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学要贯彻国家教委《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和上海《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按照外语学习规律高中阶段应进行充分的阅读训练”,“给学生们打下良好的自学与运用的基础”的方针。阅读既能获取大量新的信息,开阔视野,增进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科学、风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了阅读训练尝试。
1 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外语作为国际交往中极重要的工具,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外语教学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如何正确处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以至直接法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韦斯特主张从阅读入手,阅读领先,在书面语基础上学口语。直接法、听说法、功能法、结构功能法、交际法等绝大多数的流派则主张从听说入手,听说领先,在口语基础上学习书面语。如何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安排它们教学的顺序,这也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听、说、读、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使用听、说、读、写手段时,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贯性、统一性,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独立性和区别性。
从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角度来看,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从听、说、读、写的联系性来说,四会要全面发展。从它们的区别性来看,不同阶段四会能力的培养应有所侧重。入门阶段(初一、初二)应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视听、说为先,读写及时跟上,重视听说而不唯听说,在口语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基础阶段(初三、高一)要注意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高阶段(高二、高三)则应在继续全面培养听、说、写的能力外,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由于高二、高三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为了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上的需要,他们完全能够通过阅读来汲取新信息。
2 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
高中阶段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主要是指泛读。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以理解内容为中心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技巧、能力,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并形成语感,掌握阅读交际的能力。泛读的教学过程与精读的导读基本相似,包括:热身→布置任务→阅读→检查。泛读的活动形式包括:读后笔答(选择、判断、填充、问答等),读后口答或讨论,读后信息转换等。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要与课堂阅读紧密联系、结合训练。每周阅读要做到定时、定量、定篇、定检查。在检查中,引导学生重视阅读速度和对段落中心句的理解,并且逐步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阅读的质量和数量。所选阅读材料要思想健康,应以当代语言为主,体裁多样、内容新颖,集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不但要有故事、寓言、历史、人物传记,还要有科普小品、动、植物知识、天文、宇航和地理知识、新闻报导、社会读物及图表、漫画、通知、广告等。题材要广泛,还应注意一定的知识面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等。同时也要加强阅读输入量,增加相当于整套英语教材的二、三倍的阅读量,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激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难度适中、题材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采用读中有练、以练促读的手段。②指导、检查并举,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注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程度高的学生,课外阅读可多读几篇以进一步加大输入量,带动其他学生。对程度低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不要泄气,课外阅读量的规定要适中。
4 优化阅读训练的形式
阅读理解思想内容的基本单位是由词组、意群组成的句子。正如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阅读读物时,他们的视觉感知过程不是逐个字母、逐个音节和逐个单词平衡移动的过程,而是按词组、意群作简短停留的跳跃式阅读并理解整个句子意义的过程。如果过分强调孤立的词的识别过程和词的用法,这会阻碍学生理解读物的内容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语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4.1 略读(面式读法)。略读即粗略地阅读全篇。学生读完一篇英语文章以后,能确定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态度和倾向性,并能对文章的主要观点作简要的分析和评论。这是为掌握大意梗概或为探求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所用的方法。
4.2 跳读(点式读法)。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有关的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法,即利用句子中词组、意群作为加工单位训练阅读能力(2-4个词组成的词组跳距长,停留时间短),就能完整地理解意群所表述的意思,进而理解句意。
4.3 细读(线式读法)。细读即仔细、逐行地阅读,甚至进行分析语言特点等,以掌握语篇的全部内容。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最终实现我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方法研究的目标。
1 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外语作为国际交往中极重要的工具,有听、说、读、写四种形式。外语教学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如何正确处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以至直接法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韦斯特主张从阅读入手,阅读领先,在书面语基础上学口语。直接法、听说法、功能法、结构功能法、交际法等绝大多数的流派则主张从听说入手,听说领先,在口语基础上学习书面语。如何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安排它们教学的顺序,这也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听、说、读、写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和使用听、说、读、写手段时,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贯性、统一性,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独立性和区别性。
从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角度来看,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从听、说、读、写的联系性来说,四会要全面发展。从它们的区别性来看,不同阶段四会能力的培养应有所侧重。入门阶段(初一、初二)应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视听、说为先,读写及时跟上,重视听说而不唯听说,在口语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基础阶段(初三、高一)要注意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提高阶段(高二、高三)则应在继续全面培养听、说、写的能力外,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由于高二、高三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为了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上的需要,他们完全能够通过阅读来汲取新信息。
2 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
高中阶段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主要是指泛读。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以理解内容为中心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技巧、能力,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并形成语感,掌握阅读交际的能力。泛读的教学过程与精读的导读基本相似,包括:热身→布置任务→阅读→检查。泛读的活动形式包括:读后笔答(选择、判断、填充、问答等),读后口答或讨论,读后信息转换等。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要与课堂阅读紧密联系、结合训练。每周阅读要做到定时、定量、定篇、定检查。在检查中,引导学生重视阅读速度和对段落中心句的理解,并且逐步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阅读的质量和数量。所选阅读材料要思想健康,应以当代语言为主,体裁多样、内容新颖,集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不但要有故事、寓言、历史、人物传记,还要有科普小品、动、植物知识、天文、宇航和地理知识、新闻报导、社会读物及图表、漫画、通知、广告等。题材要广泛,还应注意一定的知识面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等。同时也要加强阅读输入量,增加相当于整套英语教材的二、三倍的阅读量,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激励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难度适中、题材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采用读中有练、以练促读的手段。②指导、检查并举,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注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程度高的学生,课外阅读可多读几篇以进一步加大输入量,带动其他学生。对程度低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不要泄气,课外阅读量的规定要适中。
4 优化阅读训练的形式
阅读理解思想内容的基本单位是由词组、意群组成的句子。正如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阅读读物时,他们的视觉感知过程不是逐个字母、逐个音节和逐个单词平衡移动的过程,而是按词组、意群作简短停留的跳跃式阅读并理解整个句子意义的过程。如果过分强调孤立的词的识别过程和词的用法,这会阻碍学生理解读物的内容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语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
4.1 略读(面式读法)。略读即粗略地阅读全篇。学生读完一篇英语文章以后,能确定作者在文中表露出的态度和倾向性,并能对文章的主要观点作简要的分析和评论。这是为掌握大意梗概或为探求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所用的方法。
4.2 跳读(点式读法)。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有关的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法,即利用句子中词组、意群作为加工单位训练阅读能力(2-4个词组成的词组跳距长,停留时间短),就能完整地理解意群所表述的意思,进而理解句意。
4.3 细读(线式读法)。细读即仔细、逐行地阅读,甚至进行分析语言特点等,以掌握语篇的全部内容。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学生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最终实现我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方法研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