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中小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第三讲)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一)入学适应挫折
  崭新的学校生活使儿童兴奋、向往,但是许多儿童对入学的准备不充足,往往产生一些问题,如学校作息时间严格,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课堂内也有许多约束,并非那么有意思。新鲜劲儿过后,便开始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由于某些要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的孩子,往往不愿去学校。还有一些在家里受到过分宠爱,依赖性强,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与家人分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引起焦虑,甚至恐惧而不愿上学。
  
  (二)学习挫折
  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有:
  仍习惯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对学校严格的上下课制度不习惯,做小动作、说话、离座、边写作业边玩;用手指计算,不会心算和口算,不会预习和复习;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不协调,心理发展水平尚未跟上身体发育;认知、情感和意志发展过程不协调,尤其是意志和情感脆弱,言行脱节。
  
  (三)考试挫折
  入学第一年孩子们主要是对考试的形式不适应,对考试分数不理解,所受挫折还不明显,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逐渐适应过来。但到了高年级,老师和父母的高期望、高要求使得学生感到压力,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力不从心,疲惫不堪,一看书就头疼,一考试就紧张失眠,产生焦虑甚至恐惧。
  
  (四)交往挫折
  一些儿童不善于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交往,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或退缩行为;另一些小学生“自我中心”,蛮不讲理,好欺负人,好嫉妒,易受同伴排斥;还有一些从小由于家庭过度保护,生活能力差,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腼腆羞怯,不愿与同伴交往,表现出孤立、自卑、敏感、焦虑、抑郁等性格特点。
  
  二、小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适应辅导
  
  (一)低年级入学教育
  为了帮助新人学儿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动之以情
  在新入学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最神圣——几乎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教师最纯洁——是自己模仿的楷模;教师最具权威性——这种权威力量足以超过父母。一些一年级新生,放学路上议论最多的是教师,回家以后跟父母谈得最多的是教师。面对这些纯真、可爱的新入学儿童,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去爱他们,使他们感到学校比家庭和幼儿园更温暖、更诱人,教师是最公正、最善良、最慈爱、最有学问的人。尤其对那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如单亲家庭的孩子、依赖性强胆小脆弱的孩子、有残障的孩子等,教师更应用真情去感动他们,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赖,从而消除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恐惧和疑虑,逐渐对校园生活产生依恋和兴趣。
  
  2.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一般而言,新入学儿童都愿意当一名好学生。但是,由于他们对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行为规范不甚了解,加上年龄特征的制约,使得许多孩子在遵守课堂常规和学校纪律方面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上课时随便说话,做小动作,左右摇晃,东张西望,与人打闹,有的甚至不报告就慌慌张张跑去上厕所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耐心进行教育,并严格加以训练。要从课堂学习常规、品德行为常规、卫生锻炼常规、劳动生活常规一步步抓起。常规教育中应注意几个问题:(1)以正面引导为主,切忌一味训斥甚至体罚。(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仅教师要以身作则,还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3)适当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不要过于苛刻、过于死板,扼杀孩子的天性,如有的学校或老师要求学生上课时双手贴后背坐得笔直,这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还有的老师上课过于严肃,孩子们不敢发言或提问,甚至畏惧老师。
  
  3.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新生的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班集体的不适应,大多数孩子在家里是“中心”、是“小太阳”,几个大人围着他转。而到了学校后,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学生,不仅要听老师的还要听学生干部的,心理失去平衡;许多新生的集体观念比较模糊,对个人与集体的认识不清楚,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知如何处理。因此,在儿童入学伊始即应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可组织学生郊游、野炊、文体活动或班级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二)学习适应辅导
  儿童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在学校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在我们问到“你为什么要上学”时,几乎所有报名入学的孩子都回答“能学到知识”。然而,入学后,一些孩子逐渐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有的甚至厌学、逃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陈旧、课业负担过重等,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成了一件“苦差事”,学生感到疲劳。报纸上曾登过一幅漫画:一个戴眼镜的小学生面对着一大堆课本而感叹“我要是能像爷爷一样退休多好”。帮助小学生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而不知疲倦,而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
  首先,挖掘教材的兴趣点,是激发兴趣的源泉。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丰富内涵。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发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许多教师采用的情感激励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实际操作法、电化教学法等都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2.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顽症,虽经多年的呼吁和教育改革,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许多小学生不仅要完成大量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追加的额外任务。每天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几乎没有活动和玩耍的时间,睡眠时间也得不到充分保证。减轻学生负担,最关键的问题是转变观念,包括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及评价标准的转变。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减掉那些不必要的辅导材料、复习资料,减轻学生沉重的书包;二是要减掉不必要的加班加点,将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和休息;三是要减掉那些机械重复的练习,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
  
  3.创造良好的校园气氛
  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和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是高效率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身心健康的必要保证。观察发现,学生常遭受教师指责,或者生活在受排斥、受冷落的集体中,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扰乱,并有可能出现孤僻、怯弱、自卑、固执的性格,甚至有可能变得冷酷、残忍和敌对。因而,在校园生活中应大力倡导活泼轻松的气氛,倡导相互尊重、宽让体谅的气氛。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教师建立健全人格
  这是形成良好校园气氛的基本条件。人格健全的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有缺陷的教师则会造就紧张、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
  
  (2)适当利用奖惩
  研究发现,在奖励、惩罚、忽略、隔离控制这四种条件下,奖励的激励作用最好,其次是惩罚。但奖励若使用过分或频繁,其作用会明显下降,甚至可使学生放弃追求目标而贪图眼前物质利益等弊端;惩罚虽然具有短暂的激励效果,但它给学生带来纷乱、惶恐或忧郁等情绪上的困扰,甚至造成抵触与反抗等行为反应,因而是一种带有很大危险性的教育手段,必须少用和慎用。就目前情况看,中小学教师奖励运用得比较好,而惩罚的运用则问题较多,在有些学校或教师中还存在着滥用惩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惩罚不公正,学生不服气;惩罚不慎重,学生难以接受;惩罚太粗暴,学生怨气很大。
  
  (3)正确处理校园人际关系
  校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它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种关系,其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起着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对学习好、听话、反应快的学生格外器重,也愿意同这样的学生交往;而对那些不够顺从、反应较慢、学习一般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那些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则不愿意多交往、多接触,有的教师甚至流露出厌弃或鄙视的态度。这种情况应该得到改变,教师应更多地与这些学生交流,消除他们对教师或学校的不满或抵触。同时,教师还应妥善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人际交往特别是师生交往的规律,审时度势,善于将各种矛盾冲突化解,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校园气氛。
  
  三、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适应辅导
  
  儿童入学后,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原先由家长扶持的生活变成了必须有相当时间离开家长的独立生活。对这一重大转变,家长首先要尽快调整心态,充分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已不是幼儿,过去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方法已不适用,既不能将孩子交给老师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担心,过分照顾或过分干涉。同时,家长要继续承担家庭教育的重任,帮助和指导孩子。在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方面,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帮助孩子转换角色
  从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常常提醒他(她):“你已经是小学生了”,并告诉他(她)作为小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小学生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到校;放学回家后必须先完成作业再玩;要有礼貌、要学会自理等。家庭生活习惯也应注意适应学校生活规律,如有的家长因工作需要习惯晚睡,不应影响孩子休息;也不应在非假期带孩子出去旅游或探亲。同时,家长还应留心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反应和心理变化,尤其是对那些较内向和退缩的孩子,要多观察、多交谈,常与老师联系。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的家长或“望子成龙”心切,或虚荣心作怪,对刚入学的孩子就过分苛刻,要求孩子什么都好、十全十美。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不适应、紧张和恐惧,还会伤害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美好感情,产生厌学情绪。
  
  (二)培养孩子“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家长,一要提高认识,二要放开手脚。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有的家长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就行;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放心。家长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不仅打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孩子形成心理惰性和依赖性格。所以,我们应借鉴日本和欧美的家教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三)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1997年4月,青岛市嘉峪关学校一个三年级男生在中午饭时不吃蔬菜遭到同学的指责,一气之下出走了,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校就这个事件进行了一场大讨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失败,因此挫折是难免的,不要害怕,要敢于面对。
  其次,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遭受失败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而不是指责或惩罚。
  第三,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如向孩子提出较高要求,提供难度较大的问题等,让孩子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提高受挫能力。
其他文献
直面现实:“孔雀”的悲哀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最不愿意看见的一幕: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几个学生正围着一个盲童指指点点,嘻嘻哈哈。只见一阵窃窃私语之后,一个学生悄悄靠近盲童,一下子把正茫然不知所措的盲孩子推倒在地,又抢走了他的手杖。然后,他们在盲孩子的哭声中扬长而去……而其中,就有我班上的两个“三好学生”!   为什么这两个一向热情的优秀生会变得如此冷漠?难道现在的学生都是这
期刊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往往习惯性地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不少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无声无息,以这种状态进入团体辅导的课堂上。这时,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突破这种固有的模式,重新建构团体中的人际行为世界,让学生成长为独立思考、自主自动的个体,给自己创造成长发展的契机。这种建构历程的基础就是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活动氛围。   
期刊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从1995年以来,一直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罗湖区率先成立了广东省第一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承担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发动、业务指导和部分管理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罗湖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罗湖区六大特色之一,近年来,罗湖区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管理和加强业务指导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
期刊
高等学校招生,即高中毕业生的升学,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考上哪一类大学、哪一类专业,直接关系到几年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对于每个考生,一方面要认真参加高考,在入学考试中考出真实水平、考出优秀成绩;另一方面还要认真对待选报志愿的问题,选择好合适的大学和专业。     一、学习要“四戒”,发展要全面    迎考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倍受中学生和教师及家长的关注
期刊
5月,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阳光灿烂、百花盛开、生机盎然;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春风得意、激情满怀、朝气蓬勃。  在一年之中,5月的节日最多:5月 1日,国际劳动节;5月 4日,中国青年节;5月 5日,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 8日,世界红十字日; 5月11日,国际母亲节(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心理课,并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一课程的开设优化了长期以来的课程结构,更加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由于心理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短,积累的经验较少,因此在考虑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课程,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时,就不得不去关注学生本身对此提出的要求与建议。如果心理教育工作者能从这一角度去关注,竭尽所能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们的愿望
期刊
最后一问     老师说:“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手里。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学生:“请问那位印刷工人住在哪里?”  也不知道  老师:“克劳德,昨天考试时你抄莫德的答案了,是不是?”  克劳德:“是的,可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老师:“莫德第10题答案是‘我不知道’,而你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上帝100分    老师把试卷发下来后,迈克连一道题也不会
期刊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正式创刊两周年之际,我代表杂志社的全体人员,向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及教育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两年来,我们一直立足素质教育的大背
期刊
在一节“关于如何调节情绪”的小学心理辅导课上,辅导老师告诉同学们,当你遇到烦恼的事情时,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想,就可以消除烦恼,使自己变得快乐起来。随后,老师要求学生举一个例子与大家分享。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一天,我和妈妈在商店买东西,突然我发现有小偷把手伸进一个人的口袋里偷东西。当时我紧张极了,心里很不舒服。后来,我又一想,幸亏小偷没有把手伸进我妈妈的口袋里,这样想,我才变得快乐起来。”  以上课堂
期刊
世上最傻的事是该记的没有记住,该忘的没有忘掉。最该记的是他人对你的善待和恩惠,这些若不记住,必然毫无感恩之意,为人处事必然难以表示出友好和感恩的情怀,至少是个冷酷之人。而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必然表现出一种仇视,这样下去,不仅自己心理负担太重,而且会导致四面楚歌,以人人为敌,世上最累最苦莫过于此了。  有一个词叫做“心空”,是说我们在接触事物时,去掉一切成见,让心胸成为空的,去接纳一切,而且要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