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呼唤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c19861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张生病请假已近一个月了!我心急如焚。小张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她成绩优异,但在生病前的一次月考中,成绩突然一落千丈。还没来得及询问原因,她就生病请假了。我多次前往探望她,问其病情,她只是敷衍了事。我意识到,她肯定有什么心结,故以生病为借口。
  她共有三姊妹,两个姐姐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父母在外打工。由于一直感到爷爷奶奶不喜欢自己,父母又常年在外,所以她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加上两个姐姐的优秀,使她自愧不如,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自卑感。
  我连续找她谈了三次话。询问她的病情,向她推荐治疗方法。询问她的家庭状况,向她说明她姐姐和父母经常来电询问她的学习生活状况。和盘托出班级同学、寝室同学对她的关心与忧虑,并指出同学之所以少与她接触,是由于她的冷漠、敏感。向她说明各科老师对她的关心和期望。让她明白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异、智力的超群,鼓励她树立信心。通过谈话,她深受感动,痛哭流涕,并痛下决心:从今以后,一定敞开心扉,与同学交流;勤奋努力,描绘自己的美好人生。
  当然,长久形成的习惯不是说改就改得了。肯定还会反复,这就需要进行艰苦的巩固工作,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一个字:爱。我经常在周六邀请她到我家共进晚餐,同看电视,天南地北聊天,使她体味到家的感觉。我要求她同寝室的同学平时主动与她交流,帮助她,让她体会到班级的温暖。我请科任老师平时多鼓励她,让她去帮助一位成绩较差的同学,以此帮助她树立信心,学会与同学交往。同时任命她为数学科代表,促使她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我还让她们父女作了一次倾心的长谈,使她明白了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感受到了父母对她的爱。
  通过小张的转变,我也明白了很多教育学生的道理,真正懂得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爱的重要性。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渴望得到朋友、妻子或孩子的爱,渴望得到家庭、父母、同事的爱护、关怀、温暖、信任、友谊。学生也不例外,爱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孩子不仅需要来自父母、亲人和小伙伴的爱,而且也需要老师的爱。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多重角色的担当者,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老师对学生付出爱心,给每个学生温暖、信任,学生就会努力学习,收敛恶习,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有了爱,还必须懂得怎样去爱。克鲁普斯卡娅在谈到教师怎样热爱学生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教师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将爱渗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确实是一门艺术。在对小张的教育转化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是很有讲究的。
  
  一、要施爱于细微之处。常言道:“于细微之处见深情。”平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要从学生的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中分辨出最细微的差别。须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到学生的不良情绪生根发芽了,解决起来就会大费周折。在小张身上,我就曾违背了这个原则,平时没有认真关注、分析她的情况,致使事情差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二、要施爱于意料之外。如果教师要使自己的爱的行为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从而产生师生情感上的碰撞,那么教师就要设法在师生交流中使学生产生某些出乎意料的感觉。这是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是爱的艺术的体现。在对小张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利用了这一原则,悄悄地把她的父亲请来,给了她一个意外的惊喜,这在她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要施爱于批评之时。施爱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是一种慈与严相结合的爱。即使批评也要充溢情和爱。教育小张时,如果全是疾言厉色,会使她的抵触情绪更大。如果全是温柔细语,又不能更深地触动她冰封已久的心灵。只有慈与严相结合,批评与关爱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
  
  四、要施爱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后者不仅对前者产生影响,而且其本身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一个必然的组成部分。教育学中有一条平行教育原则,指的是教师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教育来影响学生,另 方面,又通过学生集体来对学生施与影响,以达到在两条途径上同时发挥教育作用的目的。小张的问题主要出在自我封闭上,消极情感的长久郁积,使她关闭了与人交流的心灵闸门。这时候,仅凭我之力,是很难扭转她的思想情感的,只有动员班级同学的力量对她进行帮助,方可达到激发她的交往动机。
  
  五、要施爱于教学之余。学校内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是显著的,但要使学校的教育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之外的因素。因此,在对小张的教育中,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她在学校外也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受欢迎的女孩,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