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才出现在地球上。一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不足1 000万。现在,世界上的总人口数已经有70多亿。为什么人口会如此迅猛地增加?未来,地球上是否会人满为患?这甚至关系到了人类的未来命运。关于人口的增长,也许有很多令你吃惊的数据。
令人惊讶的世界人口和平均寿命
看过《疯狂原始人》的同学也许还记得这么一幕:原始人咕噜一家本来有很多邻居,但是很不幸地是,他们的邻居有的被踩死了,有的被蛇咬死了,有的被怪物吃掉了,有的感冒病死了,所以只剩下了咕噜一家人存活了下来……这就是原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一家也许会生很多孩子,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死亡率也非常高,所以原始人或者说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的数量并不多。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慢慢进入到农耕时代。由于人群的积累、聚集,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人口增加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农耕开始时,地球上的人口是几百万到一千万,不过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15~20岁。
公元元年,地球上的人口数1~3亿左右,平均寿命延长到20岁左右。公元1000年,总人口大致为2~4亿,平均寿命还是只有20多岁。公元1400年,由于鼠疫大流行,人口减少了约20%,总人口约3~4亿。公元1700年后,人口增加的速度更快,到了公元1800年,世界总人口突破了10亿大关。1800年~19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30岁左右,1920年~1930年平均寿命为40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人口数量增加的势头也更加猛烈: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世界总人口达到了70多亿。
在人类2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中,近几百年来人口增加的激烈程度,被称为“人口爆炸”。
历史上的几次人口暴增期
人和细菌不同。细菌虽然也会繁殖,但细菌不能改变环境以扩大自己的生存容量。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扩大自己在地球上生存容量的历史。下面的图表描绘了影响人类生存容量的历史事件。
房屋的发明(约13 000年前):
远古时代,人们住在天然的山洞里,或者挖出的山洞里。后来,人类慢慢地发明了盖房子。这样,人们在没有山洞的平坦地方也可以建屋居住,扩大了可居住的范围,也扩大了获得食物的地域。房屋的建造,也使得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一起生活的家庭多了,就形成村落。
农耕开始 (约10 000年前):
在农耕时代之前,人们的食物主要是打猎获得的动物、采集到的野果等,但是这样的食物来源很不稳定。运气好可能会得到很多猎物,在恶劣的天气下,很多时候只能忍饥挨饿。后来,人们发现了种植谷物带来的好处,并慢慢开始驯化植物,学习谷物保存的方法,就这样,农耕慢慢发展了起来。
相比之下,农耕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要养育更多孩子,人口就增加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才不得不采用麻烦得多的农耕。不管什么原因,农耕的实行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容量第一次大拓展。
产业革命(约250年前):
人类再次大“扩容”是在250年前。以蒸汽机和织布机等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技术的革新也使农业生产和运输交通大为改善。粮食产量增长,供应更为稳定。随着产业革命的传播,全球人口也随之增长。
人类近年来的“扩容”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扩容”为人口“爆炸”提供了条件。现在,人口总量已经“扩”到了70多亿。
相关链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3年健康指标一览表,列出了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10个国家。从第一名到第十名依次是:瑞士(人均寿命82.8岁)、意大利(82.7岁)、日本(82.7岁)、冰岛(82.4岁)、西班牙(82.4岁)、法国(82.2岁)、澳大利亚(82.0岁)、瑞典(81.9岁)、以色列(81.8岁)、挪威(81.4岁)。中国现在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PK死亡率
人口增加的基本原因是出生的人数大于死亡人数。下面的图表就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说明人口“转换”。
这图表的“出生率”是指在一定的人口基数(比如每1 000人)中一年内出生孩子的人数,又叫“普通出生率”。图中进水量表示出生率,出水量表示死亡率,容器中的水表示人口总量。
在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社会(图1),由于饥饿、疫病、战争等反复出现,死亡率高;同时,农业等需要人手,所以出生率也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样,人口的数量比较稳定。这种模式称为“高产多死”型,又称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随着营养、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的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生率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下降比较缓慢(图2)。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就是急剧增加的人口。这时期的人口模式称为“高产少死”型,又称为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随着粮食的稳定和流行疫病的控制,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因素,出生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时的人口模式称为“低产少死”型(图3),即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所以,“人口爆炸”发生在人口模式第二阶段——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18世纪的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机器的使用也带动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增产、国民营养状态改善、对疾病抵抗力增强,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开始急剧增加。随着产业革命在全球传播,许多国家的人口模式开始向“高产少死”型转移,全球的“人口爆炸”就发生了。
到了20世纪,英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变缓,出生婴儿人数减少。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步下降,总人口不怎么增加。这种从“高产多死”经过“高产少死”到达“低产少死”的人口模式的转变就叫“人口转换”。
英国花了200年从“人口爆炸”到达了“人口转换”的第三阶段, 现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完成了“人口转换”。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人口转换”正在开始。那么,全球的“人口爆炸”究竟会“炸”成什么样子呢?未来,地球上能承载这么多的人口吗?
未来,地球上能住多少人?
18世纪晚期的哲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口的负担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迟早有一天,地球因不堪重负而给人类带来毁灭。马尔萨斯认为,最终我们会耗尽所有的资源,在大规模饥荒之中全部饿死。
那么,地球的承载能力到底是多少呢?
大多数科学家,如哈佛大学的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的最大承载力大约为90亿到100亿人口。那么,不断增长的人口何时会挑战地球的底线呢?
想提前知道这些,就涉及到了人口学里的“人口预测”。要预测未来的人口,需要3个数据:出生率、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移动值”。在预测时使用的出生率叫“总和生育率”,这是最重要的数据。“总和生育率”是指女性一生中平均生几个孩子。如果一对夫妻平均生2个孩子,那“总和生育率”就等于2。要维持现有人口,“总和生育率”就要保持在2.1左右。
“人口转换”是任何国家都会发生的,虽然尼日利亚现在的生育率超过5,但联合国人口署认为其生育率将会下降。这种预测将“总和生育率”分为高位(2.6)、中位(2.1)、低位(1.6)3种,对其他每个国家也以同样的方法分3种生育率计算人口。结合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移动值”,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图如下:
最上面的线是根据各国现在的生育率不变计算的,到208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84亿;下面3条线是根据总和生育率为2.6、2.1、1.6计算,到2083年,人口可能分别是138亿、100亿、70亿。科学家预测,未来总和生育率很可能保持在2.1左右,这也就是说,2083年世界人口最可能是100亿,随后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如果能稳定在100亿以内,地球还能承载地住,刚好未超载。
令人惊讶的世界人口和平均寿命
看过《疯狂原始人》的同学也许还记得这么一幕:原始人咕噜一家本来有很多邻居,但是很不幸地是,他们的邻居有的被踩死了,有的被蛇咬死了,有的被怪物吃掉了,有的感冒病死了,所以只剩下了咕噜一家人存活了下来……这就是原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一家也许会生很多孩子,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死亡率也非常高,所以原始人或者说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的数量并不多。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慢慢进入到农耕时代。由于人群的积累、聚集,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人口增加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农耕开始时,地球上的人口是几百万到一千万,不过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15~20岁。
公元元年,地球上的人口数1~3亿左右,平均寿命延长到20岁左右。公元1000年,总人口大致为2~4亿,平均寿命还是只有20多岁。公元1400年,由于鼠疫大流行,人口减少了约20%,总人口约3~4亿。公元1700年后,人口增加的速度更快,到了公元1800年,世界总人口突破了10亿大关。1800年~19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30岁左右,1920年~1930年平均寿命为40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人口数量增加的势头也更加猛烈: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世界总人口达到了70多亿。
在人类2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中,近几百年来人口增加的激烈程度,被称为“人口爆炸”。
历史上的几次人口暴增期
人和细菌不同。细菌虽然也会繁殖,但细菌不能改变环境以扩大自己的生存容量。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扩大自己在地球上生存容量的历史。下面的图表描绘了影响人类生存容量的历史事件。
房屋的发明(约13 000年前):
远古时代,人们住在天然的山洞里,或者挖出的山洞里。后来,人类慢慢地发明了盖房子。这样,人们在没有山洞的平坦地方也可以建屋居住,扩大了可居住的范围,也扩大了获得食物的地域。房屋的建造,也使得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一起生活的家庭多了,就形成村落。
农耕开始 (约10 000年前):
在农耕时代之前,人们的食物主要是打猎获得的动物、采集到的野果等,但是这样的食物来源很不稳定。运气好可能会得到很多猎物,在恶劣的天气下,很多时候只能忍饥挨饿。后来,人们发现了种植谷物带来的好处,并慢慢开始驯化植物,学习谷物保存的方法,就这样,农耕慢慢发展了起来。
相比之下,农耕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要养育更多孩子,人口就增加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才不得不采用麻烦得多的农耕。不管什么原因,农耕的实行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容量第一次大拓展。
产业革命(约250年前):
人类再次大“扩容”是在250年前。以蒸汽机和织布机等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技术的革新也使农业生产和运输交通大为改善。粮食产量增长,供应更为稳定。随着产业革命的传播,全球人口也随之增长。
人类近年来的“扩容”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扩容”为人口“爆炸”提供了条件。现在,人口总量已经“扩”到了70多亿。
相关链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3年健康指标一览表,列出了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10个国家。从第一名到第十名依次是:瑞士(人均寿命82.8岁)、意大利(82.7岁)、日本(82.7岁)、冰岛(82.4岁)、西班牙(82.4岁)、法国(82.2岁)、澳大利亚(82.0岁)、瑞典(81.9岁)、以色列(81.8岁)、挪威(81.4岁)。中国现在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PK死亡率
人口增加的基本原因是出生的人数大于死亡人数。下面的图表就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说明人口“转换”。
这图表的“出生率”是指在一定的人口基数(比如每1 000人)中一年内出生孩子的人数,又叫“普通出生率”。图中进水量表示出生率,出水量表示死亡率,容器中的水表示人口总量。
在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社会(图1),由于饥饿、疫病、战争等反复出现,死亡率高;同时,农业等需要人手,所以出生率也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样,人口的数量比较稳定。这种模式称为“高产多死”型,又称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随着营养、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的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生率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下降比较缓慢(图2)。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就是急剧增加的人口。这时期的人口模式称为“高产少死”型,又称为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随着粮食的稳定和流行疫病的控制,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因素,出生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时的人口模式称为“低产少死”型(图3),即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所以,“人口爆炸”发生在人口模式第二阶段——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18世纪的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机器的使用也带动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增产、国民营养状态改善、对疾病抵抗力增强,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开始急剧增加。随着产业革命在全球传播,许多国家的人口模式开始向“高产少死”型转移,全球的“人口爆炸”就发生了。
到了20世纪,英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变缓,出生婴儿人数减少。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步下降,总人口不怎么增加。这种从“高产多死”经过“高产少死”到达“低产少死”的人口模式的转变就叫“人口转换”。
英国花了200年从“人口爆炸”到达了“人口转换”的第三阶段, 现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完成了“人口转换”。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人口转换”正在开始。那么,全球的“人口爆炸”究竟会“炸”成什么样子呢?未来,地球上能承载这么多的人口吗?
未来,地球上能住多少人?
18世纪晚期的哲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口的负担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迟早有一天,地球因不堪重负而给人类带来毁灭。马尔萨斯认为,最终我们会耗尽所有的资源,在大规模饥荒之中全部饿死。
那么,地球的承载能力到底是多少呢?
大多数科学家,如哈佛大学的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的最大承载力大约为90亿到100亿人口。那么,不断增长的人口何时会挑战地球的底线呢?
想提前知道这些,就涉及到了人口学里的“人口预测”。要预测未来的人口,需要3个数据:出生率、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移动值”。在预测时使用的出生率叫“总和生育率”,这是最重要的数据。“总和生育率”是指女性一生中平均生几个孩子。如果一对夫妻平均生2个孩子,那“总和生育率”就等于2。要维持现有人口,“总和生育率”就要保持在2.1左右。
“人口转换”是任何国家都会发生的,虽然尼日利亚现在的生育率超过5,但联合国人口署认为其生育率将会下降。这种预测将“总和生育率”分为高位(2.6)、中位(2.1)、低位(1.6)3种,对其他每个国家也以同样的方法分3种生育率计算人口。结合死亡率和“国际人口移动值”,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图如下:
最上面的线是根据各国现在的生育率不变计算的,到2083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84亿;下面3条线是根据总和生育率为2.6、2.1、1.6计算,到2083年,人口可能分别是138亿、100亿、70亿。科学家预测,未来总和生育率很可能保持在2.1左右,这也就是说,2083年世界人口最可能是100亿,随后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如果能稳定在100亿以内,地球还能承载地住,刚好未超载。