策划方案。
  过去,关注生态环境的采访报道,地方基层媒体大多只能单打独斗、点到为止,报道面也较窄,更多只着眼于治理,而忽视治理背后的社会发展变革。这次“共饮龙江水”采访活动决定拓宽思路,报道不但要直击“治水”,还要关注“治水”带来的经济、社会、人文的变化,即以全景式报道的方式,深度解读一条江与三座城的关系。为形成合力,厦门、龙岩、漳州三地广电机构紧密协作,打磨选题,联合采访,最后确定采用“一鱼多吃”的方式,打造四大媒介产品:一是采制“共饮龙江水”大型系列报道,二是拍摄《向海而生》电视系列片,三是创作《航拍闽西南》系列微视频,四是厦门、龙岩、漳州三地新闻综合广播三次联合并机直播《共饮龙江水》特别节目,并通过跨区域多平台传播,力求以崭新的视角、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实例,讲好新时代“一条江和三座城的故事”。
  二、新故事——练就眼力,讲好故事
  选题敲定了,立意明确了,故事可以开讲了。但采访过程中,如何从海量的素材中挖掘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来?这时候练就好眼力就成了关键。
  首先,越贴近普通百姓的故事,越能引起共鸣。比如,龙岩是生猪养殖大县,厦门人吃的猪肉不少是从龙岩运过来的,但生猪养殖处理不好,猪屎猪尿又成为九龙江的一大污染源。最近十年来,笔者曾经六次报道九龙江治理情况,并多次前往龙岩市乡镇养猪场查看生猪养殖治理情况。最近一次采访时却发现,原先的养猪乡镇都变成了无猪乡镇,一问环保部门才知道,原来九龙江禁养区的生猪养殖治理已告结束,不该养猪的乡镇都禁养了。那么,不让村民养猪了,他们转产做什么了呢?记者顺藤摸瓜挖下去,发现有的变成了脐橙种植园,有的变成了冷水鱼养殖场,有的甚至变成了城市公园。由此,记者采写了《猪圈变成大公园》《从“臭烘烘”到“香喷喷”》等一组可听性强的系列报道,讲述拆了猪圈之后发生的故事。
  其次,越鲜活有趣的故事越能以小见大,折射社会的发展进步。比如,在乌龙茶品种之一漳平水仙茶的主产地——龙岩漳平市南洋镇,记者深入北寮村采访,全程跟踪水仙茶从茶园采收到制作完成最后一道工序。采访中,听说当地人给漳平水仙茶取了个有趣的外号,叫做“洞洞茶”,原因是春茶常带有虫眼。为什么其他地方产的春茶都没有出现虫眼的情况?原来,每年春天茶园采收时节前后十天,当地就会爆发一种名叫茶角胸叶甲的虫害,越鲜嫩的茶叶,昆虫就越爱吃,茶农们不喷化学农药,采收就得跟虫子抢时间,最后甚至把虫子啃过、带点虫眼且不影响品质的茶叶制作成茶。原来,“洞洞茶”还是生态茶!记者抓住这个“洞洞茶”的故事深挖下去,追问生态种植理念在当地深入人心的细节:因为生态种植既能保護水源,又能保证茶叶品质,卖出好价钱。茶农们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
  三、新表达——不惜脚力,抓好细节
  好故事要有血有肉,而这个“血肉”,是由一个个动人的细节刻画出来的。抓细节没有捷径,只能增强脚力,通过走基层,才能走到细节中去,因为记者“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温度”,这样采访才会接地气,报道才能“冒热气”。
  比如,九龙江北溪(干流)源头位于福建龙岩曲溪乡将军山1600米左右的地方。公路只能通到1200米处,即九龙江源头第一村冯地村,再往将军山上走就只能徒步攀登了。这次厦门广电集团采访小组特地找来村民当向导,坚持向上攀登寻找泉眼,以便获得第一手关于源头的生态保护情况。虽然从冯地村到将军山泉眼处直线距离只有400米左右,但一路翻山越岭,在没有路的地方找路,再加上采访小组携带着摄像机、三脚架之类的重型设备,其辛苦可想而知。6月的天气酷暑难耐,只要负重登山几个小时,记者们就大汗淋漓,不过当亲眼看到山泉水从疏松的土壤里汩汩而出时,记者眼睛才看到什么是真切、鲜活,这样做出的现场报道才鲜活、生动。   再比如,为了解九龙江边上龙岩马坑矿业的废水处理情况,厦门广电集团采访小组前后两次跑企业蹲点,从下矿井到厂区,再到尾矿区,走了个遍。其中最艰难的是跟随矿工深入地下600米深的矿洞,查看矿坑冗水的排放设施。此时记者要全副武装,穿着矿工服和笨重的水鞋,戴着矿工帽,背着自救器,并手持矿灯,踩着泥浆路,在潮湿闷热、光线昏暗的矿道里艰难前行。如果没有这趟锻炼脚力的采访,记者不可能做好体验式报道,也不可能自然流露出对采矿工人辛勤奉献的真情实感。
  四、新传播——提升笔力,找准平台
  采集到好故事,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在于把故事讲出去,并讲出喜闻乐见的效果。这就需要提升笔力,并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拓宽传播渠道,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
  这次“共饮龙江水”采访活动在策划之初就明确要求记者采用图文+视频+音频的报道形式。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的同时,还要通过智能手机拍摄、录音,以便及时将素材发送新媒体平台。厦门广电集团还派出一名专门操控无人机的摄影记者,一路航拍九龙江沿线美景。从航拍镜头下看到的这些山水、乡村、城市视角新颖,画面冲击力和感染力很强,令人过目难忘。
  目前,厦门广电集团旗下集合了看厦门客户端、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号等全媒体矩阵,通过整合新媒体平台,开设《共饮龙江水》专题专栏,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报道形式,形成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联动融合、同频传播的面貌,将记者通过践行“四力”讲述的新九龙江故事用更鲜活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更丰富多元的新闻视角扩大了媒体的影响力。
  比如,“共饮龙江水”联合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九龙江源头龙岩曲溪乡冯地村举行。活动当天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现场云、看厦门客户端、厦门广电微博、微信公众号、漳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漳州新闻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龙岩TV客户端、龙岩电视台微信公众号、龙岩电台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网络直播,吸引了十几万网友收听收看。厦门广电微信公众号制作的精美图文推送《围观!厦门人喝的水原来……三地记者又一起做了这件事!》引发上万粉丝刷屏。
  在“共饮龙江水”联合采访20多天过程中,通过直播报道、动态报道、连线报道等持续炒热话题,不断引发网友的关注。采访结束后不久,厦门、龙岩、漳州三市电台、电视台又同步播出联合采制的21集大型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从“绕河走”到“沿河走”》《臭水沟变成风光带》《打通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专题,反映三座城市合力治水的发展变化。
  2020年,厦门、漳州、龙岩三地联手采制的广播、电视系列报道《共饮龙江水》获得福建省新闻奖二、三等奖。厦门广电集团电视系列片《向海而生》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评审的2019年第四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录,向全国播出机构推荐。《向海而生》在新浪微博的图文阅读量达到800万人次、视频播放量达200万人次,《航拍闽西南》在新浪微博的图文阅读量达1500万人次、视频播放量480万人次,相关主题的融媒體作品在微信、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腾讯视频等平台均有投放,全网阅读量数以千万计。
  在这次“共饮龙江水”的大型采访实战中,三地广电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都得到了一次磨练。一个多月,2000公里的奔波,记者采访全用的是笨办法,但不迈开步伐、打开视野、深入分析、锤炼文笔,就不可能创作出沾泥带土、热气腾腾、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践行“四力”并无捷径可走,只有新闻记者走基层走扎实了,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深度、入人心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升级了“宁夏志愿者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应用了志愿宁夏手机APP,在社会各界搭建了志愿服务在身边、在手边平台。另外,指导全区5个市、22个县(区)团委建设、升级了本级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并实现了与自治区级平台的数据对接。其中,银川、石嘴山市及所属部分县(区)与本地商业银行合作,实施了志愿服务“一卡通”,实现了志愿者身份识别、信息采集和工时记录数字化,志愿者数据分级集中和资源共享,目前,宁夏24.
期刊
“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是青年最大的财富。假如一个青年人的信用额度是10万元,那么4亿人就是40万亿元,将这些‘无形’财富转化为‘有形’资本,有助于促进供给要素整合流动,那么这也是供给侧改革!”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和蕴含的巨大潜能。  在新常态下,青年人正越来越多成为自主创业的主体,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年来,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
期刊
1、联合省发改委成立领导小组。全国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省积极筹备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合福建省发改委成立福建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福建省发改委及团福建省委选派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团省委相关部室负责人、省发改委信用办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为我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2、制定推进方案。根据团中央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福
期刊
1、与省信用办加强联系,争取形成各方联动,协调推进试点工作。  2、打造基于互联网“志愿者打卡器”软件平台,应用人数逐步增加。  3、初步与金融机构对接数据模型设计,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
期刊
以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等载体形式,推广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吸引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大力实施爱心玩具捐赠、爱心众筹等项目,开展爱心观影,青情相伴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人次,增强了影响力和凝聚力,为青年信用体系先行先试打下基础。  1.多次召开青年信用体系协调推进会,全区推广,分层次统筹推进,全覆盖,多视角。  2.2015年青白江团区委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组织人数累积近万人,在
期刊
作 者:胡成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 团广东中山市委书记 丁凯  推荐理由:没有一本书,会把旅途写得这么微妙。责编当面告诉我:没有阅历,不会读这本书。没有对生活的向往,也不会读这本书。在舟车旅途中,我慢慢地翻,越看越喜欢,9288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徐徐展开,我甚至舍不得看得太快,生怕那摇晃的车厢就此停下来,生怕浩瀚的贝加尔湖,荡漾的白杨树影,黑色浓云下的色楞格河,海风撩起的俄罗斯少女
期刊
1、建立组织保障。团省委、省发改委(省信用办)就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会商,并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列入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省政府已将团省委纳入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并成立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由团省委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各项事宜。  2、完善平台建设。一方面,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在“志愿中国”网站注册,先期建好组织架构,为下
期刊
共青团十七届五中全会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4号文件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和李源潮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总结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调整充实团中央委员会人员组成,研究审议共青团改革相关文件,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此,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进行阐述和强调。这一基本理念和要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和领会。  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便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根本指
期刊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吕晓虹 聂 巧  编者按:基层广播,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舆论喉舌和宣传主阵地,在区域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纽带作用。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市县两级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积极性,大大加速了基层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的覆盖率也大幅提升。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播的地域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