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sen_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激发兴趣、营造环境、培养信仰、培养素质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现状 提高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统称。法律意识是公民遵法守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规范公民法律行为的内在力量。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限。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据调查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虽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据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知晓、理解和把握程度的调查,对宪法、刑法、民法和婚姻法等基本法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知道一些,但不太详细”和“听说过此法律,但对其内容不甚了解”的高达65%以上。大学生在中学时学过一点法律常识,大学时因法律基础课课时很少,平时又仅注重专业课,而轻视法律基础课,只有临到法律课考试的时候才突击一下,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二)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我对大一780名学生进行法律方面的问卷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高达78.6%,“不平等”的达12.1%,认为“平等”的仅达9.3%。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甚至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违法或犯罪。
  (三)大学生守法、维权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据调查,大学生对“因广告误导吃亏上当,权益受到损害”做出的反应,回答“向法院起诉”的占18%左右,回答“借助新闻媒介”的占20%左右,回答“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占14%左右,回答“找厂家要求赔偿”的占23%左右,回答“通知广告审查部门”的占25%左右。可见法院并不比其他部门更具吸引力。守法教育诚然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果以守法教育代替了整个法治教育,以守法为法治教育的初衷和归宿,则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意识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彻底转变法治教育观念,以培植人们对法律的终极信仰和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才能在更深层面上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建设法治国家做出回应。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维权意识都很淡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一,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传授法律知识来完成的。一是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法律时,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实例,来说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和调整,使学生感到不学法不行,不学法就难以立足于社会。二是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三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比如:联系实际案例讲解,穿插法律短片教学;采用互动式、开放式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思考与参与。四是课堂授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法院旁听,参观监狱,举办模拟法庭,对有关社会治安状况、大学生违纪、消费者权益损害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讨论。
  第二,营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另外,鼓励大学生成立学法、护法的社团组织。学校应定期定时组织学生收听、收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法制节目,并适时地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宣传周、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第三,培养大学生对法律认同感和法律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会很自觉。法律意识的形成,是因为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为人们所感受,继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升华为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进而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
  最后,重视对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的不良因素和现象影响。在社会转型期,色情、暴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的存在是诱导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根源。一些大学生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现象分辨不清,更甚者颠倒是非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主观要件。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并把法律素质作为现代人素质的主要方面。因此,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法律意识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朱春晖.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评析.中国地质教育,2005,(3).
  [2]苏力.法律如何信仰.四川大学法学评论,2004,(2).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急迫而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德育测评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构建原则和现实意义三方面作出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构建 德育测评 理论探析     《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目前,高校的德育评价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全球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科类的高等院校由于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固有的文化氛围,即一种具有自身历史特点的文化格调和文化品味,凝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学术氛围、管理水平,渗透到学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是各有特色。本文就理工科院校的特点,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实施,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要求中学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革,适应课改要求,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高中 生物 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是通过实验所传授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要想学好生物学,必须重视实验[1]。同时,有效的生物学实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
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大家循迹而去.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以及我们的北上广等大城市,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大家怀揣着城市梦,在都市里打
期刊
邓小平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学校教育教学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管理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仍是传统的行政型的机械的教学管理,这种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发展。作为第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笔者有较多的感悟和所得,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加强教学管理的理论学习,明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