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鸟画自古以来就是艺术家们豪情奔放的表达方式,大到漫漫长卷,小到方寸之地都能体现创作者的文化修养、艺术功底、审美标准,折射出社会现象和道德品格。新彩陶瓷花鸟画是受中国画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其表现的主题对象虽是花和鸟,但它传达出来的信息却是万千世界。
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而这在美学概念上也有其相应的概括:
一、意境与传神
意境和传神是中国美术史上有关艺术美的两个问题,在谈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时,离不开意境与传神。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是主观(情)与客观(景)的产物,是情景的结晶,其中情是驱动力占主要地位,景是基础;意境具有形而上的追求(宇宙观、人生观、生命观,如中国诗词);传神是在艺术中通过对象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当中包含了作者的理解,反映了思想感情的不同,理解的不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画龙点睛,马踏飞燕为例。传神中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生活中事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所谓本质特征就是指形与神的统一,也就是要抓对象的特点。
传神理论:①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统一,也就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传神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③传神与技巧。
二、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并非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自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长的一种总和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艺术意象具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情感性等特征。
陶瓷艺术创作是从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绘画开始的,因此,也脱离不了中国美学中的这些范畴。
陶瓷新彩在层出不穷的陶瓷艺术形式中历经百余年而不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彩这种陶瓷装饰适合当前社会的审美需要,而其真正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则取决于其内容--如新彩花鸟艺术。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陶工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辉煌成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研究昨天,服务今天,开发明天;探索传统,借鉴现在,启迪未来,对前人尽责任,对后人尽义务。”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说过,“用情笔墨之中,放情笔墨之外”,陶瓷艺术家们正是通过他们笔下千变万化、形式多样的彩绘笔墨来倾诉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或好恶。 这样,笔墨就会因为创作主体的感情融入而具有丰富的表情。
新彩花鸟画中,笔墨的酣畅淋漓是陶艺家对社会现实肯定或否定时感情的抒发,并反映陶艺家的人生观、理想与个性。比如,陶瓷新彩中不少绘有“菊花”图案的作品,这反映了作者借菊花秋季开放、耐寒凌霜,当百花凋零时,却坚强地独自开放的精神,表达作者品格高洁、不俗的文人情怀。
花鸟是把作者的情趣和审美意识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也就是寄情于景,是自然景物与作者精神的结合,同时也是心灵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创作花鸟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形式和技法上花费大量心思,而不能顾及花鸟画的创作内涵。虽然形似和技法是创作的基础,但是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寄托自我的情怀。因此,我们在创作时,需要重新审视和领会花鸟画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利用陶瓷这个载体提升花鸟画的气质和品位,凸显出陶瓷花鸟画这一品类独有的特色。
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而这在美学概念上也有其相应的概括:
一、意境与传神
意境和传神是中国美术史上有关艺术美的两个问题,在谈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时,离不开意境与传神。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是主观(情)与客观(景)的产物,是情景的结晶,其中情是驱动力占主要地位,景是基础;意境具有形而上的追求(宇宙观、人生观、生命观,如中国诗词);传神是在艺术中通过对象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当中包含了作者的理解,反映了思想感情的不同,理解的不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画龙点睛,马踏飞燕为例。传神中的客观因素主要指生活中事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所谓本质特征就是指形与神的统一,也就是要抓对象的特点。
传神理论:①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统一,也就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传神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③传神与技巧。
二、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并非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或者说,是主体自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长的一种总和的意识形态:一方面,意象与艺术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另一方面,意象又与艺术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有本质的联系。艺术意象具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情感性等特征。
陶瓷艺术创作是从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绘画开始的,因此,也脱离不了中国美学中的这些范畴。
陶瓷新彩在层出不穷的陶瓷艺术形式中历经百余年而不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彩这种陶瓷装饰适合当前社会的审美需要,而其真正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则取决于其内容--如新彩花鸟艺术。在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陶工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辉煌成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研究昨天,服务今天,开发明天;探索传统,借鉴现在,启迪未来,对前人尽责任,对后人尽义务。”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曾说过,“用情笔墨之中,放情笔墨之外”,陶瓷艺术家们正是通过他们笔下千变万化、形式多样的彩绘笔墨来倾诉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绪或好恶。 这样,笔墨就会因为创作主体的感情融入而具有丰富的表情。
新彩花鸟画中,笔墨的酣畅淋漓是陶艺家对社会现实肯定或否定时感情的抒发,并反映陶艺家的人生观、理想与个性。比如,陶瓷新彩中不少绘有“菊花”图案的作品,这反映了作者借菊花秋季开放、耐寒凌霜,当百花凋零时,却坚强地独自开放的精神,表达作者品格高洁、不俗的文人情怀。
花鸟是把作者的情趣和审美意识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也就是寄情于景,是自然景物与作者精神的结合,同时也是心灵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创作花鸟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形式和技法上花费大量心思,而不能顾及花鸟画的创作内涵。虽然形似和技法是创作的基础,但是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寄托自我的情怀。因此,我们在创作时,需要重新审视和领会花鸟画的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利用陶瓷这个载体提升花鸟画的气质和品位,凸显出陶瓷花鸟画这一品类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