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比较

来源 :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hk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淅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48例.显微组给予显微夹闭术治疗,介入组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预后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显微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夹闭术及介入栓塞术均能有效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但介入栓塞术在术后恢复效果更优于显微夹闭术,安全性高,并发症风险低.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国内外照顾者心理相关研究现状与趋势,为我国照顾者心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CiteSpace 5.6.R5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知网、万方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录的照顾者心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2785篇、英文文献7223篇.近10年国内外照顾者心理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国内发文前3名的机构分别为中南大学、郑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国外为伦敦国王学院、多伦多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国内外相关研究均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和精
目的 分析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口腔检查的110名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龋齿分为无龋齿组(n=65)和龋齿组(n=45).收集儿童临床资料,分析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断奶月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睡前不刷牙、牙龈指数、吃零食、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3~8岁[β=1.130,OR=3.096,95%CI(1.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