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迟满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其次总结了影响儿童延迟满足的一些因素,对对延迟满足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研究者对延迟满足研究有更开阔的视野,教育者能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指导,使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较好地发展。
【关键词】延迟满足;儿童;非认知因素
1、问题的提出
现实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人们需要做出各种选择。是选择即时享受还是选择以后更好的生存而继续深造;是即时消费还是扩大生产规模为以后有更大的利润做准备。现代心理学用延迟满足来描述这一现象,Mischel的定义,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制能力。
来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四岁时延迟满足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由此可以预测他们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及大学时期的认知能力与社会能力。Mische在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一所幼儿园进行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期延迟满足能力与学业成就、智力水平和成就需要正相关。因此,较好地发展延迟满足能力有助于儿童在成人后有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强的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本文对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研究者有更开阔的视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有较好地发展。
2、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简介
2.1自我延迟满足方法(Self-imposed Delay, SID )
Mischel认为,个体在等待中展示的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自我强加的延迟满足。根据这一定义,Mischel等人设计并使用了自我延迟满足实验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了延迟选择和延迟维持两个阶段。
自我延迟方法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实验者向被试出示两个数量不等或价值不等的奖励物,被试在其中选择,然后主试告诉被试现在有事要出去一会,如果能等到实验者回来,那么他就可以得到数量较多或价值较大的奖励物,当然,如果他在期间等不及了,可以按铃让实验者回来,如果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得到数量较大或价值较大的奖励物了。确信被试能理解之后,主试离开,记录被试的饿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实验者在15或20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后回来。
2.2外加延迟满足方法(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ID)
Karnio,Miller等在80年代指出,在现实情景中儿童更多地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因此提出了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即外加延迟满足。
在延迟满足实验程序中,实验者首先向儿童提供具有诱惑力的玩具,告诉被试他要离开一会,在此期间不能
玩或接触玩具,如果不愿意等,也可以按铃让主试回来,同时记录时间,或者在一定时间后主试回来。
3、影响儿童延迟能力满足的因素
3.1家庭与延迟满足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母亲的教育方式、亲子互动等方面。Anita Sethi和Walter Mischel研究表明,能有效地使用注意策略对母子分离的幼儿在5岁时能表现出更好的延迟满足能力。Teresa Jacobsen的纵向研究表明,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依恋能影响到6岁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者在儿童12-18个月时进行测定,在儿童6岁时完成任务。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和母亲形成的依恋情况和等待的时间差异显著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等待的时间最长,不安全型的依恋的儿童在等待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研究中考虑到一些因素,比如性别和认知加工。从总体上来看,回避型儿童的认知功能、在任务中等待的时间和安全型儿童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回避型儿童在任务中等待的时间要短些。这一研究提供了对母子依恋质量和延迟满足任务的关系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Christian F.Mauro的研究表明,宽容型的父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延迟满足,放纵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儿童的延迟满足,如果母亲将注意力集中在等待任务完成,则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较好。韩沁彤8对初中父母目标取向、教养方式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面影响,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 学业延迟满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3.2儿童自身因素与延迟满足
儿童自身的身体状况对延迟满足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肥胖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对6到11岁大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提供10种物品作为奖励进行选择:5种食品、5种非食品(如玩具)。儿童可以立即得到这些奖品,或者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得到两份奖品。对肥胖组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中可知,当奖品是食品时,肥胖程度和延迟满足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当奖品是非食品时,则不显著。而另外一项研究的被试是36个5到9岁的学生,一半是非肥胖儿童,一半是肥胖儿童,结果发现它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或者对奖品的喜好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结果发现肥胖组的儿童的自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不如非肥胖组儿童。
4、评价与展望
近年来,对延迟满足的研究出现了细化,从而发展出许多研究的新趋向。如延迟满足在职业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对特殊群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如对肥胖儿童延迟满足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显示出的延迟满足不足,只在刺激物使食物时才出现,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性格所致。有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瘾,他们内心敏感,对事情特别专注,并会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因此,培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话题。
关于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因素,目前针对我国儿童的发展应该考虑到我国儿童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
目前,延迟满足的研究从幼儿到成年人、特殊群体;研究领域扩大;从影响延迟满足的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的研究。而我国自从黄蕴智抛砖引玉地指出希望延迟满足能在我国取得丰硕的成果以来,我们需要进行本土化的研究,设计适合我国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认知因素、生理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以促进社会、学校、家庭一同关注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自控能力,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ournoyer M,Trudel M.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self-control at 33months.InfantBehavior and Development,1991,14,497-503.
[2]Shoda Y,Mischel W,Peake P K.Predcting Adolescent Cognitive and Self-RegulatoryCompetencies from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Identifying DiagnosticConditions.Development Psychology,1990;26(6):978-986.
作者简介:何凤雪(1982--),女,汉族,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延迟满足;儿童;非认知因素
1、问题的提出
现实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人们需要做出各种选择。是选择即时享受还是选择以后更好的生存而继续深造;是即时消费还是扩大生产规模为以后有更大的利润做准备。现代心理学用延迟满足来描述这一现象,Mischel的定义,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制能力。
来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四岁时延迟满足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由此可以预测他们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及大学时期的认知能力与社会能力。Mische在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一所幼儿园进行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期延迟满足能力与学业成就、智力水平和成就需要正相关。因此,较好地发展延迟满足能力有助于儿童在成人后有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强的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本文对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研究者有更开阔的视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有较好地发展。
2、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简介
2.1自我延迟满足方法(Self-imposed Delay, SID )
Mischel认为,个体在等待中展示的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自我强加的延迟满足。根据这一定义,Mischel等人设计并使用了自我延迟满足实验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了延迟选择和延迟维持两个阶段。
自我延迟方法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实验者向被试出示两个数量不等或价值不等的奖励物,被试在其中选择,然后主试告诉被试现在有事要出去一会,如果能等到实验者回来,那么他就可以得到数量较多或价值较大的奖励物,当然,如果他在期间等不及了,可以按铃让实验者回来,如果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得到数量较大或价值较大的奖励物了。确信被试能理解之后,主试离开,记录被试的饿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实验者在15或20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后回来。
2.2外加延迟满足方法(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ID)
Karnio,Miller等在80年代指出,在现实情景中儿童更多地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因此提出了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即外加延迟满足。
在延迟满足实验程序中,实验者首先向儿童提供具有诱惑力的玩具,告诉被试他要离开一会,在此期间不能
玩或接触玩具,如果不愿意等,也可以按铃让主试回来,同时记录时间,或者在一定时间后主试回来。
3、影响儿童延迟能力满足的因素
3.1家庭与延迟满足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母亲的教育方式、亲子互动等方面。Anita Sethi和Walter Mischel研究表明,能有效地使用注意策略对母子分离的幼儿在5岁时能表现出更好的延迟满足能力。Teresa Jacobsen的纵向研究表明,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依恋能影响到6岁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者在儿童12-18个月时进行测定,在儿童6岁时完成任务。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和母亲形成的依恋情况和等待的时间差异显著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等待的时间最长,不安全型的依恋的儿童在等待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研究中考虑到一些因素,比如性别和认知加工。从总体上来看,回避型儿童的认知功能、在任务中等待的时间和安全型儿童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回避型儿童在任务中等待的时间要短些。这一研究提供了对母子依恋质量和延迟满足任务的关系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Christian F.Mauro的研究表明,宽容型的父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延迟满足,放纵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儿童的延迟满足,如果母亲将注意力集中在等待任务完成,则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较好。韩沁彤8对初中父母目标取向、教养方式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面影响,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 学业延迟满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3.2儿童自身因素与延迟满足
儿童自身的身体状况对延迟满足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肥胖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对6到11岁大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提供10种物品作为奖励进行选择:5种食品、5种非食品(如玩具)。儿童可以立即得到这些奖品,或者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得到两份奖品。对肥胖组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中可知,当奖品是食品时,肥胖程度和延迟满足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当奖品是非食品时,则不显著。而另外一项研究的被试是36个5到9岁的学生,一半是非肥胖儿童,一半是肥胖儿童,结果发现它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或者对奖品的喜好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结果发现肥胖组的儿童的自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不如非肥胖组儿童。
4、评价与展望
近年来,对延迟满足的研究出现了细化,从而发展出许多研究的新趋向。如延迟满足在职业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对特殊群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如对肥胖儿童延迟满足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显示出的延迟满足不足,只在刺激物使食物时才出现,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性格所致。有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瘾,他们内心敏感,对事情特别专注,并会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因此,培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话题。
关于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因素,目前针对我国儿童的发展应该考虑到我国儿童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
目前,延迟满足的研究从幼儿到成年人、特殊群体;研究领域扩大;从影响延迟满足的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的研究。而我国自从黄蕴智抛砖引玉地指出希望延迟满足能在我国取得丰硕的成果以来,我们需要进行本土化的研究,设计适合我国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认知因素、生理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以促进社会、学校、家庭一同关注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自控能力,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ournoyer M,Trudel M.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self-control at 33months.InfantBehavior and Development,1991,14,497-503.
[2]Shoda Y,Mischel W,Peake P K.Predcting Adolescent Cognitive and Self-RegulatoryCompetencies from Preschool Delay of Gratification:Identifying DiagnosticConditions.Development Psychology,1990;26(6):978-986.
作者简介:何凤雪(1982--),女,汉族,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