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教学“连续退位减法”一课。翟老师用真情境、真性情、真效益让课堂教学以本真的面貌出场,笔者从中产生了“看似平常却奇崛,一切尽在不平中” 的体验。
一、真情境——简朴平实
【片段一】
(翟老师西装革履,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
师:翟老师帅不帅?
生:帅。
师:谢谢大家 !翟老师哪个地方显得帅?
生1:西装。
生2:眼镜。
生3:领带。
师:(指着自己的领带)这是最漂亮的地方啊!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翟老师这条领带是我女徒弟送的,(神秘状)这位徒弟姓高,叫高老师。
师:高老师送了领带给翟老师,翟老师想回赠点礼品。
师:那个双休日呀,翟老师就把高老师带到商场去了,看服装。很快地就看中了两件衣服,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我带来了。
(在黑板上挂出一件粉色标有放大的价格标签的时尚女短装)
师:漂亮不漂亮?
生:漂亮。
师:多少钱一件?
生:342元。
师:不错。还有一件和第一件不同(挂出一件黄色标有放大的价格标签的时尚衬衫),再看!怎么样?
生:漂亮。
师:多少钱?
生:275元。
师:高老师想先知道那件贵的比这件便宜的究竟贵多少钱,再考虑选哪一件。(放慢语速、重复说一遍)贵的比便宜的究竟贵多少钱?你们也能算吧?
生:(自信地)能!
师:怎么算呢?一分钟把它算出来。
[赏析]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创设。翟老师的引入语以自身的真实生活为切入口,谈话从“漂亮不漂亮”这个普通的生活话题开始,自然地过渡到数学问题“贵多少钱”,真人、真物、真情境,原始的素材,平实的话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为生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时使学生淡化了有关数学的很神秘的偏见与误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情境的创设没有现代媒体的变幻多姿,一物一境皆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却并非随意。真是“看是无意却有心,道是平淡却匠心”。
二、真性情——生动有趣
【片段二】
师:(挑战的口气)302减275,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减法你们一个也不会!
生:会。
师:你们学过了吗?
生:学过。
师:你们说谎——(用手指着大家,作疑惑状)
生:没有。
师:你们真学过这种减法吗?
生:学过。
师:没有,你们没有看清楚。
生:(坚持着)学过!
师:这个地方给大家看看。(圈出十位上的0)以前我们学退位减法的时候,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时候,它可以借呢,有借呢!(指着342减275十位上的4)(再指着302十位上的0说)这个,它借得到么?
生:借不到。
师:是呀!它可能在说,我也没有,你跟我借吗?我是0!这个……怎么办?
师:你们会吗?
生:可以试试。
师:试试看!
[赏析] 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也是师生自由的、真情流露的、言为心声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一种生活的、和谐的对话与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安全平等、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心情,放飞自己的思想与心灵,以自己率真的性情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连续退位”,为了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翟老师巧用“激将法” 与“拟人化”的手法,首先通过肯定的语气对学生反复“否定”,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唤起对新旧知识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再以一句简单的 “我也没有,你跟我借吗?我是0 !”童趣化的语言巧妙“点拨”向前一位“借”的特点,问题悬而不解,思维引而后发。朴实的口语,童真的情态,与学生生动有趣地对话,有效地激发起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注意力,并巧妙地搭建了新旧知识之桥,在思维的连接处“轻轻点化”,水到渠成地引领其投入自主探究与尝试的活动体验中,情与理相融,学生收获的是认真审题、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情感与态度,反复比较、自主探究的方法。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得来全不费工夫”。
三、 真效益——具体有效
【片段三】
师:做好了的同学举起左手。怎么减呀?
生:刚才是342现在是302,相差40,用67减40,得27。
师:不得了,哎呀,他没有用竖式算。你说这个同学聪明不聪明啊!以后肯定是小小数学家呀!
师:他说发现降了40元,也就是少了40元钱,因此原来贵了67元,现在少掉40,还有27元。他根本没有列式来减,就直接得出答案了。有几个像他这样做的呀?(一个女生举手)
师:一个男生代表,一个女生代表。其他同学都是列算式减的,对吧?我们慢慢来减好不好?
师:(指着个位上的2)怎么减?
生:2不够减先算十位。十位先向百位借1,借到1以后就……
师:等一会,你慢一点,我还没有听懂呢!2不够减先向十位借,十位说我没有。
生:十位再向百位借。
师: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它自己想办法,它就再向前一位——百位借1个。那怎么处理?
生:借1个到十位上,算十,个位上和十位借了一个算十,12减5等于7。
师指着十位说:这个位呢?
生:这个位本来是10,给个位上借了一个就剩下9,用9减7等于2。
师:(指着百位)这个地方呢?
生:百位上借过了还剩两百了,两百减两百正好等于零,这个0不用写了。
师:这个0要不要再写了?
生:不用。
师:有多少人做对了呀?举起手给我看看。
师:好,没有做对的同学举个手,没有关系呀!做不对是应该的,没有学过,对不对?做对了是超前了,是不是?没有做对的举手。
师:几位?哦,总共是九位。
师:那个女同学,你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不懂呀?
生:多算了1。
师:哦,那就是退位的时候,没有退呀?下面再做的时候会不会做?
生:会。
师:最后还有4道题目,如果大家都做对了那么就OK了!好不好?
生:好!
师:打开课堂作业本,一分半钟做4道题目。我现在开始计时间。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独立思考!预备,开始!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些提示)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出示403-386、1 000-129、508-306、305-198这4个算式的竖式)
……
[赏析]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数学价值?对于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苏教版第四册安排了两段教学。第一段的例题和“试一试”安排了两个竖式,前一个着重解决被减数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后一个着重于连续退位,即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第二段的例题教学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的隔位退位减法,这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翟老师打破了教材的编排,以“买衣服”这一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话题自然地串起两个例题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尝试解答342-275后,再引导学生进行302-275的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教者仅以“借”字这一形象的比喻进行关键处的启发性点拨,最后练习并当堂反馈4道有针对性、代表性的习题。内容的独到、教法的简妙、练习的精当,构成了课堂高效益的基本面,这样精练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在比较中收获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思考,在迁移中完善了知识的重构,还合理地节省了教学时间。(作者单位:浙江省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一、真情境——简朴平实
【片段一】
(翟老师西装革履,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
师:翟老师帅不帅?
生:帅。
师:谢谢大家 !翟老师哪个地方显得帅?
生1:西装。
生2:眼镜。
生3:领带。
师:(指着自己的领带)这是最漂亮的地方啊!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翟老师这条领带是我女徒弟送的,(神秘状)这位徒弟姓高,叫高老师。
师:高老师送了领带给翟老师,翟老师想回赠点礼品。
师:那个双休日呀,翟老师就把高老师带到商场去了,看服装。很快地就看中了两件衣服,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我带来了。
(在黑板上挂出一件粉色标有放大的价格标签的时尚女短装)
师:漂亮不漂亮?
生:漂亮。
师:多少钱一件?
生:342元。
师:不错。还有一件和第一件不同(挂出一件黄色标有放大的价格标签的时尚衬衫),再看!怎么样?
生:漂亮。
师:多少钱?
生:275元。
师:高老师想先知道那件贵的比这件便宜的究竟贵多少钱,再考虑选哪一件。(放慢语速、重复说一遍)贵的比便宜的究竟贵多少钱?你们也能算吧?
生:(自信地)能!
师:怎么算呢?一分钟把它算出来。
[赏析]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情境的创设。翟老师的引入语以自身的真实生活为切入口,谈话从“漂亮不漂亮”这个普通的生活话题开始,自然地过渡到数学问题“贵多少钱”,真人、真物、真情境,原始的素材,平实的话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为生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时使学生淡化了有关数学的很神秘的偏见与误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情境的创设没有现代媒体的变幻多姿,一物一境皆在生活中随手可得,却并非随意。真是“看是无意却有心,道是平淡却匠心”。
二、真性情——生动有趣
【片段二】
师:(挑战的口气)302减275,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减法你们一个也不会!
生:会。
师:你们学过了吗?
生:学过。
师:你们说谎——(用手指着大家,作疑惑状)
生:没有。
师:你们真学过这种减法吗?
生:学过。
师:没有,你们没有看清楚。
生:(坚持着)学过!
师:这个地方给大家看看。(圈出十位上的0)以前我们学退位减法的时候,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时候,它可以借呢,有借呢!(指着342减275十位上的4)(再指着302十位上的0说)这个,它借得到么?
生:借不到。
师:是呀!它可能在说,我也没有,你跟我借吗?我是0!这个……怎么办?
师:你们会吗?
生:可以试试。
师:试试看!
[赏析] 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也是师生自由的、真情流露的、言为心声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一种生活的、和谐的对话与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安全平等、生动有趣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心情,放飞自己的思想与心灵,以自己率真的性情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连续退位”,为了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翟老师巧用“激将法” 与“拟人化”的手法,首先通过肯定的语气对学生反复“否定”,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唤起对新旧知识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再以一句简单的 “我也没有,你跟我借吗?我是0 !”童趣化的语言巧妙“点拨”向前一位“借”的特点,问题悬而不解,思维引而后发。朴实的口语,童真的情态,与学生生动有趣地对话,有效地激发起学生自我探究的欲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注意力,并巧妙地搭建了新旧知识之桥,在思维的连接处“轻轻点化”,水到渠成地引领其投入自主探究与尝试的活动体验中,情与理相融,学生收获的是认真审题、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情感与态度,反复比较、自主探究的方法。真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得来全不费工夫”。
三、 真效益——具体有效
【片段三】
师:做好了的同学举起左手。怎么减呀?
生:刚才是342现在是302,相差40,用67减40,得27。
师:不得了,哎呀,他没有用竖式算。你说这个同学聪明不聪明啊!以后肯定是小小数学家呀!
师:他说发现降了40元,也就是少了40元钱,因此原来贵了67元,现在少掉40,还有27元。他根本没有列式来减,就直接得出答案了。有几个像他这样做的呀?(一个女生举手)
师:一个男生代表,一个女生代表。其他同学都是列算式减的,对吧?我们慢慢来减好不好?
师:(指着个位上的2)怎么减?
生:2不够减先算十位。十位先向百位借1,借到1以后就……
师:等一会,你慢一点,我还没有听懂呢!2不够减先向十位借,十位说我没有。
生:十位再向百位借。
师: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它自己想办法,它就再向前一位——百位借1个。那怎么处理?
生:借1个到十位上,算十,个位上和十位借了一个算十,12减5等于7。
师指着十位说:这个位呢?
生:这个位本来是10,给个位上借了一个就剩下9,用9减7等于2。
师:(指着百位)这个地方呢?
生:百位上借过了还剩两百了,两百减两百正好等于零,这个0不用写了。
师:这个0要不要再写了?
生:不用。
师:有多少人做对了呀?举起手给我看看。
师:好,没有做对的同学举个手,没有关系呀!做不对是应该的,没有学过,对不对?做对了是超前了,是不是?没有做对的举手。
师:几位?哦,总共是九位。
师:那个女同学,你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不懂呀?
生:多算了1。
师:哦,那就是退位的时候,没有退呀?下面再做的时候会不会做?
生:会。
师:最后还有4道题目,如果大家都做对了那么就OK了!好不好?
生:好!
师:打开课堂作业本,一分半钟做4道题目。我现在开始计时间。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独立思考!预备,开始!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些提示)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出示403-386、1 000-129、508-306、305-198这4个算式的竖式)
……
[赏析]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数学价值?对于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苏教版第四册安排了两段教学。第一段的例题和“试一试”安排了两个竖式,前一个着重解决被减数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后一个着重于连续退位,即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第二段的例题教学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的隔位退位减法,这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翟老师打破了教材的编排,以“买衣服”这一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话题自然地串起两个例题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尝试解答342-275后,再引导学生进行302-275的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教者仅以“借”字这一形象的比喻进行关键处的启发性点拨,最后练习并当堂反馈4道有针对性、代表性的习题。内容的独到、教法的简妙、练习的精当,构成了课堂高效益的基本面,这样精练的安排不仅使学生在比较中收获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思考,在迁移中完善了知识的重构,还合理地节省了教学时间。(作者单位:浙江省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