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1日,冀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馆与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绘画艺术委员会迎来了李青萍画展。李青萍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徐悲鸿曾为她的画集作序,为她画肖像;齐白石站在她的画作前赞叹不已;刘海粟更是感概地对她说:“能成为画坛先驱的唯有你我。”
她的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落入过最深的低谷。但不论是一代名媛,还是街头捡垃圾的老妪,她都没有丢掉手中的画笔。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等待着生命的怒放。
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
李青萍,本名赵毓贞,上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女画家,被称“美术界的萧红”。
1927年,李青萍16岁。为了摆脱包办婚姻,这个倔强的女孩逃离了家乡。不仅如此,她还给自己改名为李媛,为的是与旧家族划清界限。
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西画,徐悲鸿与李青萍的恩师汪亚尘是好友,二人相聚时,有惜才之心的汪亚尘总是把李青萍也带去,李清萍也有了机会获得大师指导。
“她的色彩感很好,也很有灵气,透视和线条基础也不差。作品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江南民间美术、楚艺术的影响,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得到了徐悲鸿的认可。她更坚定了继续学习西画的决心。
那时候西洋画刚引进中国,她放肆的试色,对具象的漠视,对夸张变形的天才式领悟,被认为与印象派极为契合。连齐白石也邀她办展,请她吃饭,她被认为是西画天才。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毕业后李青萍在吉隆坡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位导师——印度泼彩图画师沙都那萨。
他的绘画过程令人目眩神迷:把画纸铺在地上,约20多平米,把多种颜料倒入椰壳内,连同椰汁搅拌均匀,然后将颜料往纸上一次次泼去,如此再三,再用笔在纸上勾补一番。
这种全新、自由的绘画方式深深地震撼了李青萍。从此,她也无法自拔地陷入了这种强烈直接的绘画风格。
回国后,她的风格大受欢迎,徐悲鸿亲自为她拣选作品,编制《青萍画集》。不仅如此,徐悲鸿还为她画肖像,两次为她写序言,帮她改名“青萍”。
一位前国民党高官女儿曾写信给她说:“我简直被您的气质惊呆了!您穿着咖色细纹西装,戴软边小帽,鼻梁上架着精致水晶石眼镜,手上拿着一双雪白真丝手套。我只敢躲在树后偷偷看您。”
为了画画和自由,她放弃了此生唯一的情人。范显儒,一个热爱绘画音乐的上海绅士,出身钱庄少爷,爱她爱到痴迷,数次向她求婚,皆被拒绝。
1946年到1948年,得到齐白石、刘海粟等前辈的鼓励,李青萍先后在上海、北平、台北等地举办画展,结交各界社会名流,迎来了自己艺术的第一次绽放。
但这些短暂的辉煌也给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
李青萍为了办画展四处奔波,在一次归国途中,发生了意外:她身体不适,被困泰国。为了得到当地医院的救治,同行之人不得已谎称说,李青萍是汪精卫的家属。
这一“救命之谎”,日后成了“祸害之源”。
自1952年起,批判李青萍的各种罪名纷至而来,她的人生随之迎来了最黑暗的阶段,她被拘禁抄家,抄了好多照片,有同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党要员的合影,照片里她一头披肩烫发,十几个人中,她最抢眼……
劳教时,她九死一生,返乡后又逢三年自然灾害,被迫以捡烂白菜、萝卜叶为生。她拖一个四轮轴车到处捡垃圾,常有小孩跟在后面用砖头砸她,说她是汉奸、汪精卫小老婆。
1952年至1982年的李青萍,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乞丐:为了生存,她当过幼儿园保育员,捡过破烂、糊过纸盒,最困难的时候,她只能靠当地寺庙救助度日……“她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小木床,上面只有一堆稻草。被褥没有,灶炉锅碗盆什么的都没有。”“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李青萍回忆当时的日子。
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她依然没有停止创作。由于材料缺乏,难以调出心仪的色彩变化,但大块原色的运用,反而形成了她的绘画特点。她的画布也是到处捡来的:小学生的练习本、成年人的日记簿、会计用过的帐册、裁缝丢弃的布头、一张三寸黑白舞剧照片的反面、照相镜框的背板、麻袋、三夹板、塑料布、挂历、瓦愣纸、纤维板、马粪纸、包装纸、拆开的钱包、旧衣衫上的补丁、废弃的布头……一切可用之物,她皆视之为宝。
300元办画展,重返画坛,迎来怒放
一个红极一时的天才女画家,就这样成了以拾垃圾为生的疯老太。但也正是因为承受了这些苦难折磨和极端的压抑、孤独,在绝对的黑暗里,她才得以涅槃重生。
1986年,李青萍终获平反,生活也终于有了改善。落实政策后,她意外得到了补发工资300元,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几经思虑,李青萍决心用这笔钱为自己办个画展。这是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画展:画框是李青萍和弟弟一起做的,粗陋低劣,小小的房间里,挂满了几百幅作品。
但,只有简陋的房屋,没有廉价的艺术。李青萍的画作前卫、抽象,耀眼的颜色宣泄着她灼热的生命力,她用心血谱写的画作,让每一位观画者为之热血澎湃。同年7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等4家单位在武汉举办了“李青萍画展”,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迟暮之年,她终于迎来人生的怒放!成名后的李青萍,每幅作品都能卖到十几万元,但是她却选择将大部分作品捐献给国家。
2004年,93岁的李青萍在荆州寓所去世。临终前,她对家人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她表现出了一种女性特有的忍耐、贴近、进入、承受、直面、受虐、献祭、反抗,最终迎得了一种堪称奇迹的和平与寂静。
一生不婚不嫁、无名无利、无儿无女,却留下了光彩照人的艺术。没有人能给她在画坛的地位下定义,更没有人能复制她的人生。
徐悲鸿曾为她的画集作序,为她画肖像;齐白石站在她的画作前赞叹不已;刘海粟更是感概地对她说:“能成为画坛先驱的唯有你我。”
她的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落入过最深的低谷。但不论是一代名媛,还是街头捡垃圾的老妪,她都没有丢掉手中的画笔。她用自己的热情和坚持,等待着生命的怒放。
不恋世间佳丽地,独上寒山称骄子
李青萍,本名赵毓贞,上世纪4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女画家,被称“美术界的萧红”。
1927年,李青萍16岁。为了摆脱包办婚姻,这个倔强的女孩逃离了家乡。不仅如此,她还给自己改名为李媛,为的是与旧家族划清界限。
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西画,徐悲鸿与李青萍的恩师汪亚尘是好友,二人相聚时,有惜才之心的汪亚尘总是把李青萍也带去,李清萍也有了机会获得大师指导。
“她的色彩感很好,也很有灵气,透视和线条基础也不差。作品融入了国画的写意、江南民间美术、楚艺术的影响,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得到了徐悲鸿的认可。她更坚定了继续学习西画的决心。
那时候西洋画刚引进中国,她放肆的试色,对具象的漠视,对夸张变形的天才式领悟,被认为与印象派极为契合。连齐白石也邀她办展,请她吃饭,她被认为是西画天才。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毕业后李青萍在吉隆坡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位导师——印度泼彩图画师沙都那萨。
他的绘画过程令人目眩神迷:把画纸铺在地上,约20多平米,把多种颜料倒入椰壳内,连同椰汁搅拌均匀,然后将颜料往纸上一次次泼去,如此再三,再用笔在纸上勾补一番。
这种全新、自由的绘画方式深深地震撼了李青萍。从此,她也无法自拔地陷入了这种强烈直接的绘画风格。
回国后,她的风格大受欢迎,徐悲鸿亲自为她拣选作品,编制《青萍画集》。不仅如此,徐悲鸿还为她画肖像,两次为她写序言,帮她改名“青萍”。
一位前国民党高官女儿曾写信给她说:“我简直被您的气质惊呆了!您穿着咖色细纹西装,戴软边小帽,鼻梁上架着精致水晶石眼镜,手上拿着一双雪白真丝手套。我只敢躲在树后偷偷看您。”
为了画画和自由,她放弃了此生唯一的情人。范显儒,一个热爱绘画音乐的上海绅士,出身钱庄少爷,爱她爱到痴迷,数次向她求婚,皆被拒绝。
1946年到1948年,得到齐白石、刘海粟等前辈的鼓励,李青萍先后在上海、北平、台北等地举办画展,结交各界社会名流,迎来了自己艺术的第一次绽放。
但这些短暂的辉煌也给她今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
李青萍为了办画展四处奔波,在一次归国途中,发生了意外:她身体不适,被困泰国。为了得到当地医院的救治,同行之人不得已谎称说,李青萍是汪精卫的家属。
这一“救命之谎”,日后成了“祸害之源”。
自1952年起,批判李青萍的各种罪名纷至而来,她的人生随之迎来了最黑暗的阶段,她被拘禁抄家,抄了好多照片,有同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党要员的合影,照片里她一头披肩烫发,十几个人中,她最抢眼……
劳教时,她九死一生,返乡后又逢三年自然灾害,被迫以捡烂白菜、萝卜叶为生。她拖一个四轮轴车到处捡垃圾,常有小孩跟在后面用砖头砸她,说她是汉奸、汪精卫小老婆。
1952年至1982年的李青萍,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乞丐:为了生存,她当过幼儿园保育员,捡过破烂、糊过纸盒,最困难的时候,她只能靠当地寺庙救助度日……“她全部家当就是一张小木床,上面只有一堆稻草。被褥没有,灶炉锅碗盆什么的都没有。”“捡破烂为了能活下去,活下去是为了能画画。”李青萍回忆当时的日子。
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她依然没有停止创作。由于材料缺乏,难以调出心仪的色彩变化,但大块原色的运用,反而形成了她的绘画特点。她的画布也是到处捡来的:小学生的练习本、成年人的日记簿、会计用过的帐册、裁缝丢弃的布头、一张三寸黑白舞剧照片的反面、照相镜框的背板、麻袋、三夹板、塑料布、挂历、瓦愣纸、纤维板、马粪纸、包装纸、拆开的钱包、旧衣衫上的补丁、废弃的布头……一切可用之物,她皆视之为宝。
300元办画展,重返画坛,迎来怒放
一个红极一时的天才女画家,就这样成了以拾垃圾为生的疯老太。但也正是因为承受了这些苦难折磨和极端的压抑、孤独,在绝对的黑暗里,她才得以涅槃重生。
1986年,李青萍终获平反,生活也终于有了改善。落实政策后,她意外得到了补发工资300元,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几经思虑,李青萍决心用这笔钱为自己办个画展。这是一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画展:画框是李青萍和弟弟一起做的,粗陋低劣,小小的房间里,挂满了几百幅作品。
但,只有简陋的房屋,没有廉价的艺术。李青萍的画作前卫、抽象,耀眼的颜色宣泄着她灼热的生命力,她用心血谱写的画作,让每一位观画者为之热血澎湃。同年7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等4家单位在武汉举办了“李青萍画展”,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迟暮之年,她终于迎来人生的怒放!成名后的李青萍,每幅作品都能卖到十几万元,但是她却选择将大部分作品捐献给国家。
2004年,93岁的李青萍在荆州寓所去世。临终前,她对家人说:“如果有来世,我还要画画。”她表现出了一种女性特有的忍耐、贴近、进入、承受、直面、受虐、献祭、反抗,最终迎得了一种堪称奇迹的和平与寂静。
一生不婚不嫁、无名无利、无儿无女,却留下了光彩照人的艺术。没有人能给她在画坛的地位下定义,更没有人能复制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