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胸椎结核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8.2±21.9)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1.1)h,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3.7±2.9)h,并发症发生率为7.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建议临床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 胸腔镜;前路病灶清除术;植骨;内固定;胸椎结核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7—180—02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胸椎结核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但是其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高的弊端[1]。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起对因胸椎结核患者采取了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胸椎结核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7±3.4)岁;对照组28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3±3.7)岁,所有患者病程1~9年不等,平均病程(3.5±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VATS)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手术要点:(1)全身麻醉。(2)侧卧位。(3)单肺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行双腔气管插管。(4)X线定位后以病灶为中心按照标准[2]进行VATS锁孔通道操作。(5)通道切开至胸膜,用手指进入胸膜钝性分离成腔隙,腔隙内置入腔镜套管。(6)腔镜直视下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暴露病灶及其周围组织。(7)腔镜直视下病灶部有脓肿时,先电凝切开脓肿壁,吸尽脓液后电凝脓腔壁,取出死骨及病灶邻近的椎间盘组织,采用骨刀切除硬壁及椎体。(8)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术区,病灶局部注射0.1 g异烟肼注射液以及2 g链霉素注射液。(9)直视下常规内固定,充分冲洗术区,放置引流管连接负压,查无异常,术毕。对照组患者常用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采取对症治疗。
1.3?疗效评价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8.2±21.9)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1.1)h,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3.7±2.9)d;对照组平均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8.2±31.6)mL,平均手术时间为(6.9±2.1)h,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6.7±3.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活动障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3例,肺不张2例,活动障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胸椎结核手术中会横断胸背部的肌肉较多,损伤大,手术的切口长,术后并发症多甚至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功能障碍[2—3]。彻底清除病灶、矫正畸形、解除压迫和重建稳定性脊柱是脊椎结核手术治疗的目的。传统手术入路方式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减压不理想、破坏脊柱稳定性、并发症高等缺点[4—5]。而胸腔入路的手术方式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胸腔镜监视下手术具有手术暴露充分并且清晰、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有效便利的切除椎体的优点,此外在胸腔镜直视下切除受压迫脊髓的骨棘,对椎管进行减压其安全性更高,副损伤更小。目前临床诸多报道认为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临床多将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疼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建议临床推广此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明伟,马广仁,徐鹏,等.两种剖胸入路在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5):433—435.
[2] 肖增明,賀茂林,詹新立,等.前方经胸骨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57—661.
[3] 廖志辉.成人脊柱结核56例误诊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31—132.
[4] 庄勇,李志跃,莫宙耘,等.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 12.
[5] 李磊.60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0—121.
(收稿日期:2012—04—25)
[关键词] 胸腔镜;前路病灶清除术;植骨;内固定;胸椎结核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7—180—02
结核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胸椎结核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但是其具有创伤大,术后并发症高的弊端[1]。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起对因胸椎结核患者采取了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胸椎结核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7±3.4)岁;对照组28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3±3.7)岁,所有患者病程1~9年不等,平均病程(3.5±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基础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VATS)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手术要点:(1)全身麻醉。(2)侧卧位。(3)单肺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行双腔气管插管。(4)X线定位后以病灶为中心按照标准[2]进行VATS锁孔通道操作。(5)通道切开至胸膜,用手指进入胸膜钝性分离成腔隙,腔隙内置入腔镜套管。(6)腔镜直视下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暴露病灶及其周围组织。(7)腔镜直视下病灶部有脓肿时,先电凝切开脓肿壁,吸尽脓液后电凝脓腔壁,取出死骨及病灶邻近的椎间盘组织,采用骨刀切除硬壁及椎体。(8)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术区,病灶局部注射0.1 g异烟肼注射液以及2 g链霉素注射液。(9)直视下常规内固定,充分冲洗术区,放置引流管连接负压,查无异常,术毕。对照组患者常用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采取对症治疗。
1.3?疗效评价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4.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8.2±21.9)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1.1)h,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3.7±2.9)d;对照组平均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8.2±31.6)mL,平均手术时间为(6.9±2.1)h,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6.7±3.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活动障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3例,肺不张2例,活动障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胸椎结核手术中会横断胸背部的肌肉较多,损伤大,手术的切口长,术后并发症多甚至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功能障碍[2—3]。彻底清除病灶、矫正畸形、解除压迫和重建稳定性脊柱是脊椎结核手术治疗的目的。传统手术入路方式手术视野暴露不充分,减压不理想、破坏脊柱稳定性、并发症高等缺点[4—5]。而胸腔入路的手术方式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胸腔镜监视下手术具有手术暴露充分并且清晰、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有效便利的切除椎体的优点,此外在胸腔镜直视下切除受压迫脊髓的骨棘,对椎管进行减压其安全性更高,副损伤更小。目前临床诸多报道认为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临床多将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作为治疗胸椎结核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疼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上所述,胸腔镜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建议临床推广此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明伟,马广仁,徐鹏,等.两种剖胸入路在胸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5):433—435.
[2] 肖增明,賀茂林,詹新立,等.前方经胸骨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57—661.
[3] 廖志辉.成人脊柱结核56例误诊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31—132.
[4] 庄勇,李志跃,莫宙耘,等.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 12.
[5] 李磊.60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0—121.
(收稿日期: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