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老头儿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huang8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黄永玉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而当时,他已经年近70。
  正是凭借这种勤奋劲儿,黄永玉不仅在版画、国画、油画、漫画、雕塑方面皆造诣颇深,而且还是一位作家,他出版的诗集曾获得《诗刊》年度一等奖。
  36年前,黄永玉就已设计了中国第一枚猴票,价值8分钱,时至今日,这枚邮票的身价已翻了15万倍。邮票上面绘制的猴子就是他曾经养的小猴伊沃。它像小朋友一样盘腿而坐,睁着大大的眼睛,仿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深爱着小猴伊沃,曾说“我想让全世界知道我死了的猴子有多可爱”。
  有媒体曾用了一个“90后”的网络流行词“酷炫狂霸拽”来形容他骨子里的顽皮、野性、幽默。“90后”算什么,这玩意儿老人家已经玩了90年了。
  黄永玉的画看似一点都“不正经”,但在这“不正经”里,渗透着强烈的有关个人生命的历史感,足以博人一笑,笑过之余也可以当镜子照照。所谓读懂人性,不是用来读别人,最终还是要读懂自己,免得变成别人眼里的“料儿”。
  有人曾问:湘西在哪里?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芬芳的酒鬼酒里。沈从文、宋祖英、黄永玉和酒鬼酒是湘西的“四张名片”。而黄永玉和另外三张名片中的两张都有密切关系。
  这世上能让黄永玉悦服的人没有几个。在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中,沈从文无疑排在首位。黄永玉是沈从文的表侄。多年来与黄永玉聊天,听到他提的最多,而且语气最为恭敬的只有他表叔沈从文。他说自己表叔的性格“像水一样,很柔顺,永远不会往上爬”。而他年轻时,则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他刁蛮、爽直的性格让不少人都畏他三分,同时,也使很多人乐意成为他的至交。
  “1987年2月,我在家乡凤凰白杨岭古椿书屋小住。2月7日上午,湘西州轻工局局长、酒厂的负责人从吉首赶来看我。闲谈中,我说湘泉酒既然已经打开了局面,可以考虑搞一个更高档的酒品……我叫五弟媳妇弄来一块粗麻布来,缝成一个口袋,又让家乡随我多年的青年美术家毛光辉弄来一段口径一厘米多的短钢管,将沙粒塞满小麻袋之后,中间插上钢管,再用麻绳扎在口袋颈上。实际上,这是一个厚实墩墩的小麻布口袋。随后,我为之取了个‘酒鬼’的名字,并题了‘酒鬼’二字和酒瓶背后的‘无上妙品’四个字。”
  在北京东郊矗立着一件巨型艺术作品--占地六亩的“万荷堂”。这座完全按照传统建筑结构盖起的大宅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住宅或画室,而是黄永玉平生最大的一件艺术作品。
  万荷堂的中心是大殿,也是他的画室,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是一个江南园林式的仿古建筑群,院中间有一方占地两亩多的大荷塘,荷塘里有来自颐和园、大明湖各处上好品种的荷花。每年7月,红花绿叶,是黄永玉最流连荷塘的日子。从万荷堂大殿的后门走出来,穿过庭院就到了黄永玉的起居室——老子居。
  乍一听“老子居”,似乎有点自大?其实,这不是黄老自己起的名字,而是吕正操将军代他定下来的。说来其中还有一段故事:黄老年轻的时候,曾在福建泉州住过一段时间,他的住处附近有一座庙,庙里种有很多玉兰花。有一次他禁不住爬上树去摘玉兰花,被一个老和尚看见,叫他下来。黄永玉开始时不知道这个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跟法师讲话的时候满口“老子”,后来这事传了出去,成为笑谈。这次他要为自己的起居室取名字,吕正操旧事重提,说干脆就叫“老子居”吧!
  被称为“风流才子”的香港词作家黄霑,当年曾有过一段四面楚歌的失意日子:与林燕妮分手,投资电影公司经营失败,负债累累,当时他无家可归,四处躲债,连死的心都有了。很多人都不敢理黄霑,只有黄永玉前去安慰。他安慰黄霑说:“失恋算什么呀,你要懂得失恋后的诗意。”未曾想到,黄霑一听便火冒三丈,大声怒骂道:“放狗屁!难过得都想上吊了,还有什么诗意?狗屁!”后来有人向黄霑求证,黄霑证实说“完全正确,全香港都希望我死!只有他来安慰我”。两个同样脾气刚烈的人彼此欣赏,成为挚友。“黄霑这个家伙是个调皮蛋。”黄永玉乐呵呵地说。
  有专家认为,20世纪,湖南出了两位大画家,一位是齐白石,另一位则是黄永玉,并有了“齐黄”的说法。这事让他很恼火,大骂荒唐,说自己怎么能与齐白石相提并论呢。一位美国女作家曾写道,黄永玉并不谦虚,但求实。求实,便是一种理性。
  年过九旬的黄永玉喜爱着红装,嗜烟如命,尤爱烟斗,所有人都好奇他的养生秘诀,他却说他从不养生!喜爱睡觉,不吃水果,不运动;早上写文,下午画画;爱看电影,也爱看连续剧,周末还看看婚恋交友节目,了解一下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
  除了这些,他还钟爱跑车,年过半百还去考了驾照。现在,在他的万荷堂里停着好几辆跑车。90多岁,对于黄永玉来说,似乎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情。常有人感叹迟暮之年,但是,黄永玉似乎从不觉得迟暮之年有什么不好。黄永玉预感自己的90岁应该会很忙,因为他不仅要画画,还要写自传。前不久他的《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第二部出版,才刚写到主人公的少年时期就已经60多万字了。
  虽然年事已高,但黄永玉画画的速度依然很快。利用吃个午饭的时间他就能画出一幅大作,他的灵感好像是喷涌而出的。他的画里常常配有各种幽默诙谐的话,有人质疑黄永玉的画浓墨重彩,不能算国画。他懒于回应,只开玩笑说谁再说他的画是国画,就要告谁。
  老先生爱戴贝雷帽,咧着嘴大笑,从他孩童般干净的眼睛里可窥见一种狡黠。谈到人生时,他说:“躺在地上过日子,贴着土地过日子,有个好处就是,摔也摔不到哪儿去。”于世事,他是通透的,因为见过生死,经过起伏;于人生,他是好玩的,因为充满童心。成年人的童心不是天真,而是看透世界后的宽容与坦率。
  林青霞此前现身某真人秀节目,其间谈到自己为何愿意接拍节目时,她透露,当时年届91岁的黄永玉对61岁的她说“我想把你变成野孩子”,于是她说:“好啊!那我就变成野孩子咯!”
  从黄永玉写给一位老友的信中,可以得知他从巴黎到佛罗伦萨半年时间的工作量有多大——“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风景写生,包括巴黎塞纳河沿岸的长手卷,以及佛罗伦萨全景的一个长手卷,再就是一些零碎的法国和意大利有关著名艺术家故居和掌故的画;一部分是30余幅1.2米见方的油画,包括风景和一些所谓‘主题性’的作品。还有七八件小型雕塑,都是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文章则是一篇篇游记、散文,先写了12篇关于巴黎的文章,以后则是关于佛罗伦萨的,也有10来篇。几个月来,我就这样送走了时间。”
  90年的时间,黄永玉将大部分都给了创作。和这样一位老者相比,不要说学识和成就,仅勤奋这一点就会令很多艺术家自惭形秽。
  黄永玉曾说:“我们这个时代好像一个眼口很大的筛子,筛筛筛,好多人都被筛下去了,剩下几个粗的,没有掉下去——我们是幸运的。”黄永玉被形容最多的一个词是“传奇”。其实在他看来,生活的实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对待生活的一颗心。
其他文献
每天清晨,天还不亮,院子里就会响起刷刷刷的声音,仿佛闹铃般,将我从梦中唤醒。  长大一点后,知道了母亲的辛苦。为了让母亲早上能多睡一会儿,一天,傍晚时分,我抱起门前的那棵苦楝树就摇晃起来。  母亲惊讶着说,干吗呢?我说我想把树上的叶子全都摇晃下来,明天您就不用起早扫院子了。母亲便笑,傻孩子,明天的叶子是不会在今天掉下来的,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就行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院子里静悄悄的。我支起耳朵听
期刊
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
期刊
那晚,先生坐沙发上看手机新闻,我无聊,随便翻到生活频道的晚间情感倾诉节目,于是看见这样一幕,一个年轻女子向主持人哭诉爱了8年的男人离她而去。她说,他當然要给我青春损失费啦……  我扑哧乐了。这句台词,这些年真的听过太多,影视剧里,现实生活中。记得我还是小女孩时,邻居家阿姨和叔叔离婚,那个漂亮的上海女子就细声细气地哭着对男人说,我跟了你那么多年,最好的青春都给了你,你要给我青春损失费!  当时还听不
期刊
潘金莲因《水浒传》已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到《金瓶梅》里,她更跃为“女一号”。按书中所写,她是所有女子中生得最美,也最擅风月的一个。《金瓶梅》这个书名,一说是“金色的瓶子里插着梅花”的意思,一说是由该书头三号女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各取一字组成,显然后一说更为通顺。《水浒》里的潘金莲形象还比较单薄,《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却是一个极其丰满、极其鲜活的艺术形象了。  在《金瓶梅》中,前面的部
期刊
雇主的目标,应该是给工人提供比同行业中任何一家企业更高的工资;工人的目标,应该是帮助雇主,使这成为可能。  当工人了解到他们的最大努力并没得到任何回报时,他们自然会对工作没有兴趣。如果他们看到劳动的果实就在他们的工资袋里,看到更努力的工作意味着更高水平的报酬,他们就会认识到,他们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的成功要依靠他们,他们的成功同样也要依靠公司。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建立在支出多于收入的基础上。你不可能从
期刊
北宋年间,有一个与苏轼同样出名的“大人物”叫蔡京。蔡京出生于福建仙游,曾任钱塘县尉、舒州推官、成都知府、江宁知府等,在长江流域为官多年。  蔡京的人生有两方面最为“精彩”:一是书法。蔡京有才,其书法在当时乃至北宋颇富盛誉。如果他不从政,或从政简单扼要一些,删除不正之心术,其书法之名与艺术更会登临一个新的高峰。  可问题在于他时刻渴望着登临一座政治高峰。于是,他就有了人生的第二个“精彩”:阿谀奉承。
期刊
一年,颜真卿来到洛阳,打算拜在精通楷书和草书、负有盛名的张旭门下学习。张旭见颜真卿态度诚恳,答应收他为徒,打算把自己一生研习书法的心得传授给他。  拜师之后,颜真卿十分希望老师手把手、将全部技能教给自己。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老师却很少讲授练习书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只是将历代书法名家的真迹及自己写的字交给他,吩咐他仔细揣摩,认真临摹。同时,张旭还要他多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从中寻求一些启示。  颜
期刊
据顾诚先生考证,历史上的沈万三根本不是明代人,而是元代末期苏州一个大地主,从来就没有和朱元璋打过交道。而且,在他的有生之年,既未出仕,无政绩可言,又算不上文人雅士,不足以跻身儒林,所以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多田翁”。明朝以降,沈家一分为四,财富越积越多,在朱元璋推行的粮长制度下,沈家子孙日渐出头露面,甚至入朝为官,加上同文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名气越来越大,沈万三也就成了沈家财富的代名词,逐渐神化为箭垛式
期刊
那天,他从外面回来,看到妻子正坐在床沿哭,正想问她为什么,突然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三儿不见了,刚满月的孩子,能去哪呢?  妮儿呢?  送人了。妻子的哭声陡然提高了分贝。  什么?我不在家,你咋做主送人?  我一个人哪能做得了主,问你妈去——  我就问你,到底送给谁了?  老家的麦叔,呜呜呜——  “傻女人!”他甩门而出。自己的孩子不能养,得送人,跟谁说?不沾酒,咋能随心所欲地说说心中的苦。  他直
期刊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清代进入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清宫院画及工艺美术品的制作收藏也进入到发展的繁盛期,达到了清代院画和工艺美术藏品发展的顶峰。  目前保存下来的清代院画和清宫工艺美术珍品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除此之外,国内个人及博物馆也有一些收藏。关于乾隆朝院画及工艺美术品的文字记载,主要集中在乾隆朝《清代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档案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画院处、如意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