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老人吴锦泉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通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他以磨刀为生,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为市民村民磨菜刀剪刀,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磨刀老人”。他叫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近年来,老人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南通市红十字会为汶川、玉树、舟曲、雅安等灾区捐款,向残疾儿童、智障孩子,向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为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添砖加瓦。做好事善事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他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他以能够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这也是他一生行善的最洁净的原动力,老人用“人人可为”的凡人善举诠释了慈善的真谛。“磨刀老人”被南通市选树为红十字会博爱典型,全市道德模范;2011年,他又光荣地当选“中国好人”,并被评为“南通市第33次文明新风典型”。2012年,他赢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和众多网民的赞誉,高票当选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受到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并三次与其握手。如今,吴锦泉当选为《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汶川地震,他捐款掏出一堆零钱
  2008年5月14日上午,南通市红十字会设在南通电视台的汶川地震募捐点前,来了一位衣衫破旧,手提塑料袋的老人,他怯生生的左右看看,此时,有人在口袋里找零钱给他。但老人推开施舍零钱的手,细声问:“我想捐钱,但是不多,可以吗?”“当然,当然可以。”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个塑料袋,里面竟全是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老人看到大家疑惑的目光,赶紧解释说:“我是个磨刀的,这是我平时攒下来的一点点钱,我在广播里听到四川地震了,孩子们都没有学校了,昨天晚上我在家里和老太把钱数了好几遍。”我们这才注意到他那粗大并且已经严重龟裂的手。老人接着说:“这点钱,哪怕帮伢儿们买两块砖头,你们看行不行啊?”不知谁问了一句:“老人家,你磨一把刀多少钱?”“一把菜刀1块钱,一把剪刀5毛钱。”“那您一个月磨刀能赚多少钱?”老人满足地说:“能赚300多块!”“捐了这么多钱您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老人认真地说:“我才八十,我还能挣!”听到这,全场的人都感到鼻子发酸,这一千元可是老人花了三个多月,一把刀一把剪地磨了上千把才挣来的呀!捐完钱,老人如释重负,跨上那辆破旧不堪的脚踏车,晃悠悠地骑走了。
  转眼到了2008年底,老人又出现在南通市红十字会办公室门口,他拿出一个塑料袋:“昨天政府给我送了1000块钱,说是要过年了,我想想不能够啊,我是做好事捐款的,怎么能拿政府的钱呢!我急得一夜睡不着,大早就赶来找你们了。”原来是港闸区政府给老人送去了1000元的老党员春节慰问金。老人说:“我想想也不好意思只捐政府给的钱,我和老伴把罐子里存的硬币都倒出来了,这次我想把钱捐给有残疾的孩子,给他们买点书,买点文具,将来能做个有用的人。钱在这,你们数数!”工作人员含泪数着那还带着磨刀粉的316个硬币,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在寒风中奋力磨刀赚钱只为能捐款助人,是何等的崇高情怀。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倪瑾见此情景,非常心疼,赶紧找来维E霜和尿素霜,嘱咐老人磨刀洗手后一定要及时涂上。
  听到有地方受灾,他急得坐不住
  2010年8月7日一大早,当吴锦泉夫妇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两位老人在家里坐不住了。吴锦泉点点这几个月磨刀挣来的硬币才501元,怎么都凑不到1000元,一旁的老伴将自己包在手绢里珍藏了很久准备看病的500元拿了出来:“我这里还有些,凑个1000元请红十字会送到灾区吧!”早上7时许,两位老人从家里出发,倒了三趟公交车,辗转两个多小时,满头大汗来到市红十字会捐钱。这是南通市红十字会当时收到的第一笔舟曲泥石流捐款,共1001兀。南通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倪瑾细心地发现,老奶奶的腿部皮肤有些异常,一打听,原来是患了湿疹,已经4年多了,但她一直舍不得花钱看病,痒得难受了就用熟人送的药膏涂一涂,但总是治不彻底。当倪会长提出带老奶奶去看医生时,老奶奶朴实地说了一句:“我今天没有带看病的钱!”最后在倪会长的坚持下,到皮防所开了药膏,老奶奶觉得过意不去,一个劲地道谢。
  2012年7月,南通市红十字会注册成功“磨刀老人”商标,9月份“磨刀老人”微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并公开向社会募集,老人儿子吴汉祥代表一家率先捐款,他说:“我、我的儿子、我们子子孙孙要把父亲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的优良传统继续下去!”12月份,老人顶着寒风,骑了1个半小时的车,拎着一个沉重的蛇皮袋来到红十字会,“我磨刀攒的,快放入基金里,我不带头,谁带头。”当从老人手中接过蛇皮袋时,工作人员非常费力气才拎起,数数足足4210元的硬币,这是多么厚重的一份捐款,如果每磨一把刀来回须挥动双臂100次,那么这是老人家挥动将近15万次双臂积攒的血汗钱。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21日下午,吴锦泉提着一个重重的布包走进市红十字会。老人从布包里掏出了两个大铁皮罐,里面装的都是满满的硬币。经过现场点算,硬币一共有1966.2元,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零钱点算清楚,老人终于舒了一口气。“钱捐出去了,今天晚上我就能睡个好觉了,看着灾区人民受苦,我心里很不好受。”老人又拿出两个信封,一个装着800元,一个装着500元,都是各部门给他的慰问金,他想把这1300元也捐出去。但考虑到老人已经年迈,老两口只靠着他磨刀的收入和老伴每月500余元的退休金为生,孟纬鸿秘书长委婉地劝说老人将这笔钱收起来,因为本身他的生活非常俭朴,我们在帮助老人实现帮助别人的愿望时,也要照顾好老人生活,这是红十字会人道组织的职责所在。“这种小小的善事,我能做,大家都能做。”老人表示,“我希望能有更多好心人援助雅安灾区,大家都出一点力。”其实20日下午,他在广播里就听到雅安发生了7.0级地震,心里十分着急,本来想下午就赶过来,但由于天色较晚,才改到21日的。老人的儿子、女儿得知老人为地震灾区捐款,特地打电话回来让老人替他和孙子捐款。女儿知道以后,也让他先垫上捐款的钱。拿着3张油墨崭新的捐款证书,老人舒心地笑了:“他们要做好事,我当然要支持。”   2008年以来,老人不断捐款: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00元
  2008年向市儿童福利院捐款1316元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00元
  2010年甘肃泥石流捐款1000元
  2011年向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困难者捐款300元
  2011年向港闸区五星村“锦泉一元爱心社”捐款3000元
  2012年12月向“磨刀老人”微基金捐款4210元
  2013年4月16日捐款3000元定向用于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
  2013年四川芦山捐款1966.2元
  此外2009年至今分四次向港闸区公益组织捐款6600元。
  2012年,他赢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评委会和众多网民的赞誉,高票当选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受到时任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并三次与其握手。如今,总理与老人握手的合照高高挂在老人家的堂屋里,这也是老人最激动开心之处。
  在第七届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敬一丹指着台下获奖代表对老人说:他们当中有捐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巨款的,和他们站在一起,您是怎么理解慈善的?老人认真地回答:我和他们没法比啊,我捐的钱很少,但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啊,哪怕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一块砖、加一块瓦,我就满足了。慈善就是大家都一起做好事呗!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高尚的情操,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停歇。
  磨刀老人的家境
  在唐闸镇,老人的家境很普通甚至是贫寒,他和老伴的生活都靠自己劳动维持,平时省吃俭用却曾不止一次地掏钱出来为村里修桥补路。老人家的三间平房在邻居们的小洋楼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老伴耳朵不太好,眼睛也看不清楚了,为了省钱,她的眼睛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老人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挂在墙上的那个旧喇叭,厨房里没有煤气灶,煮饭还是烧的大灶,家里吃的粮食都是自己种的,用吴奶奶的话说:“我们俩年纪都大了,也不要吃肉了,素菜自己种,养点鸽子养点鸡,鸽子蛋不舍得吃,要卖钱,难得吃两个鸡蛋,平时就喝点粥。我眼睛不好,晚上我们睡得早,也不用电灯,一年也就听听广播用个十几块钱的电费,其他没有啥要用钱的地方!老头的衣服鞋子也都是别人穿旧了要扔掉的,他总捡回来,洗洗再穿!”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老人,靠着磨一把把刀、一把把剪刀几十年如一日,攒钱捐款助人做好事。
其他文献
1945年4月30日3时30分,希特勒在元首地堡内开枪自尽。第三帝国土崩瓦解,大批帝国科学家被俘。  但被誉为“火箭之父”的第三帝国首席科学家冯·布劳恩和多恩伯格此时还没有被捕。他们信心十足,认为美军将来一定会起用自己,于是决定自首。几个星期前,冯·布劳恩等参与过火箭项目的数百名火箭专家便藏到了巴伐利亚地区阿尔卑斯山上一个偏僻的滑雪场里。他们的别墅“豪斯英格堡”位于海拔3850英尺的高地,旁边有条
期刊
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用缴获的九二步兵炮(叉称小钢炮)攻打日伪军的坚固碉堡,取得很大成效,减少了只靠步兵冲击带来的伤亡。  将火炮改装为平射  开国上将、时任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旅长韦国清组织将追击炮改装由曲射为平射。当时第九旅没有九二步兵炮,他侦察得知日军据点有这种炮,专门指示第二十五团团长设法夺取,但一时无法得手。第二十六团当时攻打三个伪军据点,由于缺乏这种炮,用烧干辣椒熏碉堡的特殊手段,只
期刊
“这是一个令所有美国军人羡慕的符号——‘马头徽记’臂章,它是美骑兵第1师标志。这个师创建最早、战功显赫,享有‘开国元勋师’、‘常胜师’的美誉。”汪洋将军把美军骑兵第1师的辉煌历史对笔者作了介绍。  骑兵第1师是华盛顿开国时组建的精锐部队,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855年创建的第2骑兵团。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后,第2骑兵团更名为第5骑兵团,作为北方联邦军的主力,参加了与南方军的作战,表现出色,功勋卓
期刊
1965年,被称为“最伟大的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溘然离世。第二年,他的私人医生查尔斯·麦克莫兰·威尔森撰写的回忆录问世。这本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书中披露了令英国人感到不堪的秘密——丘吉尔在晚年任期内,是个十足的“病夫”。  威尔森被看作是英国最杰出的医生之一,在英国医学界一直口碑不错。1940年,威尔森成为丘吉尔的保健医生,此后一直追随丘吉尔直到后者于1965年辞世。丘吉尔在他的战争回忆录
期刊
黎元洪下台后,段祺瑞将冯国璋推上总统宝座,他本人又一次组阁。这一回,对德意宣战水到渠成,且还以参战为名,成立了一个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特殊机构——督办参战事务处,负责训练参战军,由段祺瑞亲任督办。一年后,随着一战结束,参战督办改为边防督办,参战军改为国防军,后又改为边防军。此后,段又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和西北边防总司令,职责为“规划西北边务并振兴各地方事务”。  徐树铮所部不足万人  徐树铮受命后
期刊
在20世纪50年代,曼德拉就认真阅读马恩列斯毛的一些著作,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世纪60年代,曼德拉为了开展武装斗争,认真阅读军事书籍,还阅读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有关游击战争的书籍。曼德拉说:我读了切·瓦格拉、毛泽东、菲德尔·卡斯特罗等人的著作。我看到了毛泽东的决心和他非传统的思想方法,使其取得了胜利。毛泽东的军事著作,特别是开展游击战的生动论述,对曼德拉产生了深刻影响。曼德拉还
期刊
陈锡联14岁参加徐海东、詹才芳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5岁成为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战士,在徐向前领导下驰骋鄂豫皖,一步步成长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红军岁月里,他当过红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师长;抗日战争中,当过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团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当过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
期刊
有一种完美叫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在猴年上了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件事对于六小龄童本人而言,可能只是繁多的演出活动之一,意义不见得有多重大,只要七十二变的法力尚在,就不会分身乏术。但是,六小龄童亮相北京台春晚,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其震撼度不亚于当年石破惊天、石猴出世。  毫无疑问,六小龄童曾完美演绎了孙悟空这个角色,其完美之关键所在就在“完美”二字上,更进一步说这个“完美”是与大多数观众心目中的“
期刊
成就传说,却不是神  一条“美人鱼”第N次把周星驰类似“静水深流”的平衡状态,搅出了无数浮浪。电影胶片密钥延期至6月底,票房破纪录的同时,江湖上的种种传说也在爆表。成就了江湖传说的,就是神吗?周星驰偏偏不是,爱他的人挚爱,恨他的人入骨。毁誉夹杂,泥沙俱下,无异于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齐天大圣可以在电影里斩断倩丝,生活中明明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态势。更何况,周星驰连刀都不抽。于是,看客的心理受到
期刊
郑晓龙的圈地、育种  郑晓龙如今的形象大概就是嗑着小瓜子儿、蔫笑着、一口京片子的糙老头儿。从1984年到现在,郑晓龙已经在影视圈驰骋了31载,其实“驰骋”这个词儿并不十分适合他。郑晓龙干的活儿更像是圈地、育种,就是不停地图新地、育新种,他在先后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的副主任、主任,乃至卸任后,策划、组织、执导了多部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的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部长篇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