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辞的语境依赖性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修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不能穷尽的话题。修辞适应语境,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王希杰提出的“四个世界”统一的理论,拓展了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手段的运用,要适应语言世界语境、物理世界语境、文化世界语境、心理世界语境。
  【关键词】 修辞 语境
  
  人们的言语交际离不开语境,就像人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一样。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到“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适应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他提出了“六何”说,即 “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何如”。他不但提出了语境的要素,而且点明了修辞对语境的依赖性。20世纪60年代后,国内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研究逐渐重视语境的构成因素,王德春认为,语境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部分组成。客观因素有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主观因素有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现代修辞学家王希杰认为,语言环境是交际活动中四个世界的统一,即由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构成的。王希杰对语境理论的阐释,把修辞学从单纯的言语世界推进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心理世界之中,为修辞学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语境和修辞的辩证关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修辞的语境依赖性。
  
  一、修辞对“语言世界”语境的依赖性
  
  “语言世界”也就是语言内语境,即上下文。在语言交际中,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不仅能使多义词获得具体、特定的意义,而且还能改变词语固有的感情色彩。“在高原上种下了一棵棵树秧,也就种下了一个个希望。”“种希望”本是不可搭配的,但有了上文的“种树秧”,再接下文的“种希望”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修辞表现手法。
  《红楼梦》里:“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上例中,初看起来,似有不通,从词与词搭配的角度讲,前两个词的意义很不协调。“精致”有了精巧细致的意思,“淘气”就是顽皮的意思,把两词捆在一起,语义上不通。但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理解,这种用法显然不是一般的搭配,而是一种生动形象的移就。这种修辞手法能产生特殊的感情色彩,含有讽刺的意义。再如:
  ⑴李纨笑道,“真真你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这句话用了“水晶”“玻璃”比喻凤姐的聪明,极其形象。
  从以上几例中,我们看到,修辞手段的运用有赖于上下文语境的有效链接,上下文语境使一定的修辞手法得以存活,并产生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二、修辞对“物理世界”语境的依赖性
  
  “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话题五个因素,言语交际活动中,对言语的理解要受到这五个因素的制约。言语交际中,言语主体要把对象、时间、场合、话题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忽略任何一个语境因素都会造成言语交际的失败。任何一个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时间、场合、地点发生,有一定的交际对象,针对一定的交际话题而进行的,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这些因素。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济基础以及这种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思潮,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也支配着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面对什么对象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及运用这些语言材料的方式都有很大关系。同一交际话题,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在词语选择、句式运用、语气语调的运用上都有差别,不考虑这些因素,必然使言语交际陷于尴尬境地。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生性敏感的女孩。请看下例:
  (2)林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3)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笑叹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
  《红楼梦》中只有薜宝钗有冷香丸,曹雪芹运用仿词的手法,仿“宝姑娘”“冷香”造出“贝姑娘”“暖香”,诙谐幽默,含有讽刺意味。宝玉喜欢林妹妹也喜欢宝姐姐,在女儿堆里长大的他,说话做事很少避讳,林黛玉为了提醒宝玉不要被金玉良缘迷住,运用仿词修辞手法促成宝玉跟自己思想上的共鸣。
  时间、场合因素。语言交际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果言语内容涉及生活、理论、法律、文化等领域,那么,时地因素对语言的支配就更加明显。鲁迅先生的杂文语言婉转含蓄,冷嘲热讽,经常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是基于那个时代特定的历史背景。场合是指一定的时间、地点中具有某种特点的人相互交际的具体状况,它与交际的目的、方式有关。人们在交际时可以涉及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外交、法律、教育、行政事务、日常生活等等。不同的交际范围应用不同的交际术语。例如:在公检法机关谈论案件,必然要用法律术语,外交场合要使用外交词汇。
  目的、对象因素。目的是交际者想要得到的交际结果。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段使言语交际达到理想的修辞效果是言语交际追求的目的,言语交际目的无非在于疏通思想、激发感情、研究问题、商讨事务等。言语交际主体在选择使用语言时,要积极使用适合交际目的的情景因素。如果是疏通思想,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如果是激发情感,要注意使用描绘性生动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感染力。例如演讲语言要以描绘性为主,增强感染力,使听众与主讲人产生共鸣。
  对象包括交际对象和谈话所涉及的对象。说话时,一定要考虑谈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这里存在着角色认知的问题,不同的角色关系,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区别。另外,谈话涉及的对象也常常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如:《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兴儿直接评述大观园的姑娘奶奶们。说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堆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里一把刀。”说李纨是:“第一个善德人”,说迎春是“二木头”,说探春是“玫瑰花”,他的描绘因人不同,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话题因素。话题的选择要适合语境。对待不同的人要有适合不同人的话题。比如适合成年人的话题不一定适合孩子,适合男性的话题不一定完全适合女性。不同的话题应选择不同的修辞手段。针对孩子的话题语言可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显示其直观、生动、形象,针对成年人的话题语言多用借代、双关、仿词,显得生动幽默、睿智风趣。语言交际可根据不同的话题采用口语形式或书面语形式,口语交流直观、形象、亲切,能有效地借助非语言语境展开交流。书面语交际靠文字来沟通,词句比较严谨、雅致、规范,但无法借助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手段表达意思。口语交际适合比较轻松的话题,书面语交际适合比较庄重严肃的话题。
  时间、空间、对象、话题、主体等是一个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理因素,是客观语境因素,修辞手段的运用要适应这些语境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三、修辞对“文化世界”语境的依赖性
  
  “文化世界”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文化大背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文化背景不同,交际中修辞手段的选择就不一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汉语修辞始终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日趋丰富。文化的范围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物质文化,第二方面指的是制度习俗文化,第三方面是精神文化。“文化世界”语境跟文化的这三个层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汉语文化中讲究礼仪、注重谦让,因此汉语中有大量的敬语谦语。
  汉语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以自身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为基础,逐渐形成了汉语的修辞特点,即注重神韵、注重援引、注重音形。汉语中常通过双关、比喻、比拟以及其它修辞手法,求得表达含蓄、言近而旨远的意境。汉语修辞技巧讲究对立的统一。比如:从修辞角度来看,句子有肯定句和否定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不同的语境可以通过句式的对立统一,使语言表达得以补充,比如:长句的严谨细致与短句的精巧灵活相互补充,错综有致,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汉语表达中注重援引,如辞格中的“引用”有“明引”“暗引”“意引”,仿词中的仿词、仿句都是靠援引的言语形式抒发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汉语表达中重“音形”,借助声调、音韵、节奏,以汉字形体变化来增加表达效果,如:排比、对偶、双关、谐音等。
  “文化世界”语境对修辞的影响反映出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性,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个个方面,渗透到修辞活动的各个层面。汉民族文化语境对修辞的制约和影响是多角度多层面的,不仅反映在表达主体上,也反映在接受主体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同一话语内容的理解方面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修辞手段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而言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日语的“小虾引乌龟出洞。”汉语是“抛砖引玉”。英语的I’m a lucky dog(我是一条幸运的狗),汉语是“我是一个幸运儿”。英语文学语言中也有对偶,但只是“意对”,不象汉语那样不仅有形、意、音相对,而且还有严格的对偶法则。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比如:中国人跟陌生人相见常说“您贵姓?”,是修辞的“敬谦格”。英语常用Could you tell me your name?这是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汉民族文化强调的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英语中更强调人格独立、人际平等。
  “文化世界”涵盖的内容广泛,它对修辞手段的制约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四、修辞对“心理世界”语境的依赖性
  
  交际主体情绪、心情构成了“心理世界”语境。以往的修辞学研究,很大程度上重视修辞手段和语言体系中各种语言要素的修辞功能。王希杰先生将“心理世界”语境纳入修辞研究的范畴。王德春先生在《现代修辞学》一书中提出了社会心理修辞学的思路,修辞主体的社会心理因素与修辞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心理世界”语境更强调修辞主体在言语交际中的情绪和心情,修辞作为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离不开活动的动机和手段。第一,同一修辞目的可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段。比如宿舍里,有人要休息,而有人要聊天,影响到别人休息。这时可采用几种不同的修辞手段来表示,直接请求:“不要说话好吗?”命令语气:“不要说话!”委婉表达:“时间不早了。”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与修辞主体的情绪和心情有密切关系,也跟修辞动机有密切关系。第二,修辞效果的实现与修辞主体的角色认知有密切关系,角色认知的过程也是心理认知的过程,彼此的心理相融与交流是修辞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对修辞手段的运用有着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与身份、思想、职业、修养相比,情绪和心情是言语环境中容易变动的因素。心理语境是一个临时性语境因素,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伴着语境中的情绪,根据交际目的及转换语码不断发生变化。比如:网上聊天,人们的心态是完全放松的自娱自乐,因为没有固定交流对象,没有固定交流话题,也不讲究章法结构,这种语境下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交融与沟通。
  “心理世界”语境是较深层次的语境,它在语言交际中起关键性因素,对修辞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总之,修辞手段的运用有赖于语境,语境对修辞手段有制约作用。
  (黄俊英,河南省许昌学院社科部)
其他文献
江有诰,生年不详,卒于1851年,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是清代著名音韵学家,清儒中的后起之秀。《音学十书》是他一生中主要的学术著作,主要包括以下七部分:《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谐声表》《入声表》《唐韵四声正》。其中《谐声表》是依据段玉裁的《谐声表》而作,与段氏不同之处除分部和归字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江氏于每个声符下都注了音,注音原则是取“唐韵切音”。但对
“史官”之名,自司马迁、班固开始使用,经刘知几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规范,而后历代相沿。《周礼》中序官篇、宰夫篇、小史篇中“史”引郑司农注,皆谓史官掌书起草,修史记事,这代表了秦后至今的传统看法。  司马迁把自己的祖先追引到南正重,火正黎,现在很多研究者把史官的源头追溯到远古那些掌管天文历法绝地天通的人,如果照搬这些看法来考察殷代史官,我们认为妄疑不足取,但是其中想象的成分依然不可忽略。  在殷代甲骨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的幼年时期,人类是通过口语(有声语言)进行交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淀的智慧越来越多,人类交际的范围越来越广,需要用一定的符号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就产生了文字这种能打破时空局限的“语言”——书面语。从这一点来看,文字是人类辅助交际的工具。然而,在人类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文字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没有文字,人们就不可能从古籍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与第四十五回分别三次出现“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来的。”“想什么吃,只管告诉我,我有本事叫凤丫头弄来了咱们吃。”“你想什么吃,你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